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8 | 浏览: 2384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蔚蓝

六年级

Rank: 10

宝宝生日
2011-03-17 
帖子
151 
1
发表于 2012-5-2 08:50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12步提升孩子“社会免疫力”现代社会复杂,而通过诱骗手段拐卖孩子的案例屡见不鲜,为了儿童安全成长,以下分享12个方法,让您的孩子尽早具备识别诱惑并抗拒之的优秀品质,拥有健康强大的“社会免疫力”。

  现在诱骗孩子的人贩子很多,只有让孩子学会抵抗诱惑,才能更好的保证孩子的安全。那么如何教会孩子学会抗拒诱惑呢?

  1、对孩子的合理需求也不应无条件满足。

  满足孩子,应适当地延缓,并适度地使其有机会体验挫折,使孩子能够承受各种不满足,而保持心理平衡。

  2、要进行家庭情感教育。

  使孩子与父母其享欢乐,共担忧愁,懂得亲情之爱和天伦之乐,从崦建立起家庭的义务感、责任感。

  3、引导孩子了解社会的复杂性。

  千万不可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还应了解孩子对社会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这样就可防微杜渐;应当经常与孩子共同讨论正、反两个方面的社会现象,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4、帮助孩子对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金钱与道德之间筑起科学的价值观,要使孩子理解世界上有许多东西是金钱买不到的,因而人必须珍惜自己的人格、道德、友谊、健康和知识本领等精神世界的财富。

  5、注意训练孩子的道德信用观。

  即培养孩子言行一致的道德习惯,要从小事做起,家长了应以身作则。

  6、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培养孩子判断是非和选择正确行为的能力。家长不要代替孩子思考和做决定。尤其在孩子犹豫不决时,应给他思索和分辩是非的机会。

  7、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

  孩子不能抗拒诱惑,主要是意志薄弱,因此,应该创造机遇,使孩子经受艰苦的锻炼,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8、让孩子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在孩子心理尚未成熟进度,难免会犯错误或出现越轨行为,应该给孩子改正的机会。必要时应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而不可只以批语谴责来代替教育。

  9、给是非一个界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宝宝1岁左右起,为宝宝建立一套简单、明了、容易操作的行为规则,让他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让他在一个宽松而不失规则的环境中生活,逐渐学会自律。比如,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伸手去拿;拿别人的东西要经过主人的同意;外人给东西,应先问问爸爸妈妈能不能要。不到1岁的宝宝听不懂过多的解释,可直接用其他东西转移其注意力;如果宝宝两三岁,能听懂一些道理了,爸爸妈妈可以借助讲故事的方式使孩子明白其中的原因。宝宝很可能几次犯同一个错误,这时爸爸妈妈要“将解释进行到底”。

  10、提供必要的准备。

  爸爸妈妈不能惯着宝宝见什么要什么,但某些东西,最好也给宝宝准备,像玩土玩水用的小水桶、小铲子,小皮球,可以坐在上面自己“驾驶”的汽车等。如果宝宝没有这些自己喜欢玩又很大众化的玩具,看到别的孩子玩得高兴,自己被冷落在一旁,内心会很失落、压抑,容易形成自卑心理。所以,该买的一定要买。不然,极度的压抑可能会促使宝宝将他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11、认准坚持我自己。

  在宝宝的内心埋下是与非的种子,并让他从小“坚持我自己”,不盲从。告诉宝宝,不能做的事情,即便是身边的小朋友都做,自己也不能做,还要制止他人。比如,到游乐场玩,看到有的孩子把海洋球装进兜里,即使自己喜欢那些彩色的球,也不能学着把球塞进自己的口袋,因为那不是自己的东西。

 12、父母要做好榜样。

  如果父母一边对宝宝说不能拿别人的东西,一边顺手牵羊把单位的东西往家里“顺”,在超市里把口香糖一类的小东西趁人不注意揣进腰包,或是买东西时占点小便宜,给宝宝做了坏榜样,宝宝就会把规则抛在一边,因为看到的远远比听到的记忆深刻,所以,要想宝宝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首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蔚蓝

六年级

Rank: 10

宝宝生日
2011-03-17 
帖子
151 
要不要提早教孩子认字?
在新浪的亲子博客里,曾经因为我回答某个网友问题的一篇文章,引起了激烈的讨论。

  朗 朗 我看到你在最近的文章里写到这么一句话——“4岁以前的××(某早教光盘)由于有过早教认字等内容,所以没订”,能告诉我是什么原因不能让孩子过早识字吗?盼复!

