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21 | 浏览: 2359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宝宝生日
 
帖子
2622 
1
发表于 2013-1-17 12:37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秀依 于 2013-1-17 12:40 编辑

写在前面的感慨:
——我们这些已经识字的成人,思维究竟受了多少文字的局限?

123107cjvk4vzjjda9pabs.jpg


睡前,我与啸第一次读《不可思议的小刀》。
其实,我突然拿这本来讲,是我俩在讲其他书的时候提及到“融化”的概念,本想用这本书来为啸解释“融化”的。结果粗粗地翻了一遍,觉得翻译过来的“舶来语”有些“学术”,不是啸平日和我们经常用到的词汇。
我很想听听啸对图的理解,提议让他给我讲。
啸二话没说,毫不犹豫地每页迅速讲下去,随后越讲越兴奋。
而我,则深深地体会到我与他思维空间上的差距~~
…………
书上的文字和啸的诠释一并贴在下面,括号部分为啸第二或第三遍讲的时候变换的语言。

书上文字:不可思议的小刀
啸的诠释:小刀了(了)

nEO_IMG_DSC_0055.jpg


书上文字:不可思议的小刀扭曲
啸的诠释:卷起来

nEO_IMG_DSC_0056.jpg


书上文字:折断
啸的诠释:了(切成两半了)

nEO_IMG_DSC_0057.jpg


书上文字:打碎
啸的诠释:砸碎

nEO_IMG_DSC_0058.jpg


书上文字:融化
啸的诠释:有泡泡

nEO_IMG_DSC_0059.jpg


书上文字:被切成条
啸的诠释:变成1vx

nEO_IMG_DSC_0060.jpg


书上文字:扯成线
啸的诠释:变成绳子

nEO_IMG_DSC_0061.jpg


书上文字:成碎片了
啸的诠释:变裂了(碎了

nEO_IMG_DSC_0062.jpg


书上文字:开了
啸的诠释:裂得更多了(变成碎末了,变成末末了)

nEO_IMG_DSC_0063.jpg


书上文字:拉长
啸的诠释:变成长长的了(这个是长长的小刀)

nEO_IMG_DSC_0064.jpg


书上文字:收缩
这页啸第一次问我是什么,我延续他上一页的描述告诉他是变短了
之后啸自己讲的时候也描述为“变短了”,或“这个是短短的小刀”

nEO_IMG_DSC_0065.jpg


书上文字:膨胀
啸的诠释:变成网球拍了(这个是网球拍的小刀)

nEO_IMG_DSC_0066.jpg


书上文字:无
啸的诠释:这页啸也是第一次问我最后怎么了,我问他像不像爆了?第二遍自己描述为“变成网球拍后了”,还学了“啪”爆炸的声音(上周末姥爷吹气球爆了,啸印象很深刻)

nEO_IMG_DSC_0067.jpg

总体而言,啸关注的更多是名词和结果,没有动词和过程,比书中语言优化的一点是更加注重页面间的逻辑联系,这一点我与另一位妈妈孩子读这本书的情况取得了一致。
啸对动词和过程理解的缺失,可能与缺乏生活经历,或无法建立生活经历与抽象理解的关系有关。
比如啸没见过抽成线融化,他自己肯定想不出来……
而站在他的角度,他无法理解小刀这种金属物质,怎样像像纸片一样撕开或像气球一样吹鼓,这也是书中创造性的环节,是违背生活规律的,所以他无法往那个方向想。
书中的解释和啸的解释,无所谓对错,我想应该是不同的理解吧。我希望等过一段时间,将书中的解释再次讲予他听,不否认他的看法,但作为开拓思维的另一种理解。
当晚啸给我讲书的过程,我尽量控制我的惊讶,不做赞美或其他评价,只是认真听他讲,时而“哦哦”地应答,时而手忙脚乱地记录,恐怕小家伙也看出些不寻常,先后为我认真地讲了两遍。熄灯前,我把书摊在地上,拿相机拍每一页照片,这一过程,啸又用有些不同的语言为我讲了第三遍。
之后,我静静地把书收到卧室一摞书的最底层,以防白天有人为他照本宣科地念。
一切就绪后,啸自己关门熄灯,与平日毫无区别。



第二日的早教艺术课,啸先用一个大螺旋作为开场,我问他是lollipop吗?
啸不答,又在左方花了一条粗横线,我和啸爸顿时觉得像极了。
接下来,啸开始填充圆圈中的颜色,填满后,啸说像网球拍,我立刻觉得与《不可思议的小刀》中啸描述的“网球拍”极为相似。
以上,从没人教过他怎么画。

DSC_0069_2.jpg


DSC_0070_2.jpg




已有 1 人评分妈豆 收起 理由
花羊羊 + 20 首页推荐!

总评分: 妈豆 + 2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宝宝生日
2010-03-08 
帖子
1099 
啸妈真是个爱思考,爱总结的人。我们也看过这本书,也自己念给我听,孩子特别喜欢这本书,可我们不会像啸啸那样按着自己的理解去讲。买了一套儿童之友的第一辑,都挺喜欢的。对于你说的“融化”一词,我们玩过蜡烛,所以她对这个词还是比较能理解的。昨天我们看《幼儿画报》有一页是反义词连线的,我问我们孩子“黑”的反义词是什么,我们孩子说是“亮”,书上是“白”,因为它是要组成一个词的“黑白”,但我觉得“亮”也没错,有“天亮”和“天黑”嘛,我就跟她说,你说得也对。

点评

秀依  其实啸也玩过蜡烛,不过可能他忘了:)  发表于 2013-1-17 17:55
芃芃妈

白银长老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宝宝生日
2008-08-18 
帖子
27767 
我觉得孩子说的比书上更形象,也更贴切,咱们大人的视角被许多现象模糊了,不像童真的眼睛

点评

秀依  口语和学术用语的区别哈  发表于 2013-1-17 17:55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宝宝生日
 
帖子
2622 
亲的教育方式好好呀学习了
谢谢:)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宝宝生日
 
帖子
2622 
啸妈真是个爱思考,爱总结的人。我们也看过这本书,也自己念给我听,孩子特别喜欢这本书,可我们不会像啸啸 ...
其实啸也玩过蜡烛,不过可能他忘了:)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宝宝生日
 
帖子
2622 
我觉得孩子说的比书上更形象,也更贴切,咱们大人的视角被许多现象模糊了,不像童真的眼睛 ...
口语和学术用语的区别哈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宝宝生日
2010-03-08 
帖子
1099 
回复 秀依 的帖子

我们玩那种最原始的白蜡烛,把眼睫毛都烧糊了,所以印象深刻呀。

点评

秀依  哈哈,好危险啊  发表于 2013-1-18 12:01
妞妞

硕 士

Rank: 20Rank: 20

宝宝生日
2010-06-22 
帖子
4732 
啸妈港港滴牛啊~~~

点评

秀依  是天天群里的妞妈么?  发表于 2013-1-18 12:01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宝宝生日
2012-02-10 
帖子
1587 
这书有意思

点评

秀依  儿童之友系列第一辑都不错,最近才听人介绍的~  发表于 2013-1-18 12:02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不可思议的小刀》,他来为我讲书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