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16 5岁1个月22天 《玛蒂娜》是珺5岁生日时,青岛的凡妈寄过来的生日礼物。之前在网上也有看到过这样的介绍:一对清澈纯真的蓝眼睛,就像黑色天幕上闪动的星星,当你第一眼看见它,就深深地印入心扉,掩卷遐思,竟再也忘不掉。这对眼睛属于一个叫玛蒂娜的普通女孩,说她普通,是因为她并没有做什么惊心动魄的事;但就是这普通女孩的形象,却带给人强烈的艺术震撼和美的享受!
玛蒂娜是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从比利时引进的“玛蒂娜系列”故事中的主人公。这部书在世界上已经销售了五千万册,被公认为是描写小女孩生活的经典作品。它以清纯绚丽、真实细微的水彩图画和一个个妙趣横生、细腻感人的故事,描写了玛蒂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特别是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一个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情感、心理变化和生活体验。它的唯美写实的画风和生动感人的故事相得益彰,使读者在耳濡目染中感知爱的力量和接受美的教育。所以人们形象地称它是“小女孩的书本妈妈”。家长可以把它作为一本很好的睡前读物讲给孩子听,因为它故事简洁生动,语言精练,非常适合用来亲子共读。
看到这样的介绍一直想着给珺也买一套,还没有行动,青岛的凡妈就把它作为生日礼物寄给了珺宝贝,这一送就送了第一辑和第二辑两套,一共是25本。最近珺真的是爱上了“玛蒂娜”,以至于什么书也不看了,每晚的亲子阅读就是“玛蒂娜”。看到次数多了,不光故事吸引着我,同时也被那可爱优美的图画吸引着。
读过几本之后,对其中的《玛蒂娜的校园生活》感触颇深,此书是比利时人在50年代创作的,对比一下我们国家的教育,书中描绘:
同学们上写作课,老师带同学在田野里尽情的玩,钓鱼,捉青蛙,然后带回小蝌蚪,养在教室的鱼缸里,要小朋友们负责换水和清洗鱼缸,同学们不仅能看到小蝌蚪成长,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的责任心,还能感受学习的乐趣。
同学们上美术课,老师讲一个故事,然后让同学们根据故事来画画,更多的强调孩子在画画过程中自己的创造,从而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并没有我们小孩学画画那样,照着老师的画或者看着实物去画,宝宝在12岁以前很难把物体画的像模像样,可是我们为什么还要对孩子苦苦相逼呢,我们让孩子学画画要的是孩子的想象力,而不是要的一幅幅逼真的画,我宁愿自己的宝宝在家玩色彩,也不要宝宝这样去学画画。
老师把同学们分组,然后每个组的小朋友要给社长写一封信,告诉社长他们要去参观印刷厂,看报纸是怎样印出来,老师把每个组写的信语法错误改了之后,让同学们誊写好,然后再寄出去。这样既让孩子们学会了写信,也给孩子展示了现实社会是如何运转的,让孩子的学习更贴近他们未来的生活。
我国的教育属于应试教育,填鸭式教育,一切都要靠成绩来说话,成绩不好就意味着被否定,而孩子们的能力和兴趣确无人顾及。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孩子们迷失了兴趣、丢失了自信,失去了勇气,提倡了多年的素质教育至今也看不到有所转变,反而更是变本加厉。中国啊中国,我们的教育要到什么时候才会有完美地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