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娃娃6888 于 2011-11-26 10:03 编辑
很多人问过我同样的问题,但回答往往令很多人不理解或者不满意,我的观点是想让房价降很难。可能有很多人问我:“那为什么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如此的低迷,却还要说房价不会降呢?” 人们往往习惯从目前的状况分析问题,目前状况是悲观的得出的预期也是悲观的,反之同理,难道不是吗?大家想一下,制定目标、制定计划等等往往是计划随着变化不停的变化。大家冷静想一下,或者说回过头想一下,房价的总体趋势是怎样的呢,期间我们经过的非典时期,我们当时的想法是怎样的呢,后来又变成怎样的呢?房地产预期应基于未来,房价不是不会跌,只是很难跌。就算是今天开始彻底跌了,那也是在经历了这么些年的积累之上。况且,土地被无情地剥夺,老百姓失去了生活的依靠,解放前所谓的还土地于人民,到今天来看到底是如何兑现的?房价跌的时候,众多银行会跟着受累。政府去救,就等于再继续从老百姓那里抽血。ZF不去救,众多公司和企业都要面临困境:要么倒闭要么裁员。老百姓能够买得起房子的时候,却也在面临着自己就业的问题,收入的问题,社保的问题。
房价的降与不降,我猜对老百姓来说都不是好事情,终究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煎熬的过程。 我简单的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穿插给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一、
城市化进程拉动房价趋高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只有百分之四十多,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是70%以上,中国离这个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就意味着还有大量的农民要进城,这些进城的农民需要住房,住房需求空间非常庞大。中国正处于经济调整增长中,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必然伴随大量非城市人口涌入城市。 要知道,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大多数,光进城的农民,就是住房消费中一个非常诱人的数字,除非城市化进程停滞,农民才不会进城。 几年前的城区范围还很小,三五年后,城区范围就成倍数扩大。天津也是这样,举个例子,原先南开王顶堤街过了迎风里就几乎没有住宅了,逐渐有了华苑,到现在华苑又连上了大学城,范围逐渐扩大,人口同样在激增,家庭小型化,需求也在激增 二、
征收以及周边城中村改造的高速发展 各地征收加速度前进,很多过激事件的发生,同样说明拆迁的紧迫。当然,天津目前的状况虽然拆迁有些停滞,但是趋势不可违,你比方说河西,征收补偿价前后虽然都在24500-25500/平方米,但是大家看一下辅助措施就可见一斑了,规定期限搬迁多给10万补偿,纯真里售价由原来的17000/平方米却降到14000元/平方米,上述数字说明估价报告已经出了,只能增加后者的补偿才能增加签署征收协议的数量,同样增加后者补偿能有效稀释补偿单价的短期上涨的压力。纯真里虽然目前来看选择的被征收户不多,但售价的下降同样预示着征收期限临近的压力日益增大。 三、注意,是控制房价过快上涨,不是打压 很多人都会问:未来的房地产到底会是什么样的?将走向何方,国家为什么老和房地产过不去?问这些问题的人,我想,有一点完全没有弄明白,那就是国家究竟为什么要调控房地产?调控房地产的真正用意是什么?许多开发商总认为国家在打压房地产,为此,一旦有了调控政策,便坐卧不安,感到迷茫。 国家为什么要调控房地产呢?因为房地产发展过快,长期占用“超车道”行驶,严重影响其他车辆通行;因为房价上涨太快,几乎是翻着跟斗上涨的,不利于改善民生。中央政府调控的目的非常明确,只不过大家没有解读明白。注意,中央调控房地产,是控制房价过快上涨,是“控制过快”,控制暴利,真正意图是不要让房价涨得太快了,但可以合理上涨,是将房价控制在一起合理的上涨幅度,而不是要打压房地产,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对经济的影响和拉动作用,是非常清楚的,不可能打压房地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房地产仍然会一路凯歌,在五年内指望房价下降,无异于痴人说梦。当然,房价的波动是有的,短期下调后很快又会上升,主线上上升的。 四、通胀预期加大,带动房价上扬 CPI在不断上升,农产品价格屡创新高,从经济学角度来看,食品价格指数将直接反射到房价上。看看油价这几年攀升有多快,像滚雪球似膨胀。