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教师流动比例要达到10%
记者:教师可能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之一,教师流动过程中存在着是不是真正的优质教师在流动?在教师流动过程中,如何保证学校的积极性,敢于把优质师资流动到一些普通学校,而不影响自己学校的教学质量?在这一方面,有哪些政策上的把握?
孙慧玲:市教委在和各区县提出工作要求的时候已经明确,流动出来的教师首先是优秀的教师,骨干教师。教师在新的学校一定要起到辐射、带动作用,要把优秀骨干教师先派出去,来提升、带动普通校的发展。在即将出台的教师流动、校长轮岗的意见里面,作出明确规定,教师流动比例要达到10%,在这10%的流动教师之中,要有20%的骨干教师,所以普通学校的优秀教师比例在不断增加,辐射带动作用就更加明显。某种程度上说,也助推了学校的整体教师队伍的建设。未来,我们也会进一步完善对校长、教师的评价机制,使得他们更好地发挥作用,达到**的需要。
高玉葆:对学校来讲,学校肯定希望将优质教育资源留在自己手里。但从政策整体上来讲,也有这方面的需求,通盘考虑来讲,要有一定比例的师资在流动,教育主管部门就可以做这个事情。一开始可能会遇到一些阻力,但一旦从行政上调控,还能够实现。相对来讲,校长轮岗更有一定难度。因为校长与教师不同,作为教育管理者,校长在掌握一个学校的基础情况,了解发生、发展规律,没有几年的工夫是很难做到的,应该给予足够的时间来实现,需要设计成一个长远的规划,不是短期行为。但要有职业化的环境,流动到哪里基本规律是想通的,在各校的办学历史、办学优势和特点上不一样,需要校长掌握一定规律,所以在校长轮岗要更加规划好。 来自[妈妈网iPhone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