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豆
- 11580
- 昵称
-
- 经验值
- 11580
- 在线时间
- 392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2-5
- 积分
- 11580
- 精华
- 1
- UID
- 24225
       
- 宝宝生日
- 2006-01-01
- 帖子
- 1506
|
-
4 C a" o/ q0 s1 v2 t0 F
0 i6 l* t1 k& @$ g. d6 c
兰海3 O6 A5 W6 w0 p. a
上濒教育创始人,首席教育专家,金宝贝特邀专家。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专业,担任多家杂志和媒体的专家顾问。2003年回国后创立“上濒成长教育机构”,致力于关注个人成长教育和心理研究,她将西方的先进教育理念与中国传统教育融会贯通,探索“新中国特色”教育法。
# C. {# E8 @# H y; |
0 P4 U/ F+ z3 Y0 _. b% l/ N' e1 N兰海著有《嘿,我知道你》、《孩子需要什么》。2011年4月,接受CCTV《人物》栏目专访。作为2013年及14年连续两年作为CCTV首档引入的真人秀育儿节目《超级育儿师》中的Super Nanny,兰海老师也成为了在爸爸妈妈间家喻户晓的“超级育儿师”。
# G, ~, N5 W# o6 z
" l# ]7 ~4 l0 H9 C' k8 U在我接到的父母咨询里,“分享”问题一直倍受关注,有的父母问:我的孩子不愿意分享怎么办呀?将来他会不会成为自私的孩子?有的父母问:孩子要从多大才可以鼓励分享呢?怎么样让我的孩子学会分享呢?0 P) w [) H m7 O/ `
: f# B& q2 `* m! R, i关于“分享”这个问题,我不得不说这是中国的美德,大家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自私,要懂得分享,在给我提问的问题里面,这个问题的排名也是非常靠前的,遇到这样的问题我特别的郁闷,我想说的是分享是要取决于孩子的状态,而不是出自父母们美好的自私愿望。5 m0 K1 g8 l+ l2 x9 m% S
* [/ I# L0 H7 t! s, s& ?
有很多父母特别着急让孩子分享,很多时候我们会认为我的孩子如果愿意跟别人分享东西,我教育的真好。父母们甚至还会经常给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想要鼓励孩子分享。
- M7 d6 g4 I* u$ j6 p' i
: C8 ?% U- T/ s1 _* R而如果我的孩子这个不给别人吃,那个不给别人玩,我真的很失败,所以“分享”背后,满足的是成年人自己的需要。4 G0 a j. v- s3 \) | g& Y* c8 l
& b# E! O" J4 U& f4 t4 h
但是父母们需要知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任务是活着,吃是活着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像《超级育儿师》第4集的小帅,22个月的他才刚刚尝到一点甜头,妈妈说你要跟我分享,他赶快拿起香蕉往自己嘴里塞。! I9 a t( D0 ?0 X4 l" i1 v
' ]3 {! s1 ]4 b4 e l到底分享是什么阶段能够被提出来的呢?我想说:孩子获得满足和安全感是分享的前提。分享的前提就是拥有,他自己有安全感之后才会分享。
B: Q( m. s! p v1 y! E9 j; j" X) `/ ^$ C6 y8 B" }
而具体到每个孩子身上,究竟几岁可以开始引导孩子进行“分享”呢?每个孩子的发展状况是不同的,需要依据科学的成长规律,结合孩子的实际发展状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 K9 K, s. {5 Q' {! R7 b# u4 g" q& ]+ {# p( L* n4 W/ |
一般来说,我建议3岁以前不要特别着急给孩子说要分享,我相信父母这样做与不了解孩子的个人成长规律有直接关系。
6 p7 `' z1 e1 e3 N2 F5 m! w* ?" l" o4 r9 j- Y
在我们的“父母知道”课堂里就会讲到,3岁以前,正是孩子的自我意识启蒙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孩子们需要通过确认“拥有”而获取对“我”的认知。所以我们能看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经常说“这个是我的,那个是我的……”* { ^6 c: e6 j \* p5 b
' G W# }1 Z$ A2 r: u在《孔融让梨》的故事里,大家也能看到:“融四岁,能让梨”。可以说,虽然孔融时代没有儿童心理学,但他的爸妈的确遵循了科学的发展规律。
, h9 ]% V8 i0 l; `( u3 G3 a
0 y8 k; z' ~& F4 ^! R4 R9 Q0 [# u! s+ y而在孩子确认了“拥有权”和“安全感”以后,才能够开始鼓励孩子进行分享,可以是交换的方式,可以在家庭中构建分享的环境,并且在孩子的分享行为之后,给予肯定和鼓励。3 J# V7 e# p3 s8 e) ?* s
! |5 t! b$ g4 Y这,才是让孩子成长的机会!但父母们往往会忽略孩子发展的成长规律。
- J6 p ^3 T6 N, Y( w) v5 X |3 i7 D
不管是哪一种教育方法,一定需要符合个人的科学成长规律,这个是永恒不变的真理。现在有多少我们在履行的教育方式是违背孩子的成长个人规律的呢?过早提分享,就是其一,不尊重孩子的感受,不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结果肯定也会适得其反。
* U& t8 l/ I# L- w1 L- v6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