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33 | 浏览: 8946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各种控统称败家控

大 本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宝宝生日
2011-01-05 
帖子
2339 
1
发表于 2010-10-17 11:56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是生出来前定好,还是生完再找地方?去哪里找呢?一般多少钱? 怎么做呢?我没什么概念11rabbit02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宝宝生日
2010-10-28 
帖子
1204 
同问,等听,帮顶哦。
乐乐妈

高 二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宝宝生日
2010-08-03 
帖子
572 
我是生完宝宝定的,在照百岁照的地正好有特价:一支胎毛笔+水晶印章+手脚印一共298元做得挺好的。
各种控统称败家控

大 本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宝宝生日
2011-01-05 
帖子
2339 
那这些是满月时弄还是百岁?
乐乐妈

高 二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宝宝生日
2010-08-03 
帖子
572 
我们是满月时照完相剃的胎头拿走做的。
各种控统称败家控

大 本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宝宝生日
2011-01-05 
帖子
2339 
真的是拿自己宝宝的胎毛做的吗??
O白蛋

幼大班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宝宝生日
2010-10-06 
帖子
24 
原帖由 ff1_ff2 于 2010-10-18 01:09 发表 这个挺合适,亲有电话吗?
11rabbit11

Rank: 2Rank: 2

宝宝生日
0000-00-00 
帖子

宝宝最受用的5句话

1、“你自己来做决定吧。” 如果你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或者是停止做某件事,我们建议你这样说。这么说是为了让孩子了解: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举个例子吧,你可以对你的女儿和她的小伙伴说:“你们来做决定,是想留在这里安静地玩,还是到外面去?”五分钟后,孩子们依旧大声喧哗,你就可以再告诉他们:“我知道了,看来你们是决定到外面去了。” 很简单的两句话,你不仅让孩子们明白了前因和后果的关系,你也不会被女儿看作是个“坏**”——她能很清楚地了解:是她自己做的决定,自己选择了这样一个结果。 2、“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 身为父母,总免不了有时候会责备孩子。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将事情本身与做事情的人分开——这样,你的孩子会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是个不好的人。 在批评孩子的同时告诉他“妈妈爱你”,这样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评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分清对错,而不是处罚他。如果能这样想,你也就更容易在孩子的错误面前保持冷静了。 3、“你其实是想说什么?” 有的时候,小孩子会因为生气或者激动而变得情绪失控,他无法说清自己的感受,只是不停大喊:“我不要你!”“我讨厌你!”在那个瞬间,可怜的小家伙唯一能够想到的就是这些词了。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来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除了温和地询问:“你其实是想说什么?”你还可以给他一些参考答案:“你生气是不是因为小明哥哥泄露了你的秘密?”等你的孩子逐渐学会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那么,即使你不在旁边,他也可以清楚地向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感觉了。 4、“你来试试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你的孩子做什么让你生气的事——吃饭的时候不停地哼唱幼儿园学的新歌谣,或者试图用手里的青菜画一幅画——你可以这样说。说得就好像问题出在你自己身上,然后请你的孩子帮你想一个解决的办法。比如:这个办法就是等吃完饭,你开始洗碗的时候,他再唱歌给你听。 这是个有魔力的句子,它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是受欢迎和受尊重的,让他可以不把你看作是他的对立面。如果令你满意的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让孩子完全停止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那么,你们可以一起想办法让孩子能记得什么事情在什么时间不能做。 5、“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 “西西有洋娃娃,所以我也要一个。”“小明爸爸让他吃冰淇淋,那我也可以吃”,这是小孩子们最常用来跟你讨价还价的简单逻辑。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一定要清楚地告诉他:“不同的人不同的需要。”你要让孩子了解,“每个人只有在他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能得到。”比如,隔壁的小姐姐配了眼镜,并不意味着楼里所有的小孩都可以得到眼镜。表哥的鞋子小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兄弟姐妹都需要买双新鞋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大家给宝宝的胎毛笔和手脚印都是怎么做的?什么时候做?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