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就起来开电视,等着看日全食的直播,
因为光顾着看电视直播,太投入了。。。
等到快结束时才想起要拿相机拍个照
虽然摄影技术有待提高,拍的不咋滴
但好歹也是百年不遇,来一张纪念下
2009-07-22 AM 9:30
2009-07-22 AM 10:08
2009-07-22 AM 10:39
这张是镜头上加了张X光片后的效果
say goodbye
(转)6种观测日全食的绝妙方法
1、专用观测镜:
市面上有专门日食眼镜出售, 观测效果好,也不伤害眼睛。
2、小孔成像法: 用针在纸上穿一个小孔,通过小孔在另外纸面或其他界面上的投影观测日全食;另外还可以利用两只手指交叉组成小孔来观测(此法我曾在97年新疆的一次日食中用过,感觉不怎么尽兴,当然,纯属个人感受。) 3、望远镜投影:这是昨天在浙江参加两岸天文论坛的台湾教授私人推荐的办法。太阳的影像经过望远镜后,会在地面上投影,有兴趣的朋友,可通过观测投影来观看日全食。但是,绝不能通过望远镜直接观看日全食,严重情况下,很可能会导致失明;而如果采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则更需要专业的指导。
4、电焊护目镜: 如果拿着这个装备观日食, 那么不论从气派和专业度上,都上了级别。
忌用墨镜:以前,记得有邻居用墨汁涂抹镜框,混迹在一堆深茶色的蛤蟆镜里,像模像样地看日食,殊不知,这是最危险的观测日全食方法之一!墨镜不是专门为观测日全食而设计,因此,直接戴墨镜观测日全食,很容易会伤害到眼睛。
忌用曝光过的底片/X光片:以前,也有朋友用曝光过的X光底片观测日全食,在金灿灿的阳光下,看到天文奇观,也看到森森骨影。这可算是一大创意,但也暗藏风险。由于每个人的底片制作水平不一样,底片曝光程度也不一样,也就不能完全保证观测的足够安全。 忌用蜡烛熏黑的玻璃:这也是观测日食时,群众基础十分良好的土办法,沿用至今,但仍然有问题。由于熏黑程度、玻璃片厚薄等不均匀的问题,也同样不能完全保证观测安全。
忌用倒入墨汁的水:此法也曾被早期的书本推荐过,但是事实证明,也并非百分百无碍。尽管有墨汁的水已经变成了黑的背景,但仍然会将较多的太阳光反射到观测者眼中,对眼睛还是会造成一定的伤害。不推荐使用。
专业级:5、飞机逐日 故名思议,坐上飞机,跟着太阳跑。这个灵感,来自印度一家脑瓜灵光的旅游公司。 看准此次商机,印度考克斯·金公司,计划推出“旅游看日食”活动。 乘客只需花费604美元至1646美元,就可乘坐波音737客机通过舷窗观看日食。从右侧舷窗,可以看到日食,从左侧舷窗,则能观察到月球在地球表面投下的阴影。整个活动将持续3个小时。
但是,飞机逐日”在中国恐怕不行,这里有时差的原因。 因为在中国,上午9点太阳早已烈日当空,需要抬头仰观,在飞机上反而难以看见。其次,月影移动的速度非常快,几乎两倍于音速。就好比,成都的食既时间为上午9点11分13秒,上海则为9点36分48秒,而两地相距却有1600多公里,月影从成都移到上海,只在区区25分钟以内,而民航飞机要飞2个多小时才能到达。 但是,万事没有绝对,如果22日长三角地区天气不佳,只怕坐飞机看日食就会成为天文发烧友的首选了。从成都起飞的东航MU5402、上航FM9928等航班,均在22日上午9点起飞,航道大部分处于全食带中。如果那天,你恰好搭乘这些航班,不妨注意一下窗外太阳的方位,或许“空中日全食”将会成为一生的珍贵记忆。
我的一位朋友,在计算了7月22日当天日食的走向之后,制定了周密的计划,选择以武汉为起点,飞往上海。那么按照这个计划,她的航线便几乎被全食带覆盖。在高空俯瞰月球影子的梦想,就会同时实现。但增加的时间由于上述原因不会太久,只是多了十几秒。
因此,我倒是建议她,从南至北或反向飞行,穿越日全食带,这便有机会体验到昼夜瞬间变化的过程了,这才是“日食带奇妙夜”呢。 境界级:6、永久记录 怎样才能安全地拍摄到日全食的风采呢? 答案惊人简单——用相机直接拍摄。 对于太阳而言,许多照相机的长焦端都可以拍到较大的图像,那么在非全食阶段,只需要将滤光片罩在相机镜头前,就可以轻松拍摄了。到全食阶段,直接用相机对着太阳那里拍即可。   但对于摄影技术**的选手们,创意摄影才不至于辜负日全食的珍贵和神奇。每次发生日环食时,都会有摄影达人,向世人奉献了一串串精美的“太阳糖葫芦”。
懂摄影的朋友明白,这样的影像,是通过可以多次曝光的相机实现的。能实现多次曝光的照相机一般是胶片单反,一些中高端的数码单反有此功能。
[ 本帖最后由 槿善槿美 于 2009-7-22 14:10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