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5 | 浏览: 1689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宝宝生日
2013-01-01 
帖子
40 
1
发表于 2016-11-12 20:45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上次说过了1岁到1岁半的安全感敏感期,今天再聊一个稍大一点宝宝会出现的另一个敏感期——自我意识敏感期。

提到自我意识,很多爸妈都很陌生,那我换一个说法大家可能就马上有共鸣了,就是孩子开始说“不”。“吃饭吗?”“不吃!”;“喝水吗?”“不喝!”;“太晚了,改睡觉了。”“不要,我要再玩一会儿”…..当爸爸妈妈刚刚开始欣喜宝宝开始说话,开始尝试用语言表达的时候,却同时发现另一个头疼的问题,宝宝开始各种反抗,所谓“第一个叛逆期”来了。

这些现象和场景往往出现在宝宝1岁半至2岁半的阶段,但我也经常和身边的爸爸妈妈讲,这并不是“叛逆”,或者说与67岁以及青春期的“叛逆”有本质上的区别。所以我更愿意接受“自我意识敏感期”的说法。

依照惯例,我们先看看科学定义是什么。(敲黑板!科普时间又到了!)

什么叫“自我意识”?
科学定义:个体对自身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直白解释:宝宝开始认识自己,开始认识周遭的人、环境以及整个世界的过程。

什么?还不明白?
也难怪,在我们成年人可能很难理解,人还有不认识自己的?

但宝宝确实是有认知过程的。

1岁半之前,宝宝仍处于无法分辨自己和世界的阶段,只是在生长、模仿、探索,所以在1岁半之前爸妈往往带孩子比较轻松。吃好,睡好,不生病就是胜利,其他的基本上是怎么摆弄怎么有。
1岁半开始,甚至更早些的时候,就发现宝宝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而且愈加明显,稍不顺意就动辄哭闹,再大一点语言发育开始后就开始说“不”了。

那刚才说了这个原理,对那些因为宝宝开始说“不”而头疼的爸妈们,我想说,“恭喜你!你的宝宝心理发育非常正常!”

恭喜就完了?当然不是,这个阶段的育儿方法更加重要。

从心理学角度讲,婴幼儿的自我意识敏感期出现在2岁以后。但像刚才我所说,往往1岁半就宝宝就开始说不了。是宝宝心理早熟了?不存在。那为什么?
因为我们太早就开始和孩子说“不”!
懂我的意思?
如果处于你的宝宝处于这个月龄,回想一下,是不是在1岁多宝宝开始会走后,你开始和他说“这个不要摸”“不要去那里”“不能往嘴里放”“不…..”,有木有?
那宝宝总听到“不、不、不”,自然也就提早开始和你说“不”了。

这就是教养方式在孩子身上的反映。

而且,如果在他说“不”时,你开始生气和他吼,你很快就会发现宝宝说“不”的声调也在提高;如果你变本加厉开始动手打孩子时,那宝宝就会出现社交中打人的现象。道理都是一样的。

在“自我意识”敏感期,宝宝接触的环境是什么样,他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如果接触的是友善、温和的世界,他就会变成友善温和的人;如果处于经常被怒吼甚至打骂的环境,他的脾气也会变得暴躁。

那该怎么办?

先仔细回想一下宝宝和你发生冲突的场景,他和你说“不”的场景,他让你血气上涌的“场景”,他到底做了什么?

其实,他,只是在,探索!

他说不想喝水吃饭,只是因为他想多探索一下这个玩具有没有别的玩法,是你打搅了他;
他说不想睡觉,那你是否在之前和他约定过睡觉时间?;
他想翻你的书包被你制止,他只不过想看看爸爸天天背的这个东西里到底有什么?
他踢倒垃圾桶被你呵斥,他其实只是想看看这个站在角落被叫做“脏”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是的,他只是想探索!

知道了这个事之后,接下来的事似乎就好办了。

1、坚壁清野,把环境收拾一下吧!

