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豆
- 9384
- 昵称
-
- 经验值
- 8565
- 在线时间
- 161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6-21
- 积分
- 8565
- 精华
- 5
- UID
- 4204284
       
- 宝宝生日
- 2009-04-03
- 帖子
- 1611
|
本帖最后由 喜羊羊@tj 于 2013-10-23 16:32 编辑
话说上了中班以后,老师对孩子们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了,最近儿子不仅行为做派处处模仿老师,就连语言语气也变了个味。当然,老师们对于孩子们好的影响自然是主要的,儿子很多好的习惯都是在幼儿园养成的,不过,也确实有些只言片语,让我有些哭笑不得。 比如,最近他嘴里常常冒出来的词儿:“神经病是啊?”“shun(二声)玩意儿!”“还是不是人哪?”诸如此类。
我相信老师们并不是有意说的,有些可能只是口头禅,或者老师之间彼此聊天时开玩笑的话。但是小孩子没有分辨能力,学到了乱用,说爷爷奶奶也有,说爸爸妈妈也有,大人听了总是觉得很别扭,尤其对于我们这些非天津土著来说。你纠正他,他还理直气壮:“老师就这么说!”
四五岁的孩子正处在模仿欲最强的时期,所以我们才特别在意周围的语言环境。想起一个同事跟我说,他儿子上大班,看《熊出没》看得一口一个“俺”,动不动就“臭狗熊”,让他们很不习惯。我就不明白了,现在国家明令要求普通话教学,怎么这种带有方言色彩的动画片还能通过审查呢?
其实也不光是幼儿园、动画片,我们自己有时也很不注意。比如他爸爸开车时就总爱嘟嘟囔囔,比如我经常爱说“死”字,什么气死我了,烦死我了,让我死了吧,之类的,儿子不知不觉中也会带出我们的语言和语气。这些都该反思。
并不是想指责幼教老师,而主要是想说,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在孩子面前都是教育者的形象,在他们乐于模仿、善于模仿的黄金期,如果我们能多给他们一点正面的引导,不是更好吗?
|
-
总评分: 妈豆 + 5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