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豆
- 11580
- 昵称
-
- 经验值
- 11580
- 在线时间
- 392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2-5
- 积分
- 11580
- 精华
- 1
- UID
- 24225
       
- 宝宝生日
- 2006-01-01
- 帖子
- 1506
|
-
( @6 C" Y9 R' G: k) X
2 j" a0 e3 ]' Q; v( w" u4 P& q- d
钟佩菁Peggy. t" w. u" k. E/ L+ F M
现任金宝贝中国区教务高级总监,全面负责金宝贝中国区的教务管理和课程内容。Peggy是两个孩子——6岁男孩儿丁丁和4岁女孩儿闻闻的母亲,作为早教专家和家庭事业双平衡的“幸福妈妈“,Peggy经常在杂志、报纸、网络等媒体分享早教理念和个人育儿心得。0 s3 z* a. B+ t2 o& a( v
- Y1 {: ^# j# B1 z(原标题:《带孩子一起坐飞机》)' `5 e4 e) z" `* U8 ?
近期在朋友圈读到一篇帖子,题为《空姐:飞机上的熊孩子父母,别再对我说“等你有了孩子”》,讲述的是一位空姐对飞机上一些孩子的行为,以及父母态度和应对方式的不满。作为一个经常飞在空中,也经常带孩子一起坐飞机的人,帖子中的内容让我想起了不少亲身经历:背后不断踢椅子的孩子也曾让我恼火;邻座发脾气的孩子曾把玩具扔在我的脸上;我见识过在安全指示灯亮起时,在晃动的机舱内,跑来跑去的孩子和不知为什么追在后面却总抓不住孩子的父母;当然,我自己的孩子也曾在机舱里哭闹不止,引来前后左右乘客不断的回头……' L8 H! R. ]( j) k5 N
7 n7 i% [# L8 U
那是在几年前,我带着丁丁和闻闻(当时一个3岁一个1岁),从香港飞上海。一路上,闻闻在我怀里,丁丁坐在我身边,我们一起看看绘本、说说话,也轻声唱歌做手指游戏,孩子们都非常快乐。刚在香港呆了几天的他们其实很累,原有的生活作息被打破,他们都没有按时睡觉,在飞机上也都没有睡。
( D; M* C, |7 h- }& e# f u) `
3 ^3 O/ X: P8 U0 y0 `; Q- R当飞机开始下降,闻闻首先烦躁起来,她在我怀里扭动、咿咿呀呀。我猜测是由于耳压的变化,让她觉得不舒服,我也想让她快快入睡,不至于哭闹吵到其他人,就拿出喂奶披巾,把她侧抱着裹到怀里。她瞬间安静了(母乳妈妈的**锏)。可是,没多久丁丁又吵起来,他先是嫌我侧抱着妹妹挤到他,接着又想我也能抱着他。我想真正的原因是耳朵的疼痛和疲劳引起的烦躁,他不知道如何表达,横竖都不舒服。我略略调整一下抱妹妹的姿势,抽出一条胳膊搂着丁丁。但他还是不满意,吵闹的声音越来越大,甚至试图解开安全带,爬到我身上。我告诉他:“这样不可以,这不符合规则,而且危险。”他不理解,很委屈,哭闹起来。我想他是在向我质疑:为什幺妹妹可以被抱着,他却不可以(根据中国民航总局的规定,2周岁以内的孩子没有单独座位,通过附加安全带和成人绑在一起,而2周岁以上的孩子单独坐,和所有成人一样,飞机起飞或降落时,都必须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并系好安全带)。
1 L5 N( g$ N6 n3 f- ]
) a' R9 |. z1 [他在机舱里大声哭闹,我却无能为力,坐在前排的乘客频繁地回头,我只能回以“对不起”和无助的眼神。在丁丁持续的哭闹声中,飞机着陆。我抱着闻闻起身拿行李,尽量不惊动她,但她还是醒了,并且哭了起来。就这样,我胸前抱着大哭的闻闻,手里牵着大哭的丁丁,在前后左右的无数道目光中,走下飞机。其中,左前方一位年轻姑娘斜眼瞥我们的眼神,在我脑海久久挥之不去,那种不满、厌烦、嫌弃。当时我心里想的不是帖子中的那句“等你有了孩子”,而是“为什么我没带一包孩子们喜欢的动物饼干,如果有它,情况可能大不一样”。3 T) T) {* w. [
5 B% p5 V6 G9 O5 K* C% w
是的,带着孩子坐飞机,对许多父母都是挑战,其中有很多没有为人父母的其他乘客或空姐不能理解的东西。是的,很多时候孩子的能力还不足以让他们“做到”,但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帮助他们,不仅仅为了让他们的行为能符合当下情况的要求,也为了他们的思想、观念、等等,都能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我的“无能为力”可能会给丁丁错误的信息:自己的感受比什么都重要。当他需要哭的时候,他可以什么都不顾。那位年轻姑娘因为深深被打扰而给我们的厌恶眼神,警示我:作为父母,我不能为自己的无力找借口,我有责任帮助孩子们“做到”。从那以后,每次带孩子坐飞机前,我都会在随身的包包装上他们喜欢的绘本、小零食,也会确保Ipad电力充足,以备不时之需。
# [& z2 b K8 l
. w; c! s9 V% N. ?$ C前不久,我出差从上海飞南宁,身边坐了一位妈妈单独带着一个不到两岁的男孩。妈妈随身带着一个大号的马夹袋,里面装满了吃的:薯片、虾条、饼干……只要孩子有一些哼哼唧唧,她就立即拿出一样给孩子吃。一个多小时后,孩子已经吃掉了袋子中所有的东西,又开始不开心,妈妈让空姐帮忙冲了一瓶奶,成功把孩子哄睡着了,直到下飞机,孩子都睡得很香。完全没有被打扰,但我的心却一直揪着。
2 K. T, \# J* G' W! _3 V6 G3 A/ `( y. @1 N' X
我和妈妈简单聊过几句,也暗示了对让孩子吃这么多垃圾食品的担忧,妈妈一再解释“在家很少这么吃的,几乎不吃的。”如果妈妈这么做,只是为了让孩子在机舱里保持安静,那我还是想问,这是否会给孩子另外的错误信息:坐飞机就等于吃垃圾食品+睡觉;或者更深层的:自我管理、行为的控制,可以通过不断进食垃圾食品来实现?这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不是健康的呢?
0 ^% j# b7 k8 r v+ ?" c; o% W: |: C O' u5 s
育儿本身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作为父母我们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选择。看来在飞机上,“绝对地尊重孩子情绪,放任他们释放”,或“利用各种手段以坚决确保孩子的行为不打扰他人”都不是最好的选择,那什么才是呢?
# ^( F# Y# l H! ]) q
8 Z1 X9 A* D, U当我在出门前,把小零食放进包包内层的袋子里时,我不会告诉孩子们;飞机上,当孩子们状态不错时,我不会主动把Ipad拿给他们;当他们有些过于大声时,我会先试着与他们沟通:“这里是公共场合,我们尽量不打扰别人”……即使这样,孩子们还是因为下降时不得不关掉Ipad而吵闹过,还曾为了争抢某块企鹅样子的饼干而哭闹过……所以,其实我也不知道什么才是对的,或者最好的。我们犯错,我们调整,为了找到最佳的平衡点,我们一直在努力。7 s0 ~/ ~+ [0 L$ X8 A( c5 G- v! j
+ ^4 p7 x: k# J. m6 w(本文为“金宝贝总部”原创专家专栏,转载敬请注明文章来源。)
0 s$ T5 y* k1 n. k' f#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