  友 童 首先,关于到底要不要孩子过早认字,目前的看法是不一致的,通过一些做法,确实能够让孩子提前学会认字。但是,从长远来讲,从孩子的全面发展来讲,提早的智力学习(比如认字),我认为是对孩子不利的。

  孩子在0~6岁这个阶段的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一个过程。在学习认字、数学这些抽象知识之前,孩子需要有大量的直接经验,当具体的感知丰富到一定程度,孩子自然而然会对抽象知识发生兴趣,那个时候,孩子在思维方面已经做好了准备,此时的学习,除了水到渠成之外,其实也是建立孩子的思维模式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好好在3岁多的时候,有一个阶段特别喜欢看各种标志图,道路上的交通标志、商场或电梯里的警示标志等等,后来很多标志图她不用我讲就能看懂,理解得比我还快还准确。这是那个阶段孩子非常正常的一种表现,在经历对图画的充分感知之后,再自然上升到对抽象符号(文字、数字等)的理解和认知。

  此外,孩子在婴幼儿期需要同时发展很多能力,比如运动、情绪、感知、观察、审美等等,这些对孩子今后的发展都是同等重要的,如果过早地强调某方面的培养,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就多多少少会受到损害。有些家长认为,除了教孩子认字,也为孩子提供了其他的环境,不会有影响;其实,一旦打破孩子正常发展的规律,过早让孩子学习抽象知识,孩子自主发展和认知的能力就受到阻碍了。比如孩子过早学认字,其实是一个不当唤醒,此时的孩子往往就会忽略对具体事物和图画的兴趣,不由自主地去关注文字。比如出门在外首先看到文字,而忽略了对其他事物的观察和认知。

  再比如看绘本(图画书),孩子如果更关注文字,会忽略了对那些美好图画的感受。绘本的价值除了故事本身,最重要的就是那些经过绘本创作者长期积累创造出的图画。处在感性发展阶段的小孩子,本来就是对图画非常有兴趣的,绘本是孩子美术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但是当孩子认字以后,他看书时,总是首先去看文字(和成人一样),对画面的感受就弱了很多。

  我认为,在孩子早期发展的阶段,父母最需要做的,不是提早把那些抽象知识灌输给孩子,而是顺其自然地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认识世界,当孩子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之后,适时激发起孩子的求知欲,然后再鼓励并告诉孩子他想知道的知识。(有人可能对我前面用灌输这个词有意见,说是孩子自己愿意学认字的,没有灌输。其实“灌输”的意思除了教给孩子,提供相应的环境也是一样,比如从孩子出生起就在墙上贴满文字的做法,我认为是不可取的。)

  在“要不要提早教孩子认字”话题的讨论中,我看到最多的观点是“顺其自然”,但是,怎么顺其自然呢?当看到小婴儿对汉字关注时,就认为孩子到了该学认字的时候了,就开始给他看字卡,甚至闪卡,这就是顺其自然了吗?我们有没有真正了解孩子的需要呢?我们真的给孩子提供了他需要的环境吗?

  有专家说得好,父母其实不需要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只要以平和的心态陪伴孩子成长,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就告诉他,想看字就和他玩个字的游戏也无妨,不刻意、不灌输——当然,这是最理想的境界。可是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各类观点满天飞,加上教育也高度市场化,很多宣传性的内容并不客观,妈妈们身在其中,要想保持一颗平常心,说实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那么,出路是什么呢?如果想真正地顺其自然,还是要学习和了解儿童早期发展的普遍规律,在这个基础上再去顺应自家孩子的个体发展。孩子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我们首先要相信孩子,我们的孩子不会因为比别人少学几个字就落后,我们需要做的,是为孩子提供他真正需要的环境,满足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孩子从一出生,其实就开始了自主学习,保护孩子这种主动求知、主动思考的本能,比什么都重要,这才是孩子今后学习的坚实基础。


蔚蓝

六年级

Rank: 10

宝宝生日
2011-03-17 
帖子
151 
正确引导幼儿的涂鸦行为
2-3岁的幼儿开始涂鸦,爱拿他们能接触到的工具,比如铅笔、蜡笔、粉笔、钢笔,甚至树枝、木根等在他们认为能画的材料:如纸、书、墙、地板上又涂又画,当看到自己涂画出斑斑点点、条条块块时,就会非常高兴和满足。可这些小班的幼儿往往会出现拿着笔不知如何画的情景,如何引导幼儿画画,我们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