这个事其实在宝宝8个月开始爬时就该做了。
8个月的宝宝应该可以开始手膝爬行(这个很重要,相关重要性可以看我之前发的相关文章),以至于1岁后的行走,活动范围一下大了很多,对各种东西充满好奇,这个想摸摸、那个想尝尝。其中就不免对他可能造成伤害的物品,比如说剪刀、铅笔、小钮扣等。但孩子是没有安全意识的,只要我们爸妈有安全意识就可以了。对于他可能造成危险的东西就要收起来,不要让宝宝看见,插座加上安全盖、茶几墙角贴上防撞条等等。还有就是贵重物品,因为宝宝也很爱扔东西,有助于提高空间感和注视追随的注意力培养,但名表摔了你会心疼、玻璃制品摔碎了有危险,所以也收起来。
剩下的就是尽量大面积地铺开爬行垫,让宝宝尽情的爬、尽情的探索吧!探索越充分,五感发育(视、听、味、触、嗅)越好,对大脑突触发展越有利,宝宝也更加聪明。

在自我意识方面,没有了危险品,也就少了很多引起“想摸!”“不许摸!”的冲突元素。

那有的爸妈说了,剪刀我能收起来,家里的仙人掌、垃圾箱总不能收起来吧。但他就是想摸,冲突还是避免不了啊。那就涉及到下面这个方法了。

2、保护性撞墙,让孩子试一下吧。

所谓保护性撞墙,顾名思义,就是“在不会造成严重伤害的情况下,我让你摸摸看”。那仙人掌的案例来说,与其“一直不让摸,好奇心越发强烈,导致某一天趁你不注意撞上去扎得满身刺”的情况,不如“宝宝你是想摸这个吗?这叫仙人掌,上面的刺这个会扎人,有点疼,但你可以用手指摸摸看”,在宝宝心理有准备的情况下,摸了一下,也被扎了一下。恩,疼,不好玩,探索结束,以后也就了不再耿耿于怀了。

当然,上面说到的情况仅限于“不会造成严重伤害的情况下”。相对而言,还有很多“越界”的探索欲望,比如说插座、煤气等,就是想摸,冲突一触即发,该怎么办?看下面分解。

3、学会共情,我知道你要什么。

发生冲突时,宝宝的通常反映就是——哭。至于哭闹程度和之前你的教养方式有关。
一哭闹就满足,越哭越厉害,而且会不断升级。我就见过3岁多和妈妈满地打滚撒泼的孩子。
哭了不理,破坏亲子依恋关系,影响信任以及安全感。

那怎么办——共情。

共情能力,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但这里,我们说的是要和宝宝共情。

宝宝哭闹无非是想表现他的诉求,婴儿时期多为饥饿、疼痛、劳累,在1岁半开始更多的是因为要这个不给,拿那个不让。

在之前我介绍的培养宝宝安全感的文章里提到过,对于宝宝的哭闹要及时响应,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说“再哭妈妈不要你了”、“再哭爸爸不喜欢你了”之类的话,会伤害安全感。

而一味对宝宝说“别哭了、别闹了”,会发现不管用。即使一时吓唬住了,导致宝宝的情绪无法表达,被压抑久了一样会爆发。

这就用到共情了,当宝宝哭闹时,你是知道他想要什么的。那就要拥抱宝宝,第一句话就是“妈妈知道,你是想要那个**,对吗?”也就是说,我已经理解了你想表达的意思。
说了这句话,会发现宝宝会哭着点头,同时情绪似乎也缓解了一些。

接下来就是安抚情绪,“我知道你很好奇这个东西,他叫做插座,但是它有电,爸爸妈妈使用时都要非常小心,你真的不能碰这个东西。对了,昨天爸爸给你买的小火车哪去了?妈妈还没看那个该怎么玩呢?”

给宝宝传达的信息是,妈妈是爱你的,即使你犯错或要求不合理,妈妈也是无条件爱你的。但是对你的行为是有边界的,你的这个诉求是“越界”的,是不可以的。

有经验的妈妈看到刚才的话,知道我用了转移法。一般来说对于1岁半的宝宝还好用,但对于2岁以上的宝宝往往就不太管用了。那我们还可以再给出“窗外什么东西在响?”“你的小白兔玩具哪去了”等其他方法,不断出给宝宝提供新方法和新选择。不断出办法,这本身其实也是个办法。

好了,这事说的够多了。希望能对1岁半到2岁半宝爸宝妈有所帮助。
下一个话题,我想谈谈宝宝的社交能力。还希望大家支持、反馈。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宝宝生日
2016-06-18 
帖子
1944 
很厉害了
来自[同城圈iPhone版]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宝宝生日
2014-11-11 
帖子
2186 
写的很不错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宝宝生日
2017-10-10 
帖子
837 
了解一下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宝宝生日
2016-06-03 
帖子
754 
看看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宝宝生日
2017-12-15 
帖子
1372 
了解一下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原创】叛逆期?说说宝宝的自我意识。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