物价指数的走高,必然带动房价上扬,连白菜萝卜的价格都在上涨,大饼由一年前的1元1张到现在的1.5元一张,鸡蛋现在也接近5元一斤,这些关系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生存成本逐步提高,压在老百姓身上的这座大山没有不涨的理由。不可能其他物价上涨,而独让房价下跌吧?要控制房价,就必须先稳定CPI,否则控制房价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五、地价不降,房价想降—难 大家只看到房价在飞涨,实际上地价比房价涨得更快,而地价占了房地产开发成本的一小半,地价上涨,房价肯定上涨。政府采用拍卖方式出让土地,也只会加速提升地价,人为把地价炒高,除非国家改变土地出让、流转形式,否则这一方式只会把地价不断推向高点。前些年出现的土地楼面价高过房价就充分说明了问题,面粉比面包贵是很不正常的现象。天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南京路的三个商业项目,长江道内燃机厂项目,这些项目地价前期已经形成,再加之规划的相互影响性房价不可能降。 六、建材价格攀升,成了房价的幕后推手 除土地价格暴涨外,房地产的其他方面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钢材、水泥等建材价格的上涨,成了房价上涨的一个隐形幕后推手,成本增加,房屋售价无疑是会跟着增加的,并且房价的增加比成本增加的系数高很多。 可能有人会说,建材成本的增加,在整个成本构成中所占比例不大,并且建材价格的上升,对房价的上海影响非常有限。诚然,建材成本的增加,在房价上涨中所形成的推动力是有限的,理由十分简单,因为到今天为止,房地产仍是暴利,是其他任何行业所无可匹敌的。并且房地产的规模效益明显,利润略高于其他行业一点点,都足以形成巨大的利润漩涡。尽管建材成本对房价的推动不大,但不等于没有推动,成本增加,开发商是不可能自己掏腰包的,肯定要转嫁到房价中去,此外,建材成本上升,至少也给了开发商一个涨价的合理借口。 七、房子是保值增值的最佳投资 房子已不再仅仅是居住的,同时更是一种理想的投资产品。在银行利息式微、股市风险较大、黄金行情不稳等因素催动下,房子成了百姓最为保值增值的投资产品。从商品房诞生至今,可以说其价格行情一路高凑凯歌,只见升值,从未出现贬值的情况,即使有价格下措的时段,那也仅是短暂的,是市场的自然震荡,并不是房子本身的贬值造成的。 许多发达国家的国民,财务性收入普遍高于中国许多倍,财产性收入是提高国民收入的一种较好生财之道。许多已经买过房的人都享受到了房子巨大增值所带来的利益。这也正是许多有钱人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买房的原动力,在中国,拥有5—10套房子的人并不少,而拥有2—3套房的人则比比皆是。房子超强的增值能力,像兴奋剂一样,令国人振奋。前些年出现的大批炒房团,也正是看上了房子的超强增值能力,并且大都从中获得了巨额利润。 八、“有房才有家”的传统守旧思想赶着房价上涨 受几千年来的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国人总认为“有房才有家”,没有房就形同漂泊,像无根浮萍。这一思想根深蒂固,一直在影响、左右着国人。受这一陈腐思想的影响,国人在成年后,都为房而奋斗,所以产生了大批的房奴。每个人成年工作几年后,就想着要买房,千方百计赚钱,省钱,目的就是要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可以想象,每个成年人都想买房,一些未婚女性也想买房,男人双方在结婚前都买了房,结婚后就拥有两套房了,当然这为数不多,按照这一现象,中国的房价没有不上涨的理由,因为刚性需求大。 九、女人是房价上涨的帮凶(麻麻们不要扔鸡蛋) 百姓都在骂房价太高,许多女人都参与到这个“骂战”中来了,殊不知,女人自己就成了房价猛涨的帮凶。中国女人有着强烈的依赖心理,出嫁总是抱着一种“我把自己托付给你”的心态,自己把自己变成男人的附庸。更要命的是,女人们大都嫌贫爱富,要嫁就嫁个有房的人,如果听说对方没有房子,就会发出威胁:等你买了房再说,没买房别谈婚论嫁。这还算好点的,碰上犟的,连房也没有?分手,掉头就走人。中国男人受女性的这种“压迫”,就拚命去赚钱买房,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要娶个媳妇成个家生儿育女。许多人就这样稀里糊涂的成了房奴,等到结婚后,女人与男人一起“房奴”,共同拚死拚活挣钱还贷。 女人的这种思想,无疑成了推高房价的帮凶,如果女人不要求男方一定要有房才恋爱结婚,那么,会有许多人不会加入到置业大军中去,至少会延缓。每个人恋爱结婚都要买房,中国有三四亿家庭,就需要三四亿套房,这还不算拥有多套房的和中途换房的,女人们无形中拉大了刚性需求。有大量需求,房子没有不涨价的理。 十、换届将近 2013换届很近了,不管是现在的班子还是未来的班子多需要房子降价,知道名与利的关系以及会造势,大家就不难得出结论。 我们作为经纪业中普普通通的一员,看到历史前进的规律,更应该坚定我们的目标,变通客户从转变自己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