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豆
- 49898
- 昵称
-
- 经验值
- 26940
- 在线时间
- 774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9-14
- 积分
- 27714
- 精华
- 4
- UID
- 5110077
 
- 宝宝生日
- 2008-06-21
- 帖子
- 4833
|
本帖最后由 宝儿亲亲 于 2012-3-14 22:34 编辑 \- u& g& A: g( I0 ^' j$ x+ \. W
: [- n2 w& }1 U, C
在刚刚结束的妇女节档期中,相信又有不少“淘友”大展拳脚,以实惠的价格买到了心仪的商品。很多商场打出超低折扣吸引顾客,“满98减68”“满50减38”“满200用38”等大幅优惠非常诱人。不过,档期优惠尽管比平日力度大,可真的有看上去那么实惠吗?9 R6 S& @( f; x) j j
现象1:享优惠永远差一元+ U8 N' Z- j9 W6 C
妇女节当天,我们到滨江道购物,参加了某商场“满200减138”的活动。这种活动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划算,我们买了三件衣服,但因为是不同品牌,要分别参加活动。算账时我们发现,衣服标价尾数总是差一元,不能全部参加优惠。”
. a: i! S8 Y/ G8 _% [: l 我们购买的三件服装标价分别为599元、799元和1399元,按“满200减138”计算,实际价格分别为323元、385元和571元,每件衣服都有199元不能参加活动。如果按照“满200减138”的折扣率3.1折计算,三件衣服折后总价应该是867元,但实际花费了1279元,就因为每件衣服99元的尾数。6 Q9 q* u6 [( R+ F4 n- P
揭秘:尾数定价在作怪) L/ ^# O' t; I2 c( w6 W
事实上,尾数定价法在商界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一般来讲,如果参加的不是直接打折的活动,以“满”字开头都会遇到这种问题。以“满200减138”为例,除199元商品不能参加活动外,最亏的是售价399元的商品,实际折扣只有6.5折,而商品总价越高,越接近宣传折扣,但只要有尾数存在,3.1折是永远达不到的。
& C9 V2 B+ I2 Q. @& s7 j
1 C$ ^3 |9 z. C' @现象2:活动复杂弄不明白
' X; T: z- M" S3 Y “刚才那个商场是‘满200减100’,这个商场是‘满200返100’,现在的优惠活动太复杂了,像我们这种不常购物的人根本弄不明白。”手里拿着抵用券无奈地说,“算了算,‘满200减100’活动部分相当于5折,‘满200返100’只有6.7折。”, q, A0 l1 M% S& O
揭秘:一字之差学问大
6 A+ I6 z. C% r4 r 目前,商场“满”系列活动中,经常配合的动词主要有“赠”“返”“减”“用”。最初,商场一般用“满赠”“满返”来区别于直接折扣,这两种实际性质差不多,大多数为返券,有抵用券、折扣券,也有分为A券、B券的。“满减”出现较晚,由于减掉的是现金,更类似于直接折扣,不同的是需要满足一定金额才能参加活动。在金额相同的前提下,“满减”较“满赠”更划算。“满用”则是近几年出现的“新鲜事物”,其性质与“满减”一致,如“满200减162”太复杂,改成“满200用38”更加吸引人。
$ `/ a! k# u5 Y! c* [) z, |6 X R0 A5 L" i# o2 V$ |4 S( @* x0 D
各种活动折扣率比较(一般情况)
! p% O' f2 z/ ^# }2 y4 i2 J! P 名称 活动部分折扣率1 N6 Y* o8 M7 o
满200赠50券 8折! X% l5 c8 ^$ n/ }6 p
满200返50券 8折
: e, N* I* q- N4 v' u* l 满200减50元 7.5折
( F$ d8 B+ ~9 a4 r! G1 b 满200用50元 2.5折
& X) } ]5 D; P7 u0 k- [现象3:满额返现冲动消费2 K0 E9 U$ ?0 h6 `
在妇女节促销中,有个商家推出“折后满额返现”活动。“本来是冲着‘满98减68’去的,到了才知道单票满538元还可以再返38元现金,一时冲动就买了件大衣,现在想想也就是又多便宜了38元,实在是有点冲动。”
& C% g4 y+ d! g, l* b$ l8 G) R揭秘:只为让你花更多: @+ s7 @7 w$ s& C* t, G8 x
如今,商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满”系列活动门槛越来越低,很多低价商品也能参加活动。在这个时候,商场推出折后满额返现或类似活动,无非是想拉动大额消费,促进高售价商品销售。例如某商场单票满538元再返38元现金,在“满98减68”基础之上进行,而如果按单票来看,商品价格至少要在1694元以上,才能参加二次返现金活动。
3 A% p7 F5 Q2 X: n.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