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豆
- 9834
- 昵称
-
- 经验值
- 8533
- 在线时间
- 458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12-15
- 积分
- 8991
- 精华
- 1
- UID
- 3763565
       
- 宝宝生日
- 2010-08-07
- 帖子
- 1647
|
先来介绍一下恋物吧~~
家长有没有发现这样的情况:宝贝常常抓着已经用得很脏很旧的东西不放,或者对着一个玩具悄悄倾诉,还会放在身边爱抚、亲昵。如果家长把这些东西从孩子手中拿过来,孩子就会不依不饶、大吵大闹。家长有没有为这样的情况而着急、生气过呢?儿童的恋物心理是一种常见现象,家长不必过度担心,但也不能轻视。
儿童的安慰物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在众多的同类物品中,他只喜欢其中的一个比如,同样的毛巾,他只要那一块,即使破旧得已不成样子,他依然对这块毛巾情有独钟;第二,每天都离不开,随时有要带着它,吃饭、睡觉、玩、外出等,有的孩子上幼儿园也要带上;第三,孩子对安慰物吸吮、闻气味;第四,无论安慰物多么破旧不堪,孩子也拒绝更换新的,即使是完全一样的物品。
儿童时期,很多孩子都有自己的安慰物,这些安慰物可以是一块毛巾、一个绒毛玩具、一个毛巾被等等,孩子们从很小的时候便和这个安慰物形影不离。在一所幼儿园进行研究期间,我看到一个2岁多的女孩整天抱着一个红色的小枕头,不时地放在鼻子下闻一闻,吃饭的时候、睡觉的时候、在室外活动荡秋千的时候,小枕头都不会与她分离,“我的小枕头”是她对安慰物的称呼。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去年的8月,至今已经快一年了,小枕头依然与她相伴。在她生病后,有一个星期没有来幼儿园,身体好起来后,到幼儿园时,我发现她对小枕头的依恋更强了,很多时候她都是一个人玩,不愿意吃饭,不愿意参加活动,嘴里念着“想妈妈,想妈妈”,一边念,一边将脸贴在小枕头上。可能因为离园时间太长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我开始主动接近她,几天后,我成为了她的朋友,因为她在有些时候可以把她的小枕头交给我,请我帮她保管一会儿!我受宠若惊啊!要知道,在幼儿园里,得到这样的待遇的人只有我一个人啊!后来她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变得活泼开心,现在她3岁,小枕头依然陪伴着她。
儿童的安慰物对于儿童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玩具、一块毛巾,而是他们适应这个新世界、新环境的情感支持!是他们适应陌生环境的情感拐杖!不是每个儿童都需要安慰物,但对需要安慰物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成年人的理解和支持,他们是如此的弱小,感觉新环境的不安全,所以,安慰物对他们来说,是如此的重要!
宝宝有恋物症吗 我家宝宝3岁了,1岁多的时候就给她买了一只毛绒的维尼熊。尽管还有更多各式各样的玩具,但她显然更喜欢这只陪伴了她三年的维尼熊。宝宝似乎从来没有和维尼熊分开过,去哪里做什么,都带在身边,晚上入睡时更要维尼熊的陪伴,否则就烦躁不安,无法入睡。我曾经试图强行将维尼熊拿走,结果哭闹了一整天,不得又只好把维尼熊还给。这次我们准备出去玩儿,她还要带着,我是真的没有办法了。
——贝贝妈
贝贝并不是特例,在很多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妈妈们都有相似的经历。宝宝可能一定要盖某一条特定的小被子才肯入睡,也可能对一条小手帕或一个布娃娃情有独钟,走到哪里都要带着它,一旦没有了它,宝宝就会变得焦躁,这属于宝宝恋物。
其实宝宝恋物是一种成长过渡期的依恋行为,是宝宝从“完全依恋”转为“完全独立”的过渡期间所产生的行为。宝宝产生依恋行为的时间,绝大多数发生在6个月大至3岁之间,其恋物在2岁时最为强烈。其实儿童的恋物心理是一种常见现象,尤其在白天变成黑夜、宝宝想睡又怕失去知觉时,不安全感就会大大增加,此时某些物品对宝宝来说就非常重要,它们是宝宝心理安全感的依靠。父母不必为此过度担心,但也不能轻视。
2岁以后,宝宝发现妈妈不再只属于自己一个人,于是他们需要一个可爱的毛绒玩具、一条有特殊气味的柔软毛毯或者类似的东西来部分代替妈妈,成为妈妈关爱的简易伪装。宝宝一旦离开这样陪伴惯了的东西就会有忐忑不安的行为,严重的甚至会怕见陌生人,逃避集体活动,也不敢与人说话和交往,胆怯退缩。
