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五)
他们你看我,我看你,十分狼狈地看着。最后罗瓦赛尔重新穿好了衣服,他说:“我先把我们刚才步行的那一段路再去走一遍,看看是不是能够找着。”
说完他就走了。她呢,连上床去睡的气力都没有了,就这么穿着赴晚会的新装倒在一张椅子上,既不生火也不想什么。
七点钟丈夫回来了。他什么也没找到。他随即又到警察厅和各报馆,请他们代为悬赏寻找,他又到出租小马车的各车行,总之凡是有一点希望的地方他都去了。
她呢,整天地等候着;面对这个可怕的灾难她一直处在又惊又怕的状态罗瓦赛尔傍晚才回来,脸也瘦削了,发青了;什么结果也没有。他说:“只好给你那朋友写封信,告诉她你把链子的搭扣弄断了,现在正找人修理。这样我们就可以有应付的时间。”
他说她写,把信写了出来。
过了一星期,他们已是任何希望都没有了。
罗瓦赛尔一下子老了五岁,他说:“只好想法买一串赔她了。”
第二天,他们拿了装项链的盒子,按照盒里面印着的字号,到了那家珠宝店。珠宝商查了查帐说:“太太,这串项链不是在我这儿买的,只有盒子是在我这儿配的。”
他们于是一家一家地跑起珠宝店来,凭着记忆要找一串和那串一式无二的项链;两个人连愁带急眼看要病倒了。
在王宫附近一家店里他们找到了一串钻石的项链,看来跟他们寻找的完全一样。这件首饰原值四万法郎,但如果他们要的话,店里可以减价,三万六就可成交。
他们要求店主三天之内先不要卖它。他们并且谈妥条件,如果在二月底以前找着了那个原物,这一串项链便以三万四千法郎作价由店主收回。
罗瓦赛尔手边有他父亲遗留给他的一万八千法郎。其余的便须借了。
他于是借起钱来,跟这个人借一千法郎,跟那个人借五百,这儿借五个路易,那儿借三个。他签了不少惜约,应承了不少足以败家的条件,而且和高利贷者以及种种放债图利的人打交道。他葬送了他整个下半辈子的生活,不管能否偿还,他就冒险乱签借据。他既害怕未来的忧患,又怕即将压在身上的极端贫困,也怕各种物质缺乏和各种精神痛苦的远景;他就这样满怀着恐惧,把三万六千法郎放到那个商人的柜台上,取来了那串新的项链。
阅读分析及人生启示:
一、遇到任何意外,都不要被恐惧等不良情绪控制,而是冷静解决。从文中可以看出,玛蒂尔德连找项链的努力也几乎放弃,在她丈夫外出找项链的时候,“她呢,连上床去睡的气力都没有了,就这么穿着赴晚会的新装倒在一张椅子上,既不生火也不想什么”。如果走不出这种不良的情绪,永远都不可能解决好问题。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引发夫妻之间的矛盾,导致两个人的分手——这无疑在延续伤害。
二、当项链找不到的时候,她丈夫想到了写信告诉朋友,这是正确选择,但隐瞒真相,却是他们共同犯下的大错。设想一下,如果他们直接告诉朋友把项链弄丢了,很快知道项链的真实价值,也就不用付出十年的代价了。所以,人生中,经常因为一些小的事情而给自己带来伤害——很多伤害都是由于错误的选择给自己造成的。
三、由于被不良情绪控制,夫妻两个已经丧失了判断和分析能力。如果项链是名贵的,佛来思节夫人买项链与盒子应该是在一个店里!珠宝商查了查帐说:“太太,这串项链不是在我这儿买的,只有盒子是在我这儿配的。”这里面包含着的一层意思是:佛来思节夫人买项链时不带盒子,是后来“配的”,这本身就在暗示项链不会太值钱——至少有这种可能性。
四、罗瓦赛尔不仅是一个深爱妻子,与妻子始终不离不弃,敢于承担和负责的男人,也是一个相对冷静而且能够控制自己欲望的人,他“手边有他父亲遗留给他的一万八千法郎”,但那钱是父亲挣的,他坚持留到最关键的时刻才用,而不是在个人或家庭的享受中早早花掉。如果没有这份遗产,他们付出的将不止10年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