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4 | 浏览: 1899 |正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宝宝生日
2010-07-16 
帖子
233 
1
发表于 2012-3-31 18:26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李大琢子 于 2012-4-1 09:17 编辑

先讲一个小笑话:
美国人在桥上走,中国人在河里摸。
美国人问:你们干嘛?
中国人说:摸石头。
美国人问:摸石头干嘛?
中国人说:过河。
美国说:干嘛有桥不走?
中国人说:不符合国情……
“东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人性的东西,诸如真善美,都是相通的,都是有章可循的。因此,前辈的育儿心得,大师的教育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很多妈妈都说,孩子都是个性的,根本不可能照搬这些所谓的育儿理论。也许有人会搬出孔子的因材施教来反驳我。而问题是,孔子之所以这么说,是他在有充足的教育方法的前提下进行的施教。孔子的教育思想系统而全面,影响波及全世界。我们一个普通人,谁有这样的能力?很多人断章取义,打着“因材施教”的旗号,实际上是为自己的疏懒寻找借口。我想表达的意思是,连大师们的育儿心得都不屑一顾,怎么做到可能融会贯通,怎么可能厚积薄发?因此只能机械的照搬,于是受挫,然后再反过来否定这些育儿方法。用自己一鳞半爪的育儿经验,来教育成长环境日益复杂的孩子,也许小的时候很奏效,于是,某些家长,就像一句歌词说的那样“总是拿着微不足道的【育儿】成就来骗自己。”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过分概括化。在早期教育上就是,家长以孩子小时候教育的成功经验为基础,误以为可以应用到类似的教育事件上。如,孩子小的时候,一句“你真棒”就能给与孩子莫大的鼓励,于是家长就以为这样鼓励是正确的,于是不论遇到什么事情,就以此作为鼓励方式。而结果往往是随着孩子的长大,不仅没有任何的鼓励意义,反而直接促成孩子的逆反。
每一个教育方法的背后,都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都是经历了时间检验的。很多人只是浮光掠影的看一下,根本就未曾深入,未能体会其中的精华。很多东西如同吃橄榄,第一口觉得无所谓,越嚼往往越是回味无穷。一个皮格马利翁效应,成就了罗森塔尔在教育界的赫赫威名;一个记忆曲线耗费了艾宾浩斯一生的光阴;一个共情技术,花费了从弗洛伊德到当代大师的无数心血……我很想知道,那些指责理论无用的人,有几人能解决孩子的任性问题、自信问题,乃至诸如个性品质的勤劳、豁达、感恩、善良?别说这些最常见的早教问题,就是简简单单的三分钟热度恐怕都解决不了。那些不断指责理论无用的人,在我看来,就如同一个在鲁班门口舞枪弄棒的人。令人遗憾的是,居然那么多为之叫好。
多看看大师的育儿经验,少自己在河里摸石头,不然,怎么掉到河里溺水的都不知道。尹建莉的书中有那么多宝贵的东西,如善良(给小板凳揉揉痛),如豁达(牛顿式的错误),如尊重(女儿恋爱),如独立(孩子远足)……这些都是非常受用的东西。
我最近在看湖南台的变形计,很多城市的少年,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暴力、逆反、厌学,整的老师、家长非常头痛,但是只需要7天,就让这些孩子脱胎换骨。是什么让他们变化如此之快?是善良,是责任。把城市小孩丢到贫穷的农村,经历了困苦,更经历了农村人的善良才使他们获得心灵上的洗涤。几乎每本育儿书都会强调真善美的作用,而家长们恐怕大多熟视无睹,都只盯着如何让孩子更听话,如何让孩子学习更好,无异于买椟还珠。
没有不爱孩子的家长,只有不知道怎么爱孩子的家长。建议手头有这本书的朋友,看十遍,二十遍,乃至三十遍四十遍,看的次数越多,心得也会越多,收获自然也就越大。“淘尽千沙始得金”,今天家长每付出的一点心思,都是蝴蝶煽动的一下翅膀,也许不会立即见效,谁能预料到未来几十年,会不会引起一场风暴?
我们应该感谢尹建莉,她把很多大师的育儿方法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我们……
溪溪妞妈妈

初 二

Rank: 12Rank: 12Rank: 12

宝宝生日
2010-12-20 
帖子
210 
好长,占个位子慢慢看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宝宝生日
2011-01-24 
帖子
1114 
好帖子,mark一下细细阅读

Rank: 1

宝宝生日
 
帖子
李大琢子 发表于 2012-4-1 14:04
回复 用户注册 的帖子

我写的东西,从来没奢望过会火,不挨骂就已经不错了,如果能引起一部人共鸣就感到非 ...

