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0 | 浏览: 330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宝宝生日
2006-01-01 
帖子
1506 
1
发表于 2016-8-15 12:21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鸟居昭美先生是日本现代儿童早期绘画行为研究第一人,日本著名的教育家,画家。
现在,幼儿阶段的艺术体验也被纳入了学习课程之中。许多父母和老师都认为,艺术能力的培养将是一门提高幼儿竞争力的教育,需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开始一笔一划地教。
鸟岛昭美先生在谈到现今的幼儿绘画教育,表示极大的担忧。希望家长们在幼儿的艺术教育的启蒙阶段,能提前了解一些幼儿绘画特点,对幼儿阶段的艺术教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鸟岛昭美先生在《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一书中提出的一些父母常犯的几个错误,供爸爸妈妈们参考一下:

一、
成人所感兴趣和欣赏的画和孩子的绘画行为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因此,以成人的眼光去判别和鉴赏孩子的画是不恰当的。孩子在画画时成人切勿在旁边指指点点,这样会对孩子的绘画造成干扰。

二、
请记住无论是谁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绘画能力。
这种能力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非常自然地培养获得的能力。对成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是守护孩子的这种能力,为他们创造绘画活动的环境与氛围。

三、
教孩子绘画的最好时期是6岁以后,在此之前,勿给孩子教授任何形状、画法、简笔画等实则是成人世界里的画,因为这些都不是孩子的画,教给孩子画这些,孩子就不能画出属于自己的画了。
同时,过早的教孩子画形象也会逐渐阻碍孩子按照自己的感觉和意愿自由表达的快乐以及由绘画而发展的一些基本能力。

四、
对于孩子的绘画是不能用好坏来评价的,更不能用来做类似心理分析以试图判断孩子的性格,这完全没有意义。
孩子的涂鸦仅仅和哭笑一样是表达心情的一种方式而已。一副孩子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或想法的画,即使在技艺上还未成熟,但通过这种自由的绘画方式使得表达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并体验到了愉悦,这就是表达的快乐。

五、
那么如何与孩子进行绘画方面的交流呢?孩子的画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听”的,即孩子的画是“听”了才能明白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画只有被“听”了,被理解了,他们才会有种表达的乐趣,他们的绘画行为才有意义。

六、
孩子的绘画作品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培养出来的,等孩子过了六至九岁,系统性地教授绘画知识和技能才开始变的有意义。而在此之前的以成人方式的教授行为都是拔苗助长的,反而会毁掉孩子的天资。每一个孩子在幼儿时期都是天生的画家。

七、
艺术的真正本质,就是以毁坏、弄脏已有形象为基础的。孩子本身对破坏性的活动非常喜欢(他们喜欢在墙壁上随意乱画、玩各种颜料和画笔.....)因此请不要为了“干净”而剥夺了孩子宝贵的创作机会,(在墙壁上不允许,可以引导他们在其他地方创作呀!)

八、
孩子涂鸦之后,有时会把自己的作品破坏掉,如画好的小车剪下来,画好的小人剪下来,让它们打斗,这其实是孩子在发展造型能力,家长应该高兴。

具体说来,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绘画特点和指导方法:

一岁:
以其说是绘本,不如说是手的运动轨迹。不要给孩子看形象,也不要教孩子画形象。请让孩子充分地涂鸦。

二岁:
眼睛追随手的运动,开始试图用语言解释。仍然不能让孩子画脸等形象。妈妈画的形象给孩子看也不好。

三岁:
从一开始就给画赋予意义。绘画向作为人类的表现形式转变的分界点。仍然不能教孩子画具体形象,不要让孩子画人脸、车、人物之类的东西。要听孩子讲用很多的圆圈和线条画出来的内容。

四岁:
终于可以画出形象了。开始凭印象画画的时期。绘画作品中除了有头足人像,还出现了头体二足人像。绘画作品像商品目录一样,各种事物无秩序排列。欣赏孩子的绘画作品时,不要仅仅看孩子画了些什么形象,更要认真听听孩子的讲述。

五岁:
并不是把经历过的事情按照自己看到的样子画出来,而是把感兴趣的事情按照自己的认识画出来。
开始给事物建立秩序,并开始出现“基低线”。能够把听到的事情在头脑里形成印象并画成画。请家长不要说孩子画的形象奇怪、可笑。仔细倾听孩子画中所表现的各种关系才是引领孩子成长的关键之处。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日本绘画教育大师:0-5岁的绘画学习,父母应该记住的8句话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