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4 | 浏览: 1722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宝宝生日
 
帖子
2622 
1
发表于 2013-1-5 11:54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转载自安妮鲜花、安妮英语俱乐部

再说亲子阅读三步曲的具体方法   2011-5-28 15:04:00
情境对应最直接的方式当然是现实生活中的对应,比如说肢体语言等,这个国外语言学家已有定论。对于我们国内的妈妈来说,我个人感觉,在阅读的时候把图片和英文去对应也是一种非常有价值并且必须的情境对应方式。

比如一句话孩子听不懂,你翻成中文的时候,孩子脑子里记的是这些中文的文字内容,如果你引导孩子看图,即使用中文解释,也是辅助解释整个图片,而不是对应翻译某一句英文句子。这样做的区别是,翻译等于中文对应英文,而辅助解释图片等于中文-图片-英文,孩子自己看图能找出和英文的对应关系,他的脑海中每当想到一幅图片就会想到那句话。反之亦然。

当孩子积累的图片多了以后,遇到现实生活中和图片差不多的场景,书上对应的那句话就会流出来,这也是口语的基础。 所以说对于刚刚开始英文阅读的孩子,我建议分三步走:第一,先读图,把图读透了。这个读包括读图品图评图,直到孩子自己融入到了图片中,反反复复不用多看都知道说的是什么的时候才停。这是孩子消除对英文的戒备、建立对书美好情感的第一步。第二,在读图的后期,尝试做一些情境对应。因为孩子对图熟悉了,简单的单词或者词组或者短句子的对应孩子不会反感。而逐渐地,孩子接受的会越来越多。第三步,才是完整地读出英文。这部分要看孩子的能力和书的难度之间的关系。有些书明显超出难度的,也未必一次性都读出原文,这和中文一样的道理。

一般这样三步走,经过两三个月的时间,孩子对英文的抵触会越来越少。而且,一些简单的读物,在中文-图-英文这样的顺序中,基本可以跳过中文,直接过渡到图片-英文。这对于培养孩子的英文思维非常有帮助。


涵涵

初 三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宝宝生日
2008-02-25 
帖子
418 
学习了!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宝宝生日
2010-01-19 
帖子
1835 
嗯 这是个不错的方法。其实我体会她讲到了2个问题,
1.是启蒙是应怎样使用故事书,即为了防止对英语的抵触,尽量避免英语输入时带来的障碍,用图当媒介物。也就是孩子懂了图后,再对应妈妈讲的英文语言。即先懂图,再听音。
2. 是日后的英文故事书的阅读方法,即她提倡的以图画为媒介,连接中文和英文,使得英文尽量对应情景,而非中文。有助于以后的口语表达。这个是有道理的

我再提出几点想法:
1. 讲图对妈妈提出了更高的表达和想象力的要求。
2. 天天基本可以看懂图画。我除了读出每页的原文(除非太长,我一般是忠实原文的,因为我还考虑到一次次的重复性对语言学习的重要)现在我一般会在每页的图里设计个问题问他。比如“is he happy?” 之类的。也检测下天对这页书的理解情况。
3.为了让孩子看画,我也就犯懒没开始教认字的计划。情景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相比大部头书籍,经典名著等,我都觉得孩子的故事书,因为带图,对单词的记忆,有很大帮助。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宝宝生日
2009-10-15 
帖子
1082 
学习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宝宝生日
2009-11-20 
帖子
1864 
学习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英文亲子阅读三部曲的具体方法(作者:安妮鲜花)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