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豆
- 14317
- 昵称
-
- 经验值
- 23263
- 在线时间
- 1364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10-21
- 积分
- 24627
- 精华
- 1
- UID
- 5229223
 
- 宝宝生日
- 2011-01-16
- 帖子
- 4577
|
本帖最后由 可爱宝贝001 于 2011-11-29 11:03 编辑
周日下午听的针对0-3岁宝宝的关于情绪管理的讲座,挺有收获的,现在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由于坐的比较远,又是拿手机照的,效果不太好,图片妈妈们将就看一下吧。)
晏教授说,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很重要,如果家长控制不好的话,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晏教授当时举了个例子,说有位家长问晏教授,自己总是控制不好情绪,每次和孩子发完脾气后又后悔,怎么办呢?晏教授给出三个关键点:1)大人必须自我承认情绪化;2)想改变情绪的变化;3)人人都可调控情绪。当自己要发脾气时,可以默数6下,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如果个性不成熟的话,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这个是大脑的图片,里面的小黑点就是需要激发起来的,如果激发起来的话,情绪就会控制很好,情商就会很高。
-
整个讲座中,教授都是围绕以下这个例子来讲的:如果当母亲带着宝宝参加聚会时,菜已经上来了,但由于等人,还不能吃,这时候宝宝会出现哪种现象:1)他生气地拍桌子踢凳子;2)他反问妈妈,我饿了,为什么不让我吃?;3)他乖乖地坐在那里,什么事情也不做,什么话也不说;4)他开始翻妈妈的手提包,看看里面有没有好玩的东西;5)他盯着桌子上的菜,禁不住吸吮手指;6)他向妈妈要钱,自己到外面买了一个冰激凌吃了起来;7)妈妈说如果今天听话,明天就带他去游乐场,他想了想,就自己去玩了。
当时听讲座的妈妈有选择2、4、6、7的,晏教授说选择7是最好的,然后又逐条分析了一下。
1)宣泄发泄:高喊,哭泣,倾诉,攻击,抱怨,报复。这就是遇到问题以暴治暴发,不可取;
2)主动解决:自主,进取,但经验策略不足;
3)被动应付: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条和第一条正好成反比;
4)转移注意力:以替代活动取得心理平衡,孩子小可以用,但孩子长大后,总用转移注意力的话,孩子会养成逃避现实的习惯;
5)自我慰藉:退缩,幼稚,逃避现实;
6)物质手段:吃零食,物质奖励;
7)重新思考(延迟满足):心甘情愿的理性选择,从多个角度看待同一问题,态度一变,行动就变,这一条当家长一旦答应孩子要求时,一定要满足,否则会出现负面结果。
晏教授又讲了一下四个满足,超前满足,立即满足,延迟满足,不能满足
最好的采取方法是延迟满足
根据年龄段来说一下:0-1岁:用语言,动作,玩具等方式积极应答宝宝却不立即满足,转移注意力;
1-2岁:数数,定计划,说出宝宝的感受;
2-5岁:明确要求,智谋隔离(定时器),倾诉与倾听,游戏,排除与轮流(榜样示范);
6-10岁:遵守规则,自我提示与自我监控(内部语言);
10岁以上:任务,目标,理想,志向。
晏教授还推荐了一个国外电视剧,《保姆119》,几乎每集都用到了延迟满足,百度上可以搜,免费观看的。
情绪管理不成熟的人,会经常不快乐,不成功;进而影响一个人的生活品质,人生幸福与事业成功。
喜不可得意忘形,怒不可暴跳如雷,哀不可悲痛欲绝,惧不可惊慌失措。
以上是我听讲座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笔记如果不全,欢迎妈妈们补充。
|
-
总评分: 妈豆 + 2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