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豆
- 16744
- 昵称
-
- 经验值
- 14629
- 在线时间
- 1131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8-4
- 积分
- 15760
- 精华
- 1
- UID
- 2959476
         
- 宝宝生日
- 2009-01-11
- 帖子
- 4917
|
开始看症状,我们说是椎间盘突出压迫了坐骨神经,因为有个远亲也是一样的病症,结果昨天我老公又打电话问,说小便都失禁了,检查结果也不是椎间盘的事,叫 格林-巴利综合症
/ G l7 x8 F4 t- _' t 1 G! c# A" M. G$ \
我特意百度了一下给我老公看,他就是上班连水都没时间喝的主儿,我虽然不是很喜欢婆婆,但就是个陌生人咱也得关心对吧?更何况是我老公的亲妈。4 \3 o# h1 t. O0 @
# J+ B) d- Q" O7 d% y8 j
本病是指一种急性起病,以神经根、外周神经损害为主,伴有脑脊液中蛋白-细胞分离为特征的综合征。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任何年龄和男女均可得病,但以男性青壮年为多见。* n( n% D4 a4 Y: o' t7 z
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发病前有非特异性感染史与疫苗接种史,而引起的迟发性过敏反应性免疫疾病,其主要病变是周围神经广泛的炎症性节段性脱髓鞘。其临床症状为起病前1-4周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病史,或有疫苗预防接种史。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为多。
! [+ r# B" t& p6 y6 y/ H3 ^+ G1 ^ 其临床特点以感染性疾病后1~3周,突然出现剧烈以神经根疼痛(以颈、肩、腰和下肢为多),急性进行性对称性肢体软瘫,主观感觉障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症。
6 r4 [8 e; O% b4 M/ T 其具体表现为
' B+ J0 T1 e- K5 Z8 V+ Z (1)运动障碍:四肢和躯干肌瘫是本病的最主要症状。一般从下肢开始,逐渐波及躯干肌、双上肢和颅神经,可从一侧到另一侧。通常在1~2周内病情发展至高峰。瘫痪一般近端较远端重,肌张力低下。如呼吸、吞咽和发音受累时,可引起自主呼吸麻痹、吞咽和发音困难而危及生命。. M [4 i/ T# g. a4 P
(2)感觉障碍:一般较轻,多从四肢末端的麻木、针刺感开始。也可有袜套样感觉减退、消失或过敏,以及自发性疼痛,压痛以腓肠肌和前壁肌角明显。偶而可见节段性或传导束性感觉障碍。2 c/ ?& L3 I" H2 R2 O7 _9 C, {+ H
(3)发射障碍:四肢腱反射多是对称性减弱或消失,腹壁、提睾反射多正常。少数患者可因椎体束受累而出现病理反射征。
( Q3 ?8 C+ y4 E! b$ b9 ^! ^ (4)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初期或恢复期常有多汗、汗臭味较浓,可能是交感神经受刺激的结果。少数患者初期可有短期尿潴留,可由于支配膀胱的植物神经功能暂时失调或支配外扩约肌的脊神经受损所致;大便常秘结;部分患者可出现血压不稳、心动过速和心电图异常等。. C# a( F* Z: v( i$ N
(5)颅神经症状:半数患者有颅神经损害,以舌、咽、迷走神经和一侧或两侧面神经的外周瘫痪多见。其次为动眼、滑车、外展神经。偶见视神经乳头水肿,可能为视神经本身炎症改变或脑水肿所致,也可能和脑脊液蛋白的显著增高,阻塞了蛛网膜绒毛、影响脑脊液吸收有关。+ Z/ ]3 e" J: N+ z' w/ m
诊断本病根据感染性疾病后突然出现对称性是四肢远端感觉、运动及营养障碍和腱反射消失即可确诊。
6 K1 [: k" |1 u9 w! O4 B 西医学治疗本病强调病因治疗,以及脱水治疗、营养神经等对症处理。 d- \" k9 X0 w& p J: s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痿证”范畴。其病因多由于暑湿、湿热;病机乃湿热侵淫经脉,筋脉弛缓,日久伤及肝肾脾三脏,致使精血亏损,肌肉筋骨失常,其治疗多以清热利湿,润燥舒筋,活血通络,益气健脾,滋补肝肾,布精起痿的等方法。: g% V( `% \/ u) N7 ~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37例(其中1例中途停药),其余36例,均获临床治愈。平均10天见效,1-2个月治愈。
: v, U& [1 r7 ^" {, P7 X) j 6 R4 Z5 M, w4 y
搜完以后我发短信告诉了他,他还对我表示了严重的感谢!
1 C5 g$ f6 F! _2 Y
! I4 d( J$ Z9 ], @5 T/ x' | % {8 @2 k+ G+ [& s/ L; A# ~
公婆都是和小叔子一家生活的,从妯娌怀孕就过去照顾,到现在小孙女6个月了,和我们不在一个城市,平时我老公工作特别忙,一年也就和他父母见一面吧!我说你赶紧回去看看吧,该给钱给钱,这都是做儿子该做的。
$ T( L) j% I f' S % r5 r n8 @" W# A& k3 Y$ l. v
+ \& l( z2 b: ~, V0 q! m# m 估计各位妈妈们都没听说过这种病,据说挺少见的( O) m# K& C8 |2 q2 n8 `% q
- r& h" W/ Y2 z7 I4 z!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