真心希望楼长能多发表类似的帖子并在妈网越来越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宝宝生日
2010-07-16 
帖子
233 
回复 我是畅妈 的帖子

说难听点,那些所谓的新闻媒体有几个知道什么是素质教育?
退一步讲,他们作为无冕之王,掌握着话语权,作为成年人,他们秉持正义,为这个社会发出人性的呐喊了吗?恐怕更多的是言不由衷、粉饰太平。
你的困惑,可以说很多人都遇到了。我想表达的是:少数人服从多数是常识,但常识不等于真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今天多数人随波逐流,堕落在污泥坑里,也许十年二十年后就会遭人唾弃。就跟即时年前那场文革似的,彼时的人,多数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现在呢?恐怕已经是被嘲讽的对象了。没有必要屈膝以媚俗,坚持真善美就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真善美才是孩子幸福一生的真正财富。又,我们迫使孩子追求高分,无非也是为了孩子以后的幸福。只是这种方式是以最快的速度加好梯子,到头来会发现架错了墙头。

萌伊妈妈

硕 士

Rank: 20Rank: 20

宝宝生日
2011-10-10 
帖子
3837 
LZ的确很有文采,不过提个意见吧。能够在段落之间加一行空行,或者段落前空几个字呢,这样一大篇真的不太好读呢。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宝宝生日
2010-07-16 
帖子
233 
回复 用户注册 的帖子

我写的东西,从来没奢望过会火,不挨骂就已经不错了,如果能引起一部人共鸣就感到非常欣慰了。
关于德智体的问题,是我没有表达清楚。
因为当今社会,可以说是处在道德滑坡的阶段,很多家长为此深感焦虑,很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在浊世中保持高洁。这是可以理解的。而我的意思则是:身体是一切的基础,是早教工作中放在首位的。有意识的锻炼身体,能够在无意当中锻炼孩子的心理素质,如自信、毅力、正义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在5岁之前,其实没有所谓的道德因素。所谓的不道德,不是家长强加的,就是受家长污染的,没有多少必要在此阶段训练孩子的道德,即便刻意训练,往往孩子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人的心理分为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赤子之心,是最纯真最原始的那个我,也是孩子。他随着社会化,逐步形成自我,即社会中的我。以社会中的我约束本能的自我。当自我进一步发展,则形成道德化的自我,即超我。如果过早的进行道德化教育,就如同拔苗助长,如果帮助蛹剪去茧子,看似是对他好,实际上形成了伤害。很多抑郁症就是父母在孩子幼年时对他进行完美化的追求造成的。
在某种意义上,孩子的本来面目都是好孩子的,具有天然的向善之心。之所以到了后来变得不讲道德,是因为父母没有对他有一个美好的预期:做对了忽视,做错了惩罚。人有一个特点,关注哪方面,这方面的力量就会不断壮大,反之消亡。而父母对孩子没有美好的预期,不相信他内心善的力量,出现错误就惩罚,实际上是在关注孩子的恶,于是孩子向善乏力,向恶滋长。

Rank: 1

宝宝生日
 
帖子
李大琢子 发表于 2012-3-31 18:27
对这本书的溢美之词,我就不再多着一墨了,只略微谈下跟她的一些不同见解。
  咱们中国人整天嚷嚷的是德智 ...

看了楼主的文章感觉很过隐,文字犀利,观点深刻,是在妈网难得一见的好文(但在妈网估计不会火)。在这里说一点自己关于育儿的看法,我觉得育儿理念是家长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直接体现,也是我们整个社会和民族的文化和思想意识的一种表现。楼主说的德智体,我觉得现在最该关注的是德,这个也是我们当今社会最缺乏关注的,德智体美劳,德之所以放在第一位,我倒是觉得它应该是其它四项如何开展的基础和指导思想,德出了问题其他四项恐怕就很难得到均衡发展。
蜜大宝

硕 士

Rank: 20Rank: 20

宝宝生日
2011-12-23 
帖子
8699 
好有文采~~~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宝宝生日
2010-07-16 
帖子
233 
回复 狼城诱惑 的帖子

老祖宗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洋鬼子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为人父母最大的悲哀就是好心办不了好事,前辈的得失是一面镜子,能让人明晰是非,少走弯路。
特别赞同你关于哺乳期的评论。“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很多家长,其实在投射心理的作用下,把自己想当然的好,强加孩子身上。这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当事人也觉察不到。要想觉察到,就需要借助他人的“镜子”。很多孩子纯洁的心灵,就是这样被成人有意无意的污染了,虽然是在爱的名义下。
关于最后一段,炫耀论。我也是深有体会,很多家长送孩子去学习才艺,其潜意识的目的就是为了炫耀,只是打着提高孩子素质的幌子而已。如,孩子取得一定的成就了,就让他在众人面前表演,然后一起赞扬“××,你跳舞跳的真好,棒极了。”如果真的关心孩子的素质,根本就不会这样去赞美,只会说“××,你练舞的时候真努力,真是个勤奋的孩子。有个上进的宝贝就是不一样。”对比心态,是造成人痛苦最大的根源,在某种意义上,精神之癌抑郁症就是对比心态的产物。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之多读读育儿书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