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24 | 浏览: 1837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宝宝生日
2011-06-10 
帖子
1419 
1
发表于 2013-5-14 09:22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show.ss 于 2013-5-14 09:25 编辑

[img=510,323][/img]
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其中的“自”和“律”都很重要。

过去,中国家长们很重视“律”,就是给孩子定规矩、严要求。现在的一些家长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只强调“自”,一味地给孩子自主权和自由,放养,认为只要顺其自然,孩子就会长好。

这两个极端都很片面。如果只强调“律”,就很容易让孩子不快乐、有逆反心理。同时,由于大人主动、孩子被动,孩子是在大人的监控和管制下去行动,实际上恰恰失去了锻炼自我约束能力的机会。一旦离开了大人的监管,有的孩子由于惯性、由于听话,能继续表现好;有的孩子由于被压制太久或有逆反心里,就需要更多的放松来平衡一下。因此很多时候,这样的管教可能只培养了孩子的忍耐力、专注力和韧性,并没有培养真正的自律能力。

而过于强调给孩子自由,对孩子大撒把,那结果似乎更糟。美国等西方国家已有类似的教训。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宝宝生日
2011-06-10 
帖子
1419 
回复 show.ss 的帖子

美国丹佛大都会州立学院的心理学教授德博拉.莱翁和艾琳娜.波卓娃博士在90年代研发了一套学前教育课程,叫做“心智工具”(Tools of the Mind),着重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以及其他“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这套课程在一些幼儿园实践后,效果好得惊人。在幼儿园的课堂上,心智工具班级的孩子表现得积极而有序,好像他们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实施一年之后,在全美学力考试中,语文成绩方面,传统教学法的孩子只有一半人数能达到“熟练”等级,而心智工具的孩子有97%达到“熟练”等级,平均成绩高出整个学区平均分20多分,尽管很多孩子都来自贫困家庭或是母语不是英语的家庭!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宝宝生日
2011-06-10 
帖子
1419 
本帖最后由 喜羊羊@tj 于 2013-5-14 09:41 编辑

回复 show.ss 的帖子

[p=26, null, left]这个课程效果之好,使得学者们想进行对照研究都成为不可能:因为幼儿园园长们认为,剥夺对照组的孩子们接受这个教育的机会,是不人道的!
[p=26, null, left]而其他一些研究也表明,自制力比智商更能预测未来的学业表现。其中一项研究有这样的结果:智力和自制力都处于平均水平以上的孩子,数学成绩优秀的概率是那些单有高智商孩子的三倍!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宝宝生日
2011-06-10 
帖子
1419 
回复 show.ss 的帖子

这些研究,让我想起多年前在英文教材中看到的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研究者给一些四岁的孩子每人发一个苹果,然后告诉他们,如果你们能忍着不吃这个苹果,那么过一会,你们还会得到另一个,作为奖励。在研究者离开的时间里,有的孩子忍着不吃,有的孩子忍不住吃了。若干年后,实验者对这些已经长大的孩子进行追踪调查,发现能忍着不吃的孩子,无论是工作还是其他方面,都更有成绩,情商也更高,而那些不能忍耐不能克制自己的孩子,他们的人生命运就不那么乐观。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宝宝生日
2011-06-10 
帖子
1419 
回复 show.ss 的帖子

[p=26, null, left]自律能力、自制力,而不是智商,将决定孩子的学业、乃至他们的一生是否成功与幸福。

[p=26, null, left]对于我们来说,这似乎不是什么新闻,但对于崇尚自由的美国人来说,这却是重大发现。

[p=26, null, left]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很推崇忍耐、克制这些品质的,比如,“克己复礼”、“存天理,灭人欲”……这个“灭”字听起来有点吓人,其实就是强调要克制自己的不良欲望。能够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欲望,这是古代君子的一大特征。过去曾有一首歌,叫《跟着感觉走》,之所以那么流行,就是因为它对传统的观念有点小小的颠覆,人们很享受这种观念上的解放。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宝宝生日
2011-06-10 
帖子
1419 
回复 show.ss 的帖子

而美国文化则很不同。他们几乎是鼓励冲动、鼓励张扬,鼓励一个人听从自己的直觉、冲动和欲望。美国年轻人如果说另一个人很“spontaneous”,指这个人跟着感觉走、想到哪就做到哪、常有难以预测的举动,那么这通常是褒义的描述,这是个招人喜欢的性格。很多人现在想法比较西化,对于孩子也常有类似的看法。有时人们认为,一个能克制冲动的孩子太老成、不像孩子,而那些无所顾忌、行为放肆的孩子反倒被认为是有孩子气,是活泼的、有潜力的。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宝宝生日
2011-06-10 
帖子
1419 
回复 show.ss 的帖子

而现在的这些研究提醒了我们,不要矫枉过正,要向传统回归一些,要对自制力和自律重新重视起来。孩子的自律能力该怎样培养呢?在我看来,狭义的自律是指自制力,就是克制自己想做什么事情的冲动、或是让自己去做不喜欢做的事情的能力。而广义的自律则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自我评价能力、做计划并监督执行的能力,等等,相当于自我管理能力。这里面不只需要单纯的自控力,还需要其他复杂的认知能力。狭义的自律、自制力、自控力,是怎样做到的呢?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宝宝生日
2011-06-10 
帖子
1419 
回复 show.ss 的帖子

我们可以想想自己的情况。我们成人是怎样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的?是什么使得自律变得可能,变成现实?我想,这里面关键不是自己的忍耐度如何,而是在于我们有多大的自觉和主动性,在于我们主观上认为这个控制和忍耐有多大的价值,也就是说,我们自律的动机有多强。举个妈妈们都有体会的例子:我们都曾有想买衣服的冲动,有时这种冲动会变得很强,变得不那么理性了。我们是怎样克制消费冲动的呢?女人们想过很多办法,但是怎样都会有波动,有反复。情绪一起伏,买衣服的冲动就高涨起来了。但是,很多妈妈一有了孩子,这种买衣服的冲动一下子就降了很多。我想,这可以很生动地说明,忍耐的力量是有限的,是不可靠的,而自律的动机才是更关键的因素。当我们少买衣服的动机变得足够强大,那么这种克制就变得不难了。同理,“克己复礼”、“存天理,灭人欲”,如果我们很认同“礼”和“天理”的价值,那么做起来就更容易一些。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开心妈妈】心理系列-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