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4 | 浏览: 879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鹤鹤妈

大 专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宝宝生日
2009-04-03 
帖子
1611 

装修日志写手

1
发表于 2013-12-19 09:30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2013年4月6日,江苏东海县3名孩童因模仿《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剧情,玩起了“绑架烤羊”游戏,导致两人被严重烧伤。为此伤者家属将第三人和动画制作公司告上了法庭。昨日,一审法庭对此案下达了判决,认定动画制作公司需要承担15%的原告损失。       判决书称,《喜羊羊与灰太狼》“存在暴力情节和画面,对本案未成年人的行为认知产生了不良影响,误导本案未成年人模仿其情节,导致原告李某冉、李某被烧伤的严重后果。”此即事实上的因果关系;判决书又称,“损害的客观后果与被告广东原创公司的发行行为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即认为两孩童被烧伤,要归责于喜羊羊动画的发行。


           原告律师统计出,在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全集中,灰太狼被平底锅砸过9544次,被抓过1380次,喜羊羊被煮过839次,被电过1755次。这得到了法官的采信,认为具有高模仿性的儿童之所以会做出“绑架烤羊”的行为,与动画的画面和情节有很大关系。


        儿童会模仿动画片中的行为,有学理支持



        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青少年的暴力行为是观察学习的结果,一个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而习得某些新的反应,或使他已经具有的某种行为反应特征得到矫正。青少年不仅从榜样那里学习具体的行为,而且也学会了更一般、更复杂的行为脚本。在现代社会,动画片中的人物,往往就是青少年的行为榜样。
        神经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人类的大脑中存在专门用于模仿的神经结构,这些神经结构有助于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快速掌握基本的社会行为。学前儿童是极佳的模仿者,电视上鲜明有趣的人物动作会迅速吸引儿童,尤其是暴力行为。大量试验研究表明,学前儿童观看有暴力内容的动画确实引起了他们对暴力的模仿,去处了对暴力的抑制,试验安排观看暴力动画组的学前儿童比对照组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行为(如踢和击打)。对于6-12岁的儿童,纯暴力动画也明显加重了他们对非生物体的攻击。
        美国“国家电视暴力研究”项目指出,对于儿童而言,动画片中有五大高风险的暴力表现,分别是:
        1、施行暴力者被描绘得很有魅力;
         2、暴力显得很公正;
        3、暴力不受惩处;
        4、受害者若无其事;
        5、暴力十分现实,并不遥远。
        有研究者指出,《喜羊羊与灰太狼》中频繁出现的红太狼用平底锅打击灰太狼的情景,就符合上述所有表现。一位博客主曾如此记录女儿看了《喜羊羊与灰太狼》后的表现:“昨晚,孩子爸爸回家挺晚的,都到了该她上床睡觉的时间了,她也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一把我都忘了放在哪儿的大扇子,对着爸爸的脑袋打了一下说‘妈妈,这是我的平底锅!’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社会化的作用,大部分儿童都会懂得对攻击性行为加以控制,能够认识到暴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行为,不会盲目模仿。所以,尽管许多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接触了涉及暴力的动画片,但不会表现出攻击性。但若就此认为动画片中暴力的危险性无足轻重,那也是很错误的认识——因为,就算只有少部分儿童受到动画片暴力内容的影响,这种危险也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宝宝生日
null 
帖子
15245 

公益勋章

确实是孩子模仿力太强了,有不懂分辨好坏

Rank: 11Rank: 11

宝宝生日
2011-03-09 
帖子
190 
我觉得还跟家长的教育有直接关系!并且支画片完全可以有选择地看啊!

点评

woodenchild0221  家长有家长的责任,社会有社会的责任  发表于 2013-12-30 12:07
鹤鹤妈

大 专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宝宝生日
2009-04-03 
帖子
1611 

装修日志写手

我觉得还跟家长的教育有直接关系!并且支画片完全可以有选择地看啊!
家长有家长的责任,社会有社会的责任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模仿喜羊羊烧伤,制作公司被判赔偿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