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朱迺静 于 2011-6-16 20:58 编辑
回复 卡乐咪天津 的帖子
培养幸福的孩子,这是每一个做家长梦寐以求的。但因为基础不同,标准不同,方式不同,所呈现的结果也就不同。 我的宝宝出生后,我先是针对如何让她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安排她的日程的。例如:每天哺乳时间,奶量多少,与白开水的间隔时间,应季水果的种类,水果浓稀比例,做操时间安排与内容的增减,与大人游戏交流的内容与时间,还有适当播放一些音乐或者故事,以及后期奶粉辅食的选择增减。我想无论以后宝宝做什么,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非常必要的。 半岁以后,我发现宝宝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主意了。比如想玩一个玩具,大人如果不想给她,她马上就小腿一蹬,打挺,然后就大声哭闹。此时大人如果心软,给了她,事毕会养成她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以哭闹相威胁的坏习惯。于是我就拿出另外一样东西,或者抱她去看别的景色,转移她的视线。一会她的情绪就稳定了。现在还小,大点才可以给她讲道理。 宝宝出生后,受到很多人的关爱,大家送来很多玩具。但每次,我只选择一样来给她玩。太多的玩具,容易造成宝宝眼花缭乱的感觉,摸摸这,摸摸那,玩哪个都不会太久,时间长了,就像我们常说的狗熊掰棒子,丢了这个,捡了这个,做事没有长性。让孩子养成做事专一的习惯,就是从这些小事上做起的。现在宝宝自己坐在床上,拿一样玩具可以玩半个多小时,嘴里还振振有词地说着什么。我们大人就可以解放出来,做些自己的事。这样既培养了宝宝的独立性,又为今后上幼儿园或者小学能坐得住,有长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俗话说:手跟着脑。随着宝宝的成长,培养宝宝的动手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动手能力提高了,才能证明宝宝的大脑训练程度的高低。我用一个玩具,教宝宝玩,训练她学会抓,举,摇,扔,吹,勾,踢等动作。所以很早,我的宝宝就会用一只手捏起一根细小的线,或者两只手交换玩具,绝不会掉下来。 现代社会对人的创造能力的要求是相当高的。等我们在需要时再去做已经晚了,不如在宝宝小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去培养。比如我和宝宝玩一个塑料小碗,我教宝宝用它装水在澡盆里玩,或者放在她两个脚趾中间让她抓,也可以把碗挡住一只眼睛看周围,还可以把碗放在她的头顶上让她自己拿……在我的引导下,一样很普通的东西,在宝宝手里可以玩出很多花样,常常是自己玩的有来到趣的,如果我打断她,还不高兴呢! 夏天到了,我们每天上午都要到楼下晒太阳。有许多小朋友都带着自己的玩具,一起玩。我有意识地,让她看着我拿她的玩具换小朋友的玩具。刚开始从她手里拿走玩具很不理解,就着急不愿意,当看到我从小朋友手里拿回另外一个新玩具时,也就不闹了。时间久了,她对和小朋友换玩具玩觉得很正常,有时,自己把玩具塞到小朋友手里,再看着对方,好像在暗示表达她的需要。懂得与别人分享,体会不同的快乐不正是我们做家长所期待的吗? 身心健康,具有一定的创造力,懂得与人分享体验快乐,这样的孩子已经在与幸福牵手。科学育儿,任重道远,让我们做家长的彼此鼓励相互支持,使每一个宝宝在快乐中度过幸福的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