一直很忙。忙着给孩子们上课,忙着布置琴房,忙着应付越来越淘气的二丁,忙着臭美拍写真,忙着开团购,忙着抢救我脆弱的牙齿,忙着采买一家人的换季衣服。每天热情洋溢的生活过的即踏实又充沛。计划着和闺蜜远途旅游一次,什么都不想,抛夫弃女的疯几天,佛祖啊,保佑我出逃计划能够不受任何羁绊吧!
言归正传,最近有点小感触,琴房开了刚好一年的时间了,琴房的第一批小宝贝们也迎来了各种各样的小问题。在这里我归纳总结一番,也许你家的宝宝也面临着这样的状况。
状况一:孩**琴的热情逐渐冷却,一说练琴就开始找各种理由磨时间,练琴过程中不是上厕所就是喝水。
我和每一位来我琴房的学员家长都会说,钢琴学起来容易,坚持下去就很难做到,也许现在你身边的小朋友都在学钢琴,可过两年你再看,能坚持下来的可能一半都不到,其实不是孩子坚持不下来,是家长坚持的有点困难了。曲子越来越难,时间越来越长,孩子开始坐不住了是正常的现象,考验毅力的时候到了。建议家长每天和孩子商定几点到几点是练琴的时间,和孩子约定好,在此时间内只是练琴,不能找各种借口逃避。时间长了就形成了规律,到规定时间孩子就知道该练琴了,和到时间看动画片是一样的道理。孩子练的好了就在月历盘的相应日期上盖朵小红花或贴个小粘贴以示鼓励。如果一周小红花达到规定数量就可以给予小奖励,一个月小红花达到一定数量可以给予大一点的奖励,我认为必要的物质刺激对于孩子的积极性还是有作用的,家长们不防试试,同幼儿园的红花榜一样也是种激励措施吧。
状况二:上课的时候还表现不错,回家一练就有点费劲了。
那我要问问家长了,上完钢琴课的当天回家有没有练琴,所谓趁热打铁的道理都应该明白,上完课回家一定要趁热练习,头两天的新课练习尤为关键,前两天抓紧练习了,第三天就会感到轻松很多。还有一个办法我觉得也很便捷,上课的时候把全程录下来,哪里不会回家倒录像,我很多学生家长上课都拿着录像机,当然,这也得征得一下您的钢琴老师的同意才行,不过,我认为还是挺有效果的。
状况三:孩子的手总是立不起来,塌塌的,懒懒的。
从第一节课开始,我就会要求孩子把手像小房子一样立起来,掌关节的骨头要鼓起来,然后弹每一个音要高抬指。有的孩子能做的很好,也有的孩子做不到位。其实,我们看电视里钢琴家演奏,手也不是立的鼓鼓的,在国外的钢琴教学中,也不强调手要立的如何高,只要双手以最舒适自然的状态有力的弹出来即可。但是我们不能一开始就放松要求,那手型就一直会软塌塌的,弹琴就会没有力度了。我还是建议孩子要强化指法练习,在原来的帖子里我也一再强调指法练习的重要性,一来可以尽快熟悉键盘,二来慢练指法练习可以巩固手型,我要求学生一开始练习指法的时候都是以每分钟60的速度,也就是1秒钟一下的速度练习,这个速度足够孩子反应高抬指和对手型做调整了。
状况四:谱子越来越难,孩子有点反应不过来,总是把音记混。
这是目前孩子练琴遇到比较明显的问题之一。学琴一段时间后,谱子就会有点混乱,反应远不如刚学琴时那么快。我的建议是,让孩子拿起五颜六色的画笔每天都画一画五线谱和音符,就和玩一样,一边画一边唱,手过十遍不如脑过一遍,这是当初我的老师经常和我说的一句话。不要觉得最近弹得不错就放松了,孩子都是瞬间记忆的,几天不发扬唐僧精神念叨着就会生疏很多。孩子初期学琴谱子都很简单,那就大声的唱出来吧!手跟着脑,嘴跟着手,学琴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
状况五:每节课留多少首曲子是最合理的?
不知道别的老师怎样安排,我接过几个从别处转过来的孩子,有的孩子说一节课老师会留5到6个曲子,有的孩子说一节课才弹1个曲子。当然,我这里说的只针对初期学琴的孩子,高级别的乐曲也许几个月才进行一首,不属于这里讨论的范围。我比较传统,用的初级教材是汤普森和拜厄。有的教师用巴蒂斯安,我看过,但还是用汤普森顺手,就没有对巴蒂斯安深入研究。
四五岁的孩子我一般都会选用小汤开始,并建议先上半小时的课程,我是这样安排的。小汤一基本上我是按章节,七节课完成。小汤二从中间开始衔接拜厄,基本是每节课一条拜厄,两首小汤,也是按章节进行。到小汤三后半部分,拜厄也开始从45条以后上难度了,就变成每节课一条拜厄,一首小汤。到了拜厄78条以后,基本就是每节课半条拜厄,一首小汤。当然这也分孩子,有的孩子练得好上手快就多学一点,有的孩子反应慢就进度缓一下,但基本是这个节奏往下进行,差不多把小汤5和599前半部分学完就可以直接考二级了。我没有让学生考过一级,我个人感觉没有必要。
半个小时的课程,我基本前5分钟就是做调性指法练习的回课。这就替代了哈农,我一般不采用哈农这本教材而用指法练习替代,这样就避免了又是哈农又是拜厄的练习曲枯燥性,而且还能让孩子对24个大小调有个清晰的思路,为以后考级打下稳固基础。然后进行拜厄,我比较重视拜厄这样的练习曲,所以占用大概15分钟左右,剩下10分钟就是小汤了,一般孩子学完拜厄都会觉得小汤很简单,学起来就会轻松很多。但是到了拜厄后期半小时的课程就讲起来很紧张了,到那时候就会建议学生上正规的45分钟课程了。
状况六:老师让准备考级,可是孩子刚学了不到一年,能行吗?
