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0 | 浏览: 1028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宝宝生日
2006-01-01 
帖子
1506 
1
发表于 2015-3-30 12:14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QQ截图20150329133951.jpg

在早期的家庭教育中,社交对宝宝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情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父母应当帮助孩子们建立、发展健康的社会情感,包括形成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以及玩、交流、学习、面对挑战和体验情感的能力。" J" h% \5 J" R8 ^+ L, ?

) l; ]4 d9 A9 X1 o) n在观察中理解和引导孩子
" g3 k1 X9 N/ H作为父母,你是否会长时间观察自己的孩子在做什么?事实上,如果你能真正花时间坐下来观察孩子所做的事,就会从中领悟到孩子正在告诉你的很多事情。它会向你提供孩子为什么会快乐的线索,也在悄悄告诉你他发脾气的原因在哪里。  l. k2 D0 N! F& ]0 }8 g7 i

1 M: Y) `! s& p) f" A8 J$ l9 R  B- }如果父母能在每天花上1个小时好好观察孩子,就能更好地揣测出孩子为什么做出那样的动作,并能以适当的方式对孩子做出回应,支持他的发展。当孩子感觉到你的回应和理解时,他的自信心就会建立起来了。
. T+ h2 R; k3 E+ f4 o0 y. H% p+ R
  T  U0 M$ F" L% C2 o% m2 e; o2 ^引导方法:
  Z+ ~  O  a2 P/ s) `' Z0 M7 T& |
1.爱的抚育建立自尊
; i% j1 m8 W% l0 q! M5 v' _父母在看到可爱的孩子时,声音会变得柔情似水,情不自禁地对宝宝抚摸、拥抱,当孩子哭闹时,就会温柔地用声音安慰,轻轻摇晃他,用唱歌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和他玩耍。这些亲密的小互动会让孩子从小自然懂得爱是什么,这也远比比孩子长大后,直接阐述孩子不要苦恼的原因来得更有效。6 W) b/ I  l1 A: g& S7 L5 A

# a/ C7 A4 J8 z" _+ p$ ?这样的行为可以精确地提供给孩子大脑成长所需的刺激。喜爱的抚摸和奖励的话语让宝宝知道他是特殊的,当他感到他被人所爱,他便会通过同样的方式学习爱别人。
+ G' J8 x8 ^( P! Z* V) ~0 Q$ }) Y0 v7 A+ e: F5 F1 r7 K+ n
2.帮助孩子学会分享$ O& p1 n; p( `, v! s- e
当孩子发展到有“自我”意识时,要求他与他人分享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他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什么时候想要。这就是他的大脑还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去理解另外一个人的感受和需求。此时,父母就要学会做出榜样,并引导、帮助孩子学习分享的能力。
5 j+ }4 K' R6 A8 k) R6 i) L2 e! O8 ?4 q/ [; C
当他看到有人关心、喜欢和自己在一起,并且理解自己的需要时。她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懂得他的行为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情感和行为。特别是,当她从分享中体验到别人给予自己的快乐时,他更会乐于分享。这就会帮助孩子建立起健康积极的自我意识。& j- L* w' U7 u0 Q$ N* Q. G6 p! ?& M
8 s8 `5 B0 z2 K3 z8 w
3.学会尊重和文化
7 F1 v" M4 [- h) ?" T' Q& O1 b" S小孩不受社会礼节规则的约束,他们总是对他们观察到的肤色、大小、轻重、身体能力方面的差异很好奇,并忍不住说出来。此时,父母就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并且尊重这些文化差异性。另外,当父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差异性的尊重时,孩子也会去学习、模仿尊重他人。父母身上蕴含的文化强烈影响着—个家庭爱和养育的方式。文化也以其他方式影响着社会情感的友展。$ e. u$ m7 m& _+ b7 p; a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真的了解自己孩子吗?请在观察中理解他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