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5 | 浏览: 855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宝宝生日
 
帖子
2622 
1
发表于 2013-3-3 13:37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秀依 于 2013-3-3 13:37 编辑


关于智商的培养

   有人说超前的智力开发,可能对提升智商无异,而我说,超前的智力开发,兴许可以提高智商,但智商提高了能说明什么吗?尤其是童年时代。
   个人觉得,越接近成人,智商可能更加稳定和准确。

   因为智商本身就是可以培养的嘛。
   多做题,猜测智商题目的思路,都可以提高的……
中国在研究考题方面可谓世界前列的。


   那天看到一个理论说,面对一些智商为70左右的孩子,提出如果下次测验,你们的智商若能达到90,就可以给予一定奖励,然后一些孩子真的下次测试时就可以达到90。
   但很明显,没有外界的干扰,他们正常水平下并不能达到90,这本身说明这些孩子与不用外界诱惑就能达到智商90的相比,没有自己上进的内驱力,于是将来在社会上,他们的智商水平也只能发挥出70。


   现在很多人认识到情商的作用。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讲,部分智商高的人很可能觉得自己与众不同,甚至不愿去努力和坚持,而这个是决定是否成功的很大因素。




关于是否“过度早教”和不合时宜“早教”
关于过早的数学开发和识字


   我主张细水长流地“教”,其实用“浸泡”会更好一些,抓住事情的本质。

   怎么说呢,反对早教,重音在“教”,而“早”,我感觉其实更多说的是“不合时宜”。有时候我们要不停地去试,看看孩子到没到敏感期,不停地细水长流去渗透,让孩子自己悟出来一些深层次的东西,比教会更多广度的表面的东西更有效果。

   就拿数学举例吧:
   比如说教10以内加减法,硬背很快孩子会背会;从100学到一万、一兆,对于孩子,只是“0”个数的累积,这都是知识上广度的培养,盯着这个去教、去炫耀,是没有必要的。
   真正把10以内数字学深入,学懂,把数学思维、逻辑思维培养起来,这是一个知识上要学深的过程,有的成人未必能学懂。



   识字问题:
   有的娃识了2000+,但仍然是字,如果不复习,不结合阅读,不去运用,将来会忘的。
   我希望孩子的状态是,认识100+就敢并且乐于自主阅读,通过图画、利用自己仅有的识字量猜故事大意。

   对于中文识字,我现在坚持的是(只是我的做法,不一定对哈):
   (1)认识词组>认识单字,将来也是,执着于认字不如执着于这一段话是否理解说的是什么
   真正的阅读能力是那种“按块读文字”也就是一目十行的能力,而纠结于单字可能造成的后果是,一段话中如果有一个生字,阅读就会卡壳,也会影响理解力。
   这个东东中英文通用。
   (2)如果一段话有三分之一的字认识,就鼓励自己猜一句话的意思。
   (3)如果一段话有三分之二的字认识,就鼓励他在不提醒的情况下念出来,按词组和句法猜完整的前后字的发音。

   实践上是这样:

   关于(1),啸有时认识两个字放在一起的词组,但不认识单字,这个不要紧,他也没到观察中国字间架结构的年龄,我希望他某一天会主动发现两个形体相近字的区别。或者是发现哪两个字混淆后,再来讲具体细节上的区别。
   关于(2)和(3),目前我们是结合着进行的,啸很少达到(3)的程度。具体操作上,如果看到孩子有自主指读的意识,大都是(2)的情况,我会提醒一些,然后他猜一些,若猜错我直接念正确的发音,然后读完整个句子。

   而实际上,平常我们所谈到的很多“早”,我并不反对,也不强求。

   很多家长过于回避“早”,而没有循序渐进的渗透,最后到了上学前后,面对应试教育,不得不逼孩子去用短期见效的“学”的方式,孩子内心不够强大的话,可能会厌学。

   前期由兴趣带来的主动学习铺垫不够,后期应试教育被动学习的负面影响可能会更多






关于自己大学之后的“荒废时光”

   我自己大学前是被迫学习型,上大学之后没人管就不学习,这个在别的日记里也谈过,看似“荒废”了很多时光。
   当时也提到过,人的成功与否是要放在一辈子去看的,现在30多岁看20岁左右的事情,感受很深。

   那个时候看似“荒废”的时光实际上是在补课,补社会的课,甚至为工作中的一些能力铺垫了很多。
   我当时狂迷动漫,参加动漫和声优社团,自己做动漫网页,在电脑上录自己唱的歌,在线卖东西(当年还没电子商务),去玩cosplay上台表演。这个过程虽然让我的学习成绩处于快被淘汰的边缘,但是把我自己的自信、电脑技术、唱歌技巧、绘画等等内容培养出来了(上班之后广泛应用于演讲、培训、娱乐中的K歌、电脑技术、ppt制作与审美、摄影、照片后期等方面)。
   拿cosplay举例,以前我是一个当众讲话或上台就会紧张得脑子一片空白的人,而第一次表演之后,听到台下的尖叫声,感受到了表演或表达被认可的兴奋,为之后自己兼职时的教课生涯、工作后参加演讲比赛并得奖铺垫了很多,有时候,得奖本身并没有什么,但至少可以让一些人认识你,为职业生涯的按部就班地发展积累资本。

   回到大学时期的事情,正是因为几乎是第一次尝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投入的有些过头。而年轻时代,如果没有全身心投入地去做一些事情,这辈子也是个遗憾吧。

   现在每每看一些30来岁自己创业的人士,可能在这个阶段,同龄的别人有的都能混个一官半职,但他们却仍然为了生存而挣扎,而40岁再看、50岁再看,又会是什么情景,谁也说不准。
   而且青年中年的成功人士一般多少会以牺牲些身体健康为代价的,放到60岁、70岁看,又是个什么情景,仍然谁也说不准。



1337170jssswocosgo7g2r.jpg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宝宝生日
2014-03-03 
帖子
26410 
有得必有失,再说了我认为成绩不能代表一切,尤其是现在这社会,学习好了不一定就混得好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宝宝生日
 
帖子
2622 
回复 飘飘妈咪 的帖子

不过从概率来讲,学习不好的整体还是没学习好的混的好

点评

飘飘妈咪  恩,是大部分,但是我感觉还是素质教育更重要,其实现在中国的教育还是跟以前一样只看成绩  发表于 2013-3-4 12:03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宝宝生日
2014-03-03 
帖子
26410 
回复 飘飘妈咪 的帖子

不过从概率来讲,学习不好的整体还是没学习好的混的好 ...
恩,是大部分,但是我感觉还是素质教育更重要,其实现在中国的教育还是跟以前一样只看成绩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宝宝生日
2012-03-27 
帖子
213 
回复 飘飘妈咪 的帖子

我和宝妈想法一样,支持,早教没什么用,就是骗钱的,不过可以想象父母们望子成龙的心啊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近日关于“早教”的一些想法杂谈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