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带的班里有这样一个孩子,他是今年9月左右,通过别的家长介绍来的。孩子长得很漂亮, 也很干净,可是刚上了十几分钟的课,他就“咳”的一声,在地上吐了一口痰。我想每一个人看到这样的情景,心里都会觉得不舒服,甚至恶心,别的孩子中有人很无奈的看了我一眼“崔老师”。当时那一刻,我真不知道怎么办好,真想把这个孩子从教室赶出去。但是作为老师,我又不能那么做,只好先用纸擦干净。那堂课剩下的时间,我一边讲,一边想该怎么办。好不容易挨到下课了,家长们都来接孩子了,我特意留了刚才那个吐痰的孩子小启和那个喊我的孩子林林。我问小启“你知道吐痰是不好的事情吗?”,他很不以为然的回答“知道”,我又问他“你知道我们大家都不喜欢吗?”,他想了想“不知道”。我看了看林林,让他回答,他很干脆的说了句“太恶心了”,这样的回答让小启低下了头,他不敢再看我一眼。等林林走了,我跟小启说“老师也不喜欢别人吐痰,而且在教室吐痰很不卫生。”那天我问了一些关于他学习上的简单问题,他都回答了,但是一直没敢抬头看我,我想他肯定知道错了,也会记住这次的教训。临走的时候,我在他妈妈面前表扬了他上课很认真,就在那一刹那,我看到他又有些开心了,真是心情多变的孩子啊!从那次以后,小启再也没在班上吐痰,虽然偶尔的也不好好听课,但是每次都愿意听我的话,收收自己的玩心。前几天下课,我又留了他,问他觉得自己有进步吗?他很肯定的说有很大的进步,作业都会写了。我从心里感到高兴,又帮助一个孩子喜欢上英语了。 我们成年人在交往的过程中,往往通过对方的几个甚至一个行为来判断其内心品质,从而决定与之交往的深或浅。品性相投的人,容易成为知己;反之则保持距离。当我们面对那些小孩子的时候,请千万要克服这一点,不要看到孩子的一个不好的行为,就把它上升到品质方面,从心里对孩子产生反感,进行严厉的批评或是无休止的教育,那样只能导致孩子与你越来越远,总有一天和你背道而驰。实际上,他们只是个孩子,很多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做的原来是错的,或是不好的,需要有一个人平心静气的告诉他,那是不好的,别人会不喜欢。懂得了好与不好,他才知道该怎么选择。而且,相比于大人的意见,对于10岁的孩子来说,同龄人的观点更重要,他们更需要来自同伴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