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 | 浏览: 689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2Rank: 12Rank: 12

宝宝生日
2006-07-27 
帖子
190 
1
发表于 2012-6-1 16:06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自信心来源于承担生活责任
儿子已经上完二年级了,还爱在妈妈身上滚来滚去;在学校里,老师说他“学习不努力、不刻苦”,“对什么都无所谓”。我经常把自己奋斗的经历跟他讲,他好像听懂了,过后依旧我行我素。妈妈让他多做些功课,他总说“太累了”,“老师又没布置”。妈妈用送他非常想要的玩具作为条件激励他,甚至威胁说不好好学习就不许吃饭,他就说“那我就不玩、不要了”,“不吃就不吃”。看电视看上一天也不觉得够,只要一学习,不是肚子疼就是困了。表 扬、激励甚至体罚都不起作用。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  我发现,他对自然科学内容的书很感兴趣,反复看上多次也不厌烦,并能随口说出其中的一些道理,这说明他确有潜力,有能力学得更好。逃避、退缩、胆怯和不负责任的情绪、行为表现,更多是在面对学业问题,或者被要求进行新的,或不感兴趣的尝试和练习时才出现。在学校,挨老师批评他也不觉得害怕,回家做作业好像都没学过似的。天天把手指放在嘴里咬,是不是一种什么病啊!  我发现你自己已经说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孩子的所作所为,其目的都是在逃避、退缩、胆怯和不负责任。  一个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答案其实很简单:他没有被允许参与家庭事务,或者干脆地说,父母没让他干家务活儿。  你可能会问:干家务活儿与学习态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想告诉你说如何预防妊娠纹:关系重大哦!  我猜测你可能是非常典型的家长:过度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过分心疼孩子而不让他参与家务劳动。对孩子的要求仅仅在于取得好成绩,只要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用管。  这样的养育态度,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一方面,由于缺乏生活的体验和生存的压力,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没有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承担责任的经验,没有从亲身体验那里认识自己的能力,孩子对自己完全丧失信心。  你儿子的表现,属于典型的“自暴自弃”。你对他讲你自己的奋斗史,他对此无动于衷,因为那是你的经验,跟他没关系。再说,你在他眼里无所不能,他哪里比得上你呀?你说得越多,他越感觉望尘莫及。  你用物质奖励和身体惩罚来要挟他,他的对策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我不要了,我也不吃了,看你能把我怎么样?他不是在跟你作对,而是他实实在在认为自己是一个十足的傻瓜和笨蛋,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达到你的标准,无法满足你的要求,所以干脆放弃吧!他已经对自己死心了,你骂他、老师批评他,都不会奏效(“你们说的都对,反正我无可救药”),所以你也走到了山穷水尽的末路。  你说孩子有潜力,我也相信他是一个头脑聪明的孩子。但是聪明不等于自信,没有了自信心,再聪明的脑袋瓜子也没用。  孩子怎样才能获得自信呢?答案也很简单:让他从料理自己的生活开始,参与家庭事务,为自己、为家庭承担责任。  正如我在《给孩子自由》一书中所说:  儿童自信的来源,不在于父母围着他团团转,为他提供一切方便,也不在于父母信手拈来无缘无故的夸奖,而是在于父母对他无条件的接纳,放手给他成长、探索、认知的自由,并且给他为家里做出贡献的机会。只有当孩子看到自己是家里有价值、起作用、能奉献的一员时,他才能获得坚实的自信心。  每个人生下来,除了对食物和居所的本能需求以保障自己的生存之外,还有这样几项基本的精神需求:爱与被爱;对集体做出贡献并得到承认、赏识和接纳,承担责任。  家庭是我们所处的第一个集体,我们在这个小集体里经历爱与被爱,我们对这个小集体做出贡献并得到全体成员的承认、赏识和接纳,我们为自己、为家庭承担责任。这一切经历为我们成人之后的生活打下基础,我们在家庭中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有责任心的、有归属感的人。  儿童在为家庭付出的劳动中获得归属感,感受自身的价值。当他感觉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时,他会获得空前的自信,也会产生真正的自爱之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当忙于工作忙于劳动的时候,他们无暇纠缠父母、用“捣乱”的手段来获取关注。当他们看到自己对集体有所贡献时,这赋予他们使命感,从而获得生活的动力和学习的动机。  当一个人被父母养育成一个“残废”的时候,他没有归属感,缺乏自信心,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凡是父母抱怨“不爱学习”的孩子,大都在家里什么责任都不用负。没有生存的压力,没有生活的压力,孩子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  关于这个问题,我在《和孩子划清界限》里也做了论述:  儿童从根本上说,是群居性生命,他们的一切作为都是为了在对自己来说至关重要的群体里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他们渴望属于这个群体、被这个群体接受、对这个群体有所贡献,这种渴望就是儿童行为的最基本动机。在家庭环境里,儿童所有的行为都围绕着以下的动机:被认可、感到自己的重要性、得到归属感。他们越感觉到自己属于这个家,就越能自觉自愿地跟家人配合,做建设性的事情。如果他们觉得自己不够好,无论做出怎样的建设性行为,都不能得到应有的位置,那么他们就会感到灰心丧气,产生卑微感;为了消除或曰“战胜”这种卑微感,他们往往运用捣乱行为来证实自己的重要性。  在过去,一个家庭里养育着五六个孩子甚至更多,每一个孩子都有对家庭做出贡献的任务,他们的职责也有明确的分工:谁负责打柴、谁负责喂猪、谁负责洗衣服、谁负责照顾襁褓中的弟弟(妹妹),等等。在这种家庭里,没有哪个孩子会出现问题行为,因为他们都太忙了,没有闲工夫捣乱;更何况,自己不完成应尽的职责,就会影响到全家人的生活起居。  现代科技将人类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也给了人类幼儿一个沉重的打击:什么都不用自己动手,感觉自己就是个残废,不能用建设性行为给家里做出贡献,只好用破坏性行为体验自己的重要性吧。  希望以上这些文字对你有所帮助。不要再给孩子的学习施加压力、提额外要求了,花一些时间来培养他的自理能力,从而培养他的自信心吧。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给孩子提过多的要求、设立过高的标准,不要指令孩子,更不要因为他做得不够完美而批评他。多鼓励孩子,无论他做得怎样都夸奖他,给他具体的示范和帮助,给他时间来慢慢改进,多让他动手,积累经验。孩子有了自信,能够主动承担责任,学习才有动力,做事情才积极,成绩才能提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宝宝生日
2008-06-12 
帖子
8427 
内容很好,感谢亲分享,不过咱能不能编辑一下,这么密密麻麻的一篇大家看着不舒服也就不看了。那也就达不到分享的目的了对吧。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自信心来源于承担生活责任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