学一年,如果是坚持的比较好的孩子考一级是没问题的,但是考二级就有点拔高。不过二级的个别曲子还是可以尝试的。我不喜欢在考级上拔孩子,就算你考下来了也只是说明你几个月反复只练会了这四首曲子,其他的曲子拿来也许谱子都认不全,我宁愿用这几个月的时间给孩子多打点基础,多接触一些乐曲和练习,等你水平够了,我认为你可以了,再水到渠成的去考级。说实话,哪个老师都愿意让学生考级,首先家长喜欢,而且考级一套曲子都烂熟于心了,教起来也得心应手,战线拉的还长。但是如果凭良心讲,几年教下来的学生只会当前考级的四首曲子,中间的架子是空的,每年只折腾4首乐曲,那不是毁孩子吗?学琴的意义在哪里,难道紧紧是为了那薄薄的一张等级认证证书吗?还是为了满足家长炫耀的虚荣心~~
状况七:老师教的曲子不爱弹,喜欢在琴上乱弹一气。
这应该属于创造型的孩子。孩子喜欢把听过的儿歌在钢琴上找出来并自我陶醉,这有什么不好,说明孩子对音乐是感兴趣的,那是一件很可喜的事情。如果家长加以正确引导,比如和孩子一起把弹出来的小儿歌谱成五线谱,写完后可以请老师帮忙校对和配上简单的和旋伴奏,相信老师都会乐于帮忙的,这样即锻炼了孩子的识谱能力,又激发了孩子的成就感,并且还增强了兴趣,一举多的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哪。再比如,家长可以让孩子在钢琴上模仿小动物的叫声,模拟流水的声音,门铃的声音,汽车的声音等等,只要开动脑筋,陪孩子一起玩艺术还是很有乐趣的,也许未来的作曲家就这样诞生了,一切皆有可能。
但是一定要和孩子说明,这些都要在每天规定时间练习完老师留得作业,剩余的时间再进行,孩子一定会很高兴的同意。
状况八:上课的时候比孩子还紧张,孩子有一点反应不过来就急的要命,恨不得替孩子去弹。
上课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两种情况。一种是孩子上课,家长比孩子还紧张,课上回答老师提问,家长抢答的比孩子还快,唯恐孩子说不上来,唱谱子的时候也基本属于大合唱,老师根本听不到孩子声音,也不知道孩子听懂了没有,因为旁边的家长过于热心,都替孩子把课上完了,老师也不好意思说,请您别说话了。这样真的很头疼,而且慢慢会发现孩子越来越没有自信,上课总怕说错,回答每句话都要用眼神请示家长,与其这样,还不如干脆家长来上课算了,这样的课孩子成了一个大道具,和老师互动的反而成了家长,多么的可笑啊!
还有一种情况也很常见,孩子上课一旦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或者反应没有那么快,家长的严厉呵斥和巴掌突然就会从天而降。孩子咧着大嘴哭,老师一脸黑线,学琴对于孩子来说成了受难日,这课还怎么上啊。
其实老师更希望家长上课的时候做一个沉默者,你不能用对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说错了又能怎样,大不了老师再多重复几遍就可以了,孩子更需要在课上的时候看到家长鼓励和赞扬的眼神,相信孩子会表现的越来越好,家长只需要默默记住老师说的重点和难点,回家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辅导和检查就可以了。至于钢琴课上,还请您控制情绪,保持沉默吧,有任何问题可以课下和老师沟通交流。
状况九: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两周上一次课。
两周上一次课,可以。但是应该是你具备最起码6级以上的演奏水平,到时候学业开始繁重起来,练琴的时间相对减少,这时候就可以考虑两周一次的课程了。但是对于初学的宝宝,两周一次的课就是在耽误孩子了,一般孩子四五岁开始学琴,到上小学之前正好是打好基础的最佳时机。也许你认为两周一次课程会让孩子轻松很多,但无形中你就把孩子最黄金的年龄时段给压缩了,孩子一年可以做到的你用两年未必能做到,因为你错过了孩子吸收知识最好的年龄。从另一个角度讲,两周的课程对于老师来说,同样是占用一个时间段还不能排其他的课程,也是不经济的,时间长了,老师一旦学生安排不开,第一个放弃的肯定就是两周上课的学生,这无关师德,老师出来教课也为了赚钱的,我说的是大实话
状况十:孩子每天练琴都哭,真有点坚持不下去了。
学琴到了一段时间肯定会有逆反期的,想让孩子每天自觉自愿的练琴,只能说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如果孩子只是有点小逆反,练琴的时候闹点小别扭,家长耐心的陪孩子一起平稳度过,努力配合老师一起,用不了几个月孩子就会逐渐平静下来,到那时你会发现孩子钢琴从识谱到演奏技巧上都会有一个小提升。
但是,如果孩子不是逆反而是抵触了,每天练琴先做琴凳上哭半小时,那我劝您还是别和孩子一起受这份罪了,也许学习钢琴只是家长的一种美好愿景,但对孩子就是一种痛苦,那为什么还要继续坚持下去,去选择一个孩子喜欢的特长爱好有多好。
二丁妈妈建立了音乐交流群,QQ:73189353 欢迎麻麻们扣扣交流宝贝学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