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0 | 浏览: 874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美育教室

认证商家访问商家店铺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宝宝生日
2011-07-28 
帖子
1031 
1
发表于 2015-7-3 11:13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美育音乐舞蹈 于 2015-7-3 11:28 编辑

宝贝在成长中哪能不犯错?父母一般都是能够理解和包容的,可是如果他们做错事了还就是不肯承认,这个时候恐怕很多家长都会着急起来,甚至很生气。那遇到这样的情况,该如何做呢?



宝贝做错了事,可能有这些原因哦
1、会和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关。
    比如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我们可能经常会见到他们把鞋子穿反、衣服穿反这类现象;如果是男孩的话能会更闲不住,拆个玩具、打翻家里的小绿植,孩子们的这些表现是和身心特点有关,同时他们也不知道这样做有什么错。
2、和孩子的好奇心有关。
    孩子已经不是襁褓中的婴儿宝宝了,他能走会跑,爬上爬下,对自己身处的生活环境中一切事物都感到新鲜、好玩、好奇,同时他的感官世界也在不断的发展,思维认知能力也在提高。很多时候都想自己亲自去试试,只要有了好奇心的驱使,想不犯点错误都难了。
3、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很多人都会觉得孩子还小,自然也就懂得少。其实,这可就有些小看孩子们了。虽说人小,甚至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但是孩子的敏感度和观察力却是很强的。他们甚至通过父母的行为表现就能读懂你们的真实想法。
  比如,你们正高兴玩着电话来了,你就起身走了去忙着讲电话,孩子可能会让自己的电动小汽车满屋子乱转;玩玩具小乐器声音很大等等,然后你可能会边接电话边来制止他,他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于之前的不满,他成功地让你和他说话互动,哪怕是这种不恰当的表现。
4、孩子的知识经验很有限。
在这样的前提下,生活中可能会出现让人哭笑不得情景,比如孩子和家人一起养的小金鱼,有天他会把自己爱吃的东西扔到小鱼缸,孩子会觉小鱼只吃一种东西太可怜了,他要把自己的分给小鱼尝一尝。对于这种类型的犯错,父母可能觉得又气又可笑。




宝贝为何不认错?父母怎么做?

1、父母没有培养孩子承认错误的习惯
       这主要和家庭教育有关,说一个大家都再熟悉不错的例子,孩子在家里玩不小心被桌椅绊倒,有的家长就会边拍打桌椅边怪罪;在小区里和小朋友玩,闹点不愉快,家长之间就首先出马去过招。这些情况有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父母没有帮助引导孩子看清事实,也没有教导孩子自身要注意什么,反而一直在外归因。所以,父母要实事求是,让孩子有个是非观念,告诉孩子出了错需要承认还要努力去改正。父母要有个温和的态度,在孩子听懂之后再进一步引导孩子如何做,为以后的良好行为也做了铺垫。
2、害怕爸爸妈妈对自己发脾气
有时候孩子经历过自己做错事后遭受父母的惩罚或是严厉的批评,再次犯错内心会恐惧不安,就会努力假装不愿意承认。父母首先要明白,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少不了犯错,这是个正常的过程。父母要是正在气头上,批评孩子难免言语、行为过激。所以,父母之间最好能互相提醒,先让自己放松,情绪稳定后再选择适当方式和孩子交流。
3、孩子听不懂父母说教的意思
  面对小孩子犯错,父母一着急就不管不顾地说教一大堆,但是父母可能忘记一很重要的一点,孩子太小了,在学龄前的孩子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很有限。孩子在面对父母那种状态时候很可能也着急但是他自己说不出来。
  所以,面对年幼的孩子,父母要学会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去说明,比如,借助故事、童话等加以发挥,引导孩子去理解自己行为的错误并且需要改正,父母要需要耐心一些,这可是不小的挑战呢。
4、不等孩子把话说完
有很多父母看见孩子犯错了,首先会加以斥责,也不太给孩子解释说明的机会,更不会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有时候难免有误会。
  如果孩子愿意像父母说明,那一定要有耐心去听完孩子的表达,这样他也能感受父母到对自己的尊重,然后了解清楚以后父母再根据实际情况处理。这同时也是在考验亲子之间的倾听能力呢。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宝贝做错事却不承认,如何是好?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