  让幼儿自由发挥,大胆作画

  对于刚入小班的幼儿,我们不要求他画出来什么,只要他拿起作画工具在纸上涂鸦就可以了,让孩子根据自已的感受,自由发挥,他说是什么就是什么,养成爱动笔的习惯。

  用多种绘画形式,激发幼儿兴趣

  对于3岁的孩子,如果长时间只用油画棒作画,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失去兴趣。这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绘画形式,如棉签画、吹画、水彩画等;也可在一张作品中,用多种作画形式;此外,还可利用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因为这种方式让幼儿体验到动手操作的乐趣,为幼儿所喜爱。此外,幼儿还可以在捏泥、折纸、粘贴等活动中获得的对物体的感知,有助于他们在绘画时表现此物体。

  幼儿在主动参与游戏过程中掌握绘画技能

  3岁的孩子基本处于涂鸦期的表现期,对枯燥、单一的临摹不感兴趣,根据年龄特点,我们在游戏中可以采取这样一些形式:

  通过游戏、激发兴趣。例如,我们在活动区中为幼儿投放了画线条的游戏内容。先带幼儿去观察饲养角,看看里面的小动物,观察一下笼子的样子,在区域游戏时,教师为孩子准备了印有大灰狼的白纸,生动地说:“动物园里的大灰狼要是走出来,会吃掉小动物的,咱们把它关到笼子里去好吗?”孩子们饶有兴趣地画了许多密密麻麻的线,把大灰狼关在了里面。不但达到了游戏目的,又培养了孩子们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让生活成为绘画的源泉。我们可根据本地的环境、季节变化,来引导幼儿观察环境、体验生活。如春天,带幼儿到郊外游玩,引导孩子们有目的的观察,回到教室,让幼儿把看到的、听到的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画的内容是孩子的亲身经历,孩子是绘画的主人,体会到其中的愉悦,兴趣也随之增加。

  欣赏名画、感受美

  绘画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了进一步引导幼儿绘画,感受经典,可让幼儿欣赏一些名画。如在美术角放上希乐菲乐德的名著《鲜艳的水果》,感受其色彩的鲜艳,认识颜色的种类。另外通过观察大师的杰作,使幼儿感受美,从而大胆想象创作。如命题画“美丽的向日葵”,我们搜集名家的画、优秀的儿童画、教师创作的各种花卉,提前几天张贴在幼儿能看到的地方,用渗透式的方式让幼儿感受大师的作品。

  在绘画过程中,增加幼儿的自信心

  在绘画游戏过程中,我们要随时观察幼儿的情绪变化,对孩子点滴的进步和闪光点加以表扬、鼓励,当孩子遇到困难无以下笔时,要引导其大胆作画,积极参与,进而想象、创造。

  我们要有耐心,责任心,不厌其烦的给予指导;要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于幼儿年龄小,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所以在绘画过程中,边画边说的现象较多,我们不能全盘制止。

  要为幼儿创设展示作品的条件,这是对孩子作品的肯定。同时对作品的评价要选择适当时机,抓住教育的发展点进行整体评价时,要从构思是否新颖独特、想象是否奇妙、画面是否丰满等方面入手,找出每张作品中的优点加以肯定。

  愿大自然美好的事物溶于绘画之中,让绘画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

  因此,家长们是不能忽视的,家长们一定要重视的,掌握好具体的方法,让孩子健康成长。


Rank: 3Rank: 3Rank: 3

宝宝生日
 
帖子
10 
回复 童梦奇缘~蜜 的帖子

谢谢。

Rank: 3Rank: 3Rank: 3

宝宝生日
 
帖子
10 
蔚蓝

六年级

Rank: 10

宝宝生日
2011-03-17 
帖子
151 
5个时间段适给婴儿念故事
儿子一个半月大时,有一天到了喝牛奶时间,我顺手拿起手边的故事书,将封面对着他。其实当时只是好玩,结果却惊讶地发现,他应该尚未发育完全的眼睛,竟然很有规则地上、下、左、右转动着看完了一页,我不相信地再翻了一页,他的眼睛又重复地移动了起来,而且一页接一页看下去。 我无法得知他究竟看到了什么,但这个发现却提醒了我,小孩子可能会对书本感兴趣。于是,误打误撞地为他开启了阅读人生。

  喂奶、翻书、说故事,同时进行

  可能有人会发出疑问,妈妈一手喂奶、一手拿书,哪来第三只手翻书呢?所以,我会准备特别做给小小孩看的厚板书,比较容易用一只手翻页,然后一边喂奶、一边翻书、一边说故事。或者,你也可以先准备十几本童书在手边,只让婴儿看每本书的封面,这也是挺不错的做法。

  有时候,我会选择静静地陪他,让他自己看;或是让他边看图,我则一边叽叽呱呱地解说着内容──这样总是让我觉得自己好象神经有问题,怎么对着没有反应的婴儿自说自话。其实,一边喂奶、一边看书的顺带好处是,孩子常常不知不觉地就把牛奶喝光了,不会因为其它事分心而无法喝完牛奶。

  母乳妈妈专心享受当下!