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宝贝们的恋物行为大都是源于他们幼年心里的不安全感。尤其是从小就开始在自己房间单独入睡的宝贝,父母工作繁忙较少与之嬉戏玩闹的宝贝,长期与电视相伴的宝贝,更容易患上这种“恋物瘾”。妈妈们如果不想再为了宝宝亲爱的玩具而头疼心烦,不如试试下面几招:
多拥抱。平时多拥抱宝宝,给宝宝的皮肤“解解饿”。就算宝宝做错了事,也可以拥抱他。经常性的拥抱能给宝宝这样的暗示:我在你身边;我爱你;别怕,有我呢;失败了也不要紧;你很安全……
睡前安抚。现在有些家庭主张从小让宝宝分房睡,但就算让孩子独睡一室,也要进行睡前安抚工作。所有的宝宝都会害怕噩梦和黑暗,很多幼儿就是在入睡前的害怕不安中染上“恋物癖”的,所以,爸爸妈妈在宝宝睡觉前应该多花点时间陪伴宝宝。可以唱催眠曲或读一两个美妙的童话,或者开亮一盏小灯,等宝宝睡着了再离开。这样就比较容易使其对小毛毯之类物体“脱瘾”了。
准备迁移载体。宝宝最容易对小包被、小抱枕、 绒布熊、用惯的浴巾之类“上瘾”,妈妈在选购这些幼儿用品时,就要有意识地多备下几个“迁移载体”,让孩子无法对其中的某样东西“专情”。如果一开始就备下两三条小包被、一个绒布熊家庭(包括绒布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婶婶、小绒布熊和他的表弟们),让孩子轮换使用。
分散恋物情结。爸爸妈妈要多为宝宝提供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带他到野外去郊游,丰富宝宝玩耍的对象,不要让他沉溺在自己和物品的小空间里。诱导宝宝把注意力和兴趣对象朝着更为广泛的方向发展,用各种不同的兴趣爱好代替恋物情结。
适当鼓励:找个机会告诉宝宝,维尼熊也是要洗澡的。在解释清楚之后,把宝宝的依恋物带去洗,然后就可以开始表扬不需要依恋物的宝宝。也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平淡地指出宝宝的某位小朋友并不需要依恋物,一旦宝宝试着开始放弃哪怕是一小会依恋物,妈妈也要及时地对宝宝进行赞扬和鼓励,让宝宝明白,他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慢慢地引导他选择正确的行为。
帮宝宝举行恋物戒除仪式。在帮宝宝戒除恋物习惯时,父母的态度一定要一致。不妨与宝宝一起举行戒除仪式,例如戒奶嘴告别仪式,请宝宝用口述或画图方式,跟奶嘴真正说byebye,一起把奶嘴收起来、埋起来,消灭一切会让宝宝思念奶嘴的可能性。
温馨提示:不让宝宝们“恋上物”
如果不希望宝宝们出现贝贝这样的情况,提前预防很重要。一开始就不要让宝宝只“专情”于某一样物品或是只和某一位家庭成员有较多接触,在宝宝恋物的初期,转移法是很容易凑效的,它可以很容易地杜绝一切让宝宝恋上物的苗头。
假如要让宝宝独处一室,尽量能在睡前对他进行安抚。绝大部分宝宝在本能上都畏惧黑暗,很多宝宝就是在入睡前的害怕和不安中染上恋物瘾的,如果父母能在宝宝独自入睡前,给他唱上一首催眠曲或是读一两个美妙的童话,开一盏小夜灯,等宝宝睡着再离开,就不会让宝宝对陪伴他入睡的毛绒玩具或小被子产生依赖。
类似对维尼熊依赖的恋物情结,只是宝宝们在幼儿时期对妈妈撒的一个娇,他们只是想要更多的关爱。不要让宝宝感到孤独,也不要让宝宝们觉得只有维尼熊才是自己的朋友,只要父母们细心地体察宝贝们的需求,让他们感觉到来自父母真切而温暖的爱,随着年龄的增大,心智的成熟,总有一天,他们会不带一点儿感伤地对她的小熊说,再见了,我亲爱的维尼熊。
先来说说我家宝宝吧~~
我家公主叫囡囡,现在已经10个月大了~~从她小的时候我们就让她睡小床~~她也很听话~~每次晚上喂完奶给她放床上,她就继续睡~~不哭也不闹~~ 等到了4、5个月的时候,她好像是有了自己的思想,不怎么愿意睡觉了~~每次放她的时候,她都想起来~~于是我就把被子给她蒙上~~当然,她会把被子拉下来~~似乎当成了一个游戏,一会就睡着了~或者是揪着枕头或被子的一角嘬着嘬着就睡着了~~
冬天的时候盖被子当然暖和了,可是现在到了夏天,她还是离不开小被子~~而且必须是棉被,之前给她换的毛巾被她根本都不理睬~~而且我发现,她在抱被子的时候,小嘴撅起来一下一下的碰触着被子~~
上周带孩子去上早教,跟老师说了这事,老师说这样很不好,于是回家我打算给她板过来~~我觉得如果他困极了就应该直接睡了,不会再找被子了吧~~谁知道刚开始的几分钟还好,一会发现没有可抓的被子就嚎了起来~~ 困的眼圈都红了,就是死撑着不睡觉~~ 于是我把她抱在小床上跟她一起睡,她在床上不停的找位置,找可以亲的东西,爬来爬去~~ 最后实在不行了,我又把小棉被拿了出来,囡囡终于好好的睡了~~
不知道坛子里的妈妈们家里有没有这样的宝宝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