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喜羊羊@tj 于 2012-12-7 09:04 编辑
幼儿时期(主要是指2~3岁),宝宝的说话能力是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此时,大多数的宝宝已经可以说话了,能讲一些整句以及带有转折词汇的语句,但是这样的能力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及学习才能达到的,因此作为家长要多多关注这个时期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特点,应用这些特点来恰到好处的为孩子打好语言的学习基础。学习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形形色色的问题,不同孩子发育进程也会有所不同,一定要客观的评价自己孩子的能力水平,而不要期望过高或都太过于顺其自然,这些方式都是不可取的。
于此同时,家长也应该给宝宝创造语言的环境。有些幼儿不会说话,不是智力不够,而是他在蓄积一种力量,一种说话的力量。在孩子会说话之前,我们要不断激发他说话的愿望,当幼儿语言爆发期来临时,话语自然会蹦出孩子的口,这就是蒙台梭利教育法提到的儿童“敏感期”中的语言敏感期。有一天突然发现,他说出的词汇会越来越连贯。因此,给孩子创造语言环境,不断地激发他们的语言潜能,不断地让他们有表达自我愿望的机会等等,都是帮助孩子说话的有效方法。
2~3岁也正是孩子的语言好问期,总是不停地问“为什么”,但我们会经常发现,听不懂宝宝在说什么。产生这样的情况不一定就是语言发展迟缓。而是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是否听懂了家长的话。
语言是人类进行沟通的工具,因此要想提高宝宝的语言能力,家长要尽量多的和宝宝聊聊天,在聊天的过程中,要注意的是给宝宝留一些理解和思考的时间。这是因为:人脑接收信息的能力不同,尤其是对于幼儿,他在接收到我们的话语时,总要经过一个过程。当孩子听到一些问题时,他们需要整理的信息非常多,每一个字也许都是一个传输过程,比如天上,他们会看看天,而飞又是什么?这个也得好好想想才行,小鸟会飞?白云也会飞吗?当小脑袋瓜把所有话语中包含的信息和眼睛看到的信息结合起来,才真正得到了最后的答案。
相反,当我们不耐烦地代替孩子回答问题时,这样被动形式就形成了,往往会使他们长期依赖于父母,因为他们觉得父母全知道,不必自己去想了,反正他们会替我回答的。但是,我们不能替代孩子说话、思考,严重的很可能会造成孩子的语言匮乏。因此,在和幼儿交谈时,一定要留下些空间,这样孩子才有队语言理解和运用的时间,帮助他们真正掌握语言。 总之,教会孩子说话,是父母非常重要的一门功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