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豆
- 14911
- 昵称
-
- 经验值
- 11721
- 在线时间
- 495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9-23
- 积分
- 11721
- 精华
- 24
- UID
- 5135392
        
- 宝宝生日
- 2006-09-04
- 帖子
- 1936
|
本帖最后由 lskq3482 于 2011-6-23 17:09 编辑
脸妈是中文系毕业的,按理说应该饱读诗书。
但是恰恰相反,脸妈读的书偏偏很有限。
追击缘由,大概还是和性格有关,过于挑拣又缺乏耐性。
国外名著,觉得文字繁冗而拖沓,比如《巴黎圣母院》,开篇从第一页乃至第五六页,竟然差不多都在对广场进行细腻的撰写,受不了,跟雨果老师着不了这急,于是,不看了。
中国古代名著,洋洋洒洒,但有的确实生涩难懂,看了几篇,性子磨得差不多了,于是,又撂下。
唯独偏偏对武侠小说有兴致,好长一段时间抱着厚厚的武侠小说读得没完没了。
记得第一本看的武侠小说是梁羽生著的《瀚海雄风》,紧接着《白发魔女传》、《武林天骄》。。。
然后是金庸大师的《鹿鼎记》、《神雕侠侣》、《侠客行》。。。。
在被武侠情节缠绕得五迷三道的时候,突然被一棒打醒,这一棒,来自武侠小说大师古龙。
全篇你一言我一语简短精炼的对话,
对话之后“呯呯嗙嗙”短平快的刀枪对决,
然后一死一伤,另一人扬长而去。
——全剧终。。。
我实在不敢有丝毫亵渎古龙大师作品的意思(古龙迷们不要介意),只是在适应了梁羽生、金庸慢条斯理、娓娓道来的作品后,突然间对这种精炼、简洁、快速的叙事风格有些难于接受,于是,我的武侠小说生涯又一次不了了之。
其后的读书生涯便极其随性。
小说、散文、时尚杂志,只要是喜欢的,都收纳过来,于是,书就读得杂起来。
一杂就不容易精通。
好了,言归正传。
该说说这次想说的事情了。
引用一条:华丽丽的分割线。。。
下面的话,将很正经,很有内涵,:)。
...................................................................................................................................................................................................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
在脸宝将近五岁的时候看到了这本书。
既失望又庆幸。
-
失望的是在脸宝0—4岁的时候,我没有发现它,也没有好好的阅读它;
庆幸的是在脸宝不到五岁的时候,让我在某个机会遇到了它。
这种说法颇有点像在机缘巧合的时间里遇到一见钟情恋人的感觉。
但是,确实是这样相见恨晚的感受。
上面也讲到过,我看书是很挑剔的,其实家里也有很多关于亲子教育的书籍,比如说大家众所周知的小巫老师。
但很多书籍往往没有坚持读到最后,这其一肯定是自身的原因;其二也是因为当你看了更多的书籍之后,往往发现很多类似的书籍内容也大多存有一致性,所以,看了一两本之后,其他的再翻开,已没有了新意。
这本书仍然是从当当上买来的。
当时是看了该书拥有众多极佳的评论。
接到手里,粗略的翻了下,开始很失望,觉得仍然是一些大同小异的案例,出不了大圈。
而后脸宝每天睡觉,要求我在床边看书陪着她入睡,于是,我就把这本书放在床头,每天伴她入眠的时候就翻开看几页。
看着看着,便渐渐被吸引了进去。
越看的时候,越觉得作者老师很贴心。
首先,这是一位拥有17年教龄的幼儿园园长,在她的生活中,她接触了太多太多各式各样的孩子、各式各样的妈妈和老师们;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点,这位园长又是一位妈妈,从自己孩子两三岁的事情开始,一步一步以身说法耐心的讲解孩子成长中的各类问题。
我必须承认,第一,我喜欢她平易近人、温柔细腻的文风;而后,我被她从孩子的视角去理解孩子内心感受的论调所打动。
我才知道,其实很多时候,在对于脸宝的教育上,我是犯了一意孤行的错误。
我自以为我是成年人,我自以为多少年工作生活的履历足够让我看清楚脸宝的想法,我也自以为我为脸宝安排的一些事情是为她高瞻远瞩、未雨绸缪。。。。
原来,我错了,我错在,我并没有换个角度从孩子的心理去思考问题。
同一种表述、同一种行为,大人和孩子,反映的是不同的内心情绪。
比如,我曾经狠狠的要求脸宝在情绪不好的时候不能哭,要勇敢,不错懦弱的孩子,可我不知道那是孩子在小时候发泄内心情绪的一种重要的途径和方式,当我坚决的切断了这种途经之后,那种郁闷不良的情绪要积压在孩子心里多久才能消融化解?这个,我就不懂得,我以为我是在教会她坚强。
比如:我曾经厌烦脸宝一遍一遍的叨念某件事情,实际上我却不知道这是孩子心里不肯定、不确定的一种表现,我要做的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帮助她确认,而不是告诉她,“闭嘴,不要再念叨了”,我的一声呵斥,她的嘴巴闭上了,可心里却一直会在延续疑问。
比如:我曾经仗着自己很久以前的美术功底,教给脸宝画画,看着她画的小人或者动物,觉得很骄傲很自豪,其实,我却不知道,六岁之前孩子是不用很刻意的去学习什么的,他们的学习往往更多的来自体验、体会、感受和创造,家长应该做的只是引导,帮助他解除好奇的谜团,让他的想象空间无限的放大。
还有很多,我没有时间来一一道来。
总之,如果想了解自己的孩子,各位妈妈们也不妨看看这本书,或许会有帮助。
http://data.book.163.com/book/home/009200160008/000BGGcb.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