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历程
爸爸是企业高管,妈妈是大学老师,帆帆从小得到的物质、资源,都尤为丰厚。
爸爸是个非常内向,又不苟言笑的人,妈妈的工作也很忙,所以帆帆可以说是由保姆阿姨带大的。阿姨特别负责,却也很寡言。
帆帆小时候,是缺乏亲子陪伴的。直到上了幼儿园,“问题”苗头的显现后,爸妈才引起了充分的重视,但已然来不及了。
妈妈回归家庭整整一年,资深教育工作者,引以为傲的教育经验,讽刺的是,在小学生儿子的身上都变成了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在“偏离”的路上,越行越远。
因为孩子的自我封闭,和沟通的不顺畅,这对帮助孩子解决“问题”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在家长和治疗师的共同商定下,最终,选择了更适合孩子的沙盘游戏疗法。
基于孩子较为“严重”的情况,治疗师建议前期保持一周一次的频率,后期可根据孩子的改善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走进沙盘游戏治疗室
勇敢尝试的第一次
经过妈妈使出“浑身解数”的交涉,帆帆略有些不情不愿的踏进了沙盘游戏治疗室,看见满屋子的沙具,他一下子展现出了兴趣,触摸沙子的时候,也并不排斥。
他拿起了很多恐龙,一只、两只、三只......五只,统统埋了进去,接着又陆陆续续掩埋了老虎、狮子等猛兽。
还表现出了,超乎想象的专注与执着,他细细的堆起沙堆,把所有动物都掩埋了起来,沙面上有种风过无痕的“无言”。
沟通阶段,帆帆很少回答治疗师的问题,而最后呈现出来的沙盘,可以看到他的内心受过深深的伤害,所以沙子成了一种“保护罩”,让他与外界隔离,他抱着“鸵鸟”心态,将自己封闭。
治疗师同时也对妈妈进行了指导,并建议妈妈能邀请爸爸共同参与进来,每周都能抽出更多时间与孩子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
反复“拉扯”的第二次
第二次来的时候,感觉帆帆变得“安静”了,一开始他就怯怯的问治疗师,能不能把东西埋起来,然后就自顾自的将掩埋进行到底。
他又一次的选择了恐龙等动物,过程中,他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紧锁着眉头,似乎陷入了思考与回忆,之后,他又犹犹豫豫的把所有动物都挖了出来。
他在心里反复“拉扯”了N次,最后,他还是遵循本心,把动物们都埋了进去,不一样的是,他暴露出“性感”的小尾巴。
他还是不愿意过多和治疗师交流,但当治疗师问他:“是不是很喜欢恐龙?”他坚定的点了点头。
孩子封闭的心,在经过第一次治疗后,被轻轻撼动了,他开始关注到妈妈此前说过,希望他不要再将沙具埋起来的情绪和希望,也释出愿意与外界交流的讯号,虽然延续了第一次的混乱,但也能看出一定程度上的改善。
治疗师建议妈妈带孩子走出家门,和更多的小朋友在一起,一起玩,有交流,对语言的表达也进行一些指导性训练。
自我表达的美好开端
帆帆开始有了和外界的正常交流,会自然的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意愿和情绪,可喜的说出“我觉得......”、“我会......”。
他又一次选择了他的“挚爱”——恐龙,蓝色小小食草龙,面对着一群“洪水猛兽”,弱弱的退在角落,这就是他日常生活中,伤痛感受的投射,他像是一个没有攻击力的“小恐龙”,面对伤害、冷落、不理解、不接纳等种种“外力”,毫无“还手”的可能。
他将小动物从沙堆里“释放”了出来,这也是他打开自己的心,让别人走进来的“隐言”,但同时他也释放出强烈的不安全感和挣扎。
治疗师希望爸爸妈妈可以像朋友一样和帆帆做游戏、互动,分享孩子在学校的日常,给予更多的鼓励。
带有希望的前行
过了一段时间,帆帆的改变,让家长们都觉得难以置信。他开始会追着以前如同“陌生人”的爸爸,跟他说学校里的事了,还偷偷告诉妈妈,有人愿意跟他做好朋友,老师“呼叫”家长的频率也明显降低了很多。
有一次,爸爸妈妈带他去公园,爸爸不小心,将垃圾扔在了地上,他还对爸爸“乱扔垃圾”的行为,进行了“批评”,“规则”已经在帆帆的意识里,初步形成。
而沙盘呈现出的画面,也能看出帆帆正一步一步打开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并勇敢向前。
画面中出现的绿草,似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帆帆慢慢的走出封闭的“心房”,走进现实世界,创设有意思的的情境,焕发越来越好的态势。
治疗师希望爸爸妈妈继续和孩子做游戏、讲睡前故事,且多多与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活动。
喜好的呈现与分享
帆帆把他最喜欢的水果,都摆放到了沙面上,对于樱桃、葡萄等水果,进行了规整的排列。他还兴奋的当起了小老师,来考治疗师他摆放了什么东西。
他打开了“话闸子”,告诉治疗师,他很喜欢吃樱桃,阿姨很疼他,每次他想吃,就会给他买很多。他觉得爸爸妈妈现在也很喜欢他,因为他们会带着他去超市,让他自己选,然后一起买很多回家。
帆帆和爸爸妈妈的关系,进入了修复的阶段,爸爸妈妈关爱方式的转变和高频高效的陪伴,让孩子敞开了心门,“问题”进入解决期,孩子和外界的沟通也趋于顺畅。
治疗师建议爸爸妈妈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可适当借助音乐、运动等方式进行辅助,或养一只小动物,可以陪伴帆帆快乐成长。
飞速前行的未来
帆帆再一次来的时候,他表现得像个“小绅士”,妈妈带了巧克力,帆帆有礼貌的帮着妈妈,分给了治疗师和小编。他还笑着跟小编做起了“推销”,“这个很好吃,是帆帆和妈妈一起选的,帆帆最喜欢这个巧克力了”。
帆帆也开始直面了接触的目光,不再畏缩、不再躲闪,一种自信的光芒,也闪现出来。
沙盘的画面,也呈现充盈丰富的迹象,“三五成群”的车子,“两两相对”的人偶,不仅折射了帆帆的喜好,也映射着他建立同伴关系、亲子关系的强烈向往和愈加“如鱼得水”的状态。
治疗师建议“陪”养要持之以恒,方式方法需谨慎注意!
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帆帆历经了16期沙盘游戏疗法后,最让妈妈头大的“问题”,基本上被“干掉”了,帆帆的情况也在稳定中,呈现喜人的突破!
小编也了解到,同学们对帆帆释出更多理解,和绝大部分同学也都能友善相处了。帆帆再也不打人了,也愿意听老师话了,跟爸爸妈妈的关系,进阶到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美好!
现在,帆帆还会定期的让妈妈陪着来到SPC,用沙游和治疗师、爸爸妈妈,“说”出心里话。对帆帆的帮助,也进展到“面对面咨询”、“线上咨询”的阶段,省去了来回路程上的“折腾”,不过,帆帆有偷偷告诉小编,他很喜欢治疗师,也超愿意来SPC,因为觉得这里很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