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0 | 浏览: 511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2009-12-26 
帖子
25 
1
发表于 2012-12-19 15:07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幼儿的常见病,以“停食” 、“上火”、“着凉”比较常见。表现主要是宝宝不爱吃饭、经常性便秘、烦躁哭闹等;从面色上看,会发现宝宝面色发暗、口周发青、头发稀黄或打绺儿,再有就是换季的时候容易生病。
    “停食”简单地说就是吃多了,宝宝的消化系统尚处在逐渐完善的过程当中,如果饮食不知节制,就会导致饮食积滞,内热蓄 积、甚至厌食腹泻,这就是常说的“积食”或“停食”。再有,宝宝都比较活泼好动,常听妈妈们说自己的宝宝“一刻都不闲着”,爱玩多动的天性,再加上幼儿皮 肤细薄、腠(còu)理疏松,一动就会“满身是汗”,而出汗时毛孔张开,若是此时感受风寒,又恰逢内热较盛之时,就非常容易感冒,甚至发烧。对于这样的病症,无论是西医治疗还是中医调治,宝宝都不免遭受一些痛苦。因此,日常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平时注意调理,类似的小病应该是可以避免的。
    有一句老话说得好,“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这种说法是非常有道理的。“三分饥” 是指不要吃得过饱。因为现在生活条件较好,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宠爱,会给孩子吃各种各样高营养的食物,生怕孩子营养不全面,殊不知这样做反而会对孩子的身体 造成伤害,会积食生热;另外,以中国人的体质而言,较适合食用五谷及蔬菜,而高蛋白质、高热量的食物吃得过多,超过了人体的消化能力,会导致胃肠过满,令 消化系统长期处于过大的压力之下,久而久之会伤元气。“三分寒”是指幼儿新陈代谢快,如果穿得太多,捂得太严实的话,身体里的热量散不出来,会容易加重内 热,而适当穿少一些,可以锻炼宝宝的御寒能力。
    补充一点就是,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购买水果,或是家里常常食用反季蔬菜,认为它们口感新鲜、味道好,但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这样的吃法也是不太健康的。中医 常讲要“按时进补”。所谓按时进补,就是按照自然的时令,食用当地、当季的食品,提倡“冬温热、夏清凉”的饮食方式。食用进口或反季食品时,往往会产生 相反的作用,如在冬天食用热带的水果,这种水果可能非常适合当地人,因为那里气候炎热,而在寒冷的季节里食用就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饮食之外,以下五种小儿保健推拿手法,家长可以试着给宝宝做。
1、补脾经:脾经在拇指末节螺纹面。小儿取坐位,家长用右手拇指螺纹面在小儿左手拇指螺纹面上作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用力要均匀,频率约每分钟200次。次数:100--200次。   
2、摩腹:小儿取仰卧位,家长在小儿右侧,用右手掌对整个腹部作顺时针方向抚摩,频率约每分钟120次。操作时需在腹部放少许滑石粉。时间:2--3分钟。   
3、拿脾腧(shù):脾腧穴在背部第十一胸椎旁开1.5寸处。小儿取俯卧位,在小儿左手旁,用双手大拇指与食指边缘拿住两脾腧,然后轻轻向上提起算1次。次数:5次。   
4、拿胃腧:胃腧穴在背部第十二胸椎旁开1.5寸处。小儿取俯卧位,在小儿左手处,用两手拇指与食指边缘拿住两胃腧穴,然后轻轻往上提起算1次。次数:5次。   
5、捏脊:小儿取俯卧位,家长在患儿左侧,用两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小儿脊椎骨上皮肤,从尾骨处开始捏拿,直到平肩处。初学者手法宜轻,捏脊前后可用手掌在腰部作按摩,让背肌放松。次数:5遍。
    小儿推拿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推拿手法为手段,以预防、治疗儿科常见病症和儿童保健为目的的一种中医 外治法。它根据幼儿肌肤娇嫩,体表的经络、穴位对刺激特别敏感这一生理特点,通过在小孩身上的特定穴位、部位作轻快、柔和的手法按摩,调整人体阴阳气血、 调理脏腑,防病治病。由于小儿保健推拿简便易学,安全可靠,父母学习后可以亲自为孩子按摩,帮助消化、吸收,让他们健康成长。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小儿推拿有效减少宝宝生病概率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