  如果妈妈是喂母乳呢?那要怎么一边喂奶、一边看故事书?请各位妈妈教养孩子时,一定要以自己的直觉来变通实行,不能死守着书上所说的来做,所以碰上喂母乳时就别想着还要念故事书了吧!我觉得喂母乳是全天下最幸福的亲子时光,这样的时间稍纵即逝、而且一去不复返,所以好好地专心享受它吧!

  说真的,很多时候奶也喂了、尿布也换了,什么都不会做的婴儿还是眼睁睁地望着你;这时候对妈妈来说,念故事书是打发时间,而对孩子来说,则是蕴含了无限可能的教育功能,这么简单好用的方式,何乐而不为呢!

  任何书本都可以念

  要帮这个阶段的孩子念故事书最容易,也可以最随性;家里的任何书都可以随手拿起来念,也不用拘泥于要怎么念。我可以肃穆地念起阿弥陀佛的佛经,也可以用歌剧的架式念起唐诗,只要家里的婴儿没有大哭抗议,怎么做都可以。

  一位在纽约学画的朋友,也是从女儿一出生不久,就开始给她看不同画家的作品画册。朋友表示,如果不是听到我说两个月大的儿子会看书,她也不会想到要帮这么小的孩子念故事书或是让她看画册。朋友还发现,当女儿八个月大时,就好像很有主见地,会特别喜欢某个画家的作品,只要拿到这位画家的画册,就会静静地欣赏好久,像是上辈子就认识这位画家呢!

  如何把握让孩子爱上书本的黄金时期?

  只要孩子还在用奶瓶喝奶,都是让他们爱上书本的最佳时机。因为一天二十四小时里,这个时期的孩子除了睡觉和喝奶,其它时间通常都是处于非静止状态;所以只要遇到孩子愿意平躺下来,会赶紧挨着他们旁边躺下(趁这个机会赶快休息一下,等会儿才有体力再战),然后就这样一本接一本地念起故事书来。而以下的时机,都非常适合用来念故事书:

  1、用奶瓶喝牛奶的时间

  2、用奶瓶喝水的时间

  3、睡觉之前(包括午睡)

  4、累了躺在床上无所事事时

  5、孩子早上刚醒来,还乖乖躺在床上时

  这些时机每天都会在生活中出现,所以非常适合,而且通常这时孩子都已经自动地乖乖躺在床上了。


佑佑妈

大 本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宝宝生日
2010-02-05 
帖子
3008 
学习一下了!
蔚蓝

六年级

Rank: 10

宝宝生日
2011-03-17 
帖子
151 
隔代家长的“育儿兵法”
饭桌上摆放着青菜、红烧肉和鲫鱼豆腐汤。萌萌的筷子却专夹红烧肉。“萌萌都快成小胖墩了,要多吃青菜。”妈妈将青菜夹到萌萌碗里,谁知她嘟起小嘴,把碗一搁,两道眼泪流了下来。奶奶开始心软,夹起一块红烧肉,放到萌萌碗里。妈妈却“寸步不让”,从萌萌碗里夹起那块肉,放进自己嘴里。“哇……”萌萌放声大哭,奶奶又夹起第二块肉放进萌萌碗里……

  在一些三代同堂的家庭中,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现在年轻父母工作压力大,隔代教养已成为一种社会性趋势。一项《优化长宁区0—3岁社区婴幼儿家庭隔代教养的实验》调研显示,长宁区的隔代教养比例目前已达90.5%。针对祖辈家长在教养孩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虹桥街道精心设计“祖辈家长课堂”,周家桥街道开设“新元素”隔代家长学校,通过系列专题讲座、游戏培训等活动,有针对性地提升祖辈家长隔代教养的水平,鼓励他们争当开心、开明、开窍的祖辈家长。

  在照料孩子方面,祖辈具有时间和经验上的优势,但在养育观念和方法上很难摆脱传统。调研发现,44.4%的祖辈家长“不擅长”与孩子做游戏。60%左右的祖辈家长对孩子体格发育、营养喂养和心智发育等方面科学知识的掌握都处于“不了解”和“基本了解”水平。“祖辈家长课堂”主讲嘉宾之一、家庭教育专家乐善耀教授认为,隔代教育中常出现对孩子过度限制或保护,迁就溺爱等,容易使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甚至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所以,隔代育儿观念有待更新。

  通过培训学习,很多祖辈家长学会了如何与孩子做各种家庭游戏。香港资深亲子教育专家桑吕敏妮老师被祖辈家长亲切地称为 “魔法老师”,在她的讲解和指导下,一个个普通的衣夹子、家中随处可见的杯子、废报纸甚至是我们的双手,都变成了与孩子互动游戏的最佳“玩具”。一位外公谈起体会,以前他只知道做鬼脸来逗孙子,现在他的花样大增,时而说儿歌扮“小兔子”,时而做折纸戴帽子,和小孙子玩得不亦乐乎。

  虹梅居委会居民黄晓虹说,她母亲接受培训后,将学到的育婴营养保健、智力开发知识都运用到了对小宝的日常教养中。这位活学活用的外婆不仅在意食物的营养搭配,更重视给宝宝喂饭过程中的情感交流。每当帮小宝喂饱饭后,总要表扬小宝,小宝就会很开心地拍手。三岁的小宝脾气倔,胆子小,有点小小的“叛逆”。外婆尝试用目标激励法改变小宝的一些习惯。全家准备了一张“小宝光荣榜”,小宝每完成一个任务就奖励一朵小红花,等他集满10朵,奖给他一辆最爱的小车子。这一招很管用,平时小宝最不乐意做的事洗头发,现在每天主动要求去做。

  家住虹桥新城的一位祖母说,4岁的小孙女个头长得快,新衣服穿了几回就搁箱底了,而儿媳为宠孙女还大量买新衣,两人常常为此事争吵。根据调研,代际沟通的矛盾主要集中在教育方法、饮食、着装和教育内容。乐善耀认为,隔代教养不能代替亲代教养,祖辈在对第三代的养育中要合理自我定位,当好称职的配角,做到不错位、不越位。

  王大伯原来与儿子就孙子的教养观念经常产生分歧,甚至争得面红耳赤。听了课后,王大伯主动找儿子、儿媳沟通,心平气和地共同探讨科学教养的方法。一位祖母说,如果当着孩子的面发生冲突,会让孩子有空子可钻,以后教育就会更困难,所以要与子女站在同一“阵线”。一位外公提出,老人只能帮忙养育,不能“越俎代庖”。教育的主要责任还是应该由父母担起,父母工作再忙,也要留出时间陪伴孩子,与孩子多沟通,因为年轻人知识观念都比较新,对孩子成长更好。


蔚蓝

六年级

Rank: 10

宝宝生日
2011-03-17 
帖子
151 
新生儿早期教育知多少
新生儿是出生1个月内的婴儿,既不会说话,也不会走动,如何进行教育呢?

  新生儿有自己的身心特点。视觉:出生后他的双眼运动不很协调,有短暂性的斜视,见了光亮会眨眼、闭眼和皱眉,并逐渐能对视野内的物体产生短暂的注视,目光可跟随近距离的物体移动。听觉:听到声音时能安静一下,停止啼哭,对较大声音能引起象是"吓了一跳"似的拥抱反射。味觉:已经发育良好,尝到酸、甜、苦、辣、咸的味道时能以眉眼舒眉、伸舌或挣扎等等表情来表示欢迎、厌恶、拒绝。其他嗅觉较弱,但强烈刺激性气味能引起反应,温度觉和触觉也较灵敏,痛觉比较迟钝。

  以上这些特点,说明外界的许多事情已经被新生儿所感知。新生儿的早期教育就从训练五官感觉,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入手,挖掘其智力和其它能力。

  婴儿出生两周后,父母要为他布置一个适当的环境,可在距离新生儿眼睛20~40厘米处吊一个色彩鲜艳并有响声的玩具,并慢慢摆动,逗引孩子的视线,训练孩子目光固定和眼球的协调动作,并逐步训练追视活动,以此来发展孩子的视力和听力;可以用小手铃等音响玩具,在其耳边轻轻摇动,训练听觉反应;放一些轻松愉快的乐曲,使孩子保持良好的情绪,并有利于发展孩子的听觉感受力和美感;母亲在哺乳中要经常地和孩子面对面交谈,以发展应答反应能力和记忆力;还可以拿一件小东西让孩子摸摸,让孩子体验冷、热、硬等不同的感觉……在月子里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这对今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益处的。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早教知识,与妈妈们共享哦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