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42 | 浏览: 4660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mimixue_99

六年级

Rank: 10

宝宝生日
2010-08-15 
帖子
60 
学习,正担心宝宝上幼儿园有各种不适应了!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宝宝生日
null 
帖子
23959 

每月论坛之星

回复 乐乐PP妈 的帖子

也不一定吧?我们是提前一周开,也就是明天就开始了,当然第一周就是适应,一天就两个小时,从9月2号开始就正式上了,据我了解幼儿园都是9月2号开学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宝宝生日
2011-08-06 
帖子
121 
本帖最后由 wtnaly★果果妈 于 2013-8-20 14:54 编辑

 
准备明天去交钱了,交了钱再来报道
大晗晗

初 二

Rank: 12Rank: 12Rank: 12

宝宝生日
2010-05-12 
帖子
366 
大家一起来学习,亲,你太给力了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宝宝生日
2011-06-12 
帖子
564 
这是纯知识贴,必顶,坐等,学习。。。
幸福像花儿一样

初 三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宝宝生日
2010-07-20 
帖子
397 
11个方法应对宝贝入园焦虑
                                                               
入园初期,10个宝贝9个哭,妈妈虽疼在心里,却手足无措,几乎每个幼儿园新生的家长都会遭遇到同样困境。有没有办法能让宝贝不那么焦虑,哄宝贝上幼儿园难道真得那么难吗?
宝贝焦虑有原因:
几乎每个宝贝在刚刚入园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分离焦虑、恐慌、不合群等现象,这些现象被冠以一种时下很流行的说法——“入园综合征”,其实大部分的宝贝并没有这么严重,以至于达到一个病症的诊断标准。发育行为儿科学有一种“问题行为”的说法,即宝贝的行为处于正常行为与行为问题之间,而大多数的宝贝在入园时表现出来的种种行为异常,不过是问题行为,够不成身心障碍。但是,出现这些问题时,需要家长和老师进行有效地沟通、疏导,以帮助宝贝尽快度过入园焦虑期。
要解决问题,先要了解问题的所在,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宝贝为什么会出现入园焦虑:
环境因素 宝贝从一出生就生活在一个固定的生活环境,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他熟悉的房间。当宝贝从一个已经习惯了的环境过度到另一个陌生的环境,当然会出现许多不适应,这本身需要有一个调节过程。你会发现有的宝贝出生时哭声就特别大,有的宝贝饿的时候会很大声地哭,而有的宝贝只是哭一哭,跟他说两句话,他就会停下来。这跟宝宝天生的气质类型有关,有些气质类型的宝贝适应性会好些,而有些气质类型的宝贝则会表现出强烈的入园分离焦虑。宝贝出现入园分离焦虑的轻重与生活环境以及家长的带养方式有很大关系。有的父母一天到晚围着宝贝转,骄生惯养,宝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条件地满足宝贝提出的任何要求,这样的宝贝不但自理能力差,还会表现出任性、爱发脾气等性格特点,出现入园焦虑的情况会更严重。
上幼儿园之前:
1.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宝贝的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如厕等,这样宝贝上幼儿园后遇到类似的事情时,就能从容处理,减少不适应状况的发生,并减轻因不会做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2.宝贝上幼儿园之前,经常带宝贝接触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比如常带宝贝去亲戚朋友家玩,经常邀请亲朋好友来家中做客等,宝贝接触的人多了,会变得不太认生,有助于他尽快适应幼儿园陌生的环境。
3.在上幼儿园之前,为宝贝报一个早教班或亲子游戏班,在班上宝贝会与其他小朋友交流,与老师交流,并尝试着从这些交流中得到乐趣,这样宝贝对幼儿园的生活会有一种天然的熟悉感,减少焦虑情绪的产生。
4.妈妈可以做几个小布偶,在宝贝入园之前跟他玩上幼儿园的游戏。先把几个小布偶送到幼儿园,然后妈妈去上班。小布偶在幼儿园里快乐地玩游戏,等到幼儿园放学后,妈妈再把小布偶接回家。这种情景演示会让宝贝对幼儿园生活有一个感性认识,减少入园后不适应状况的发生。
5.为减轻宝贝的分离焦虑,妈妈可以进行一些特别的训练:第一天,妈妈尝试和宝贝说“再见”,然后离开宝贝1个小时再回来;第二天,和宝贝说“再见”之后过2个小时再出现,依此类推,逐渐延长与宝贝分离的时间。妈妈还可以按照幼儿园的要求,规定宝贝几点吃饭,几点睡觉。
上幼儿园之后:
1.分离焦虑是宝贝对一个陌生环境不适应产生的一种正常应激反应,总会持续一段时间。妈妈要正确看待这一问题,尽快让自己从分离焦虑中解脱出来,想办法帮助宝宝适应新环境,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2.不要过于强化上幼儿园这件事。比如第二天就要送宝贝去幼儿园了,妈妈只需跟宝贝说,“明天妈妈要带你去幼儿园,那里有很多小朋友、很多玩具,还有和你们一起玩的老师”,就可以了,不要强调宝贝在幼儿园里一定不要想妈妈,不要害怕等字眼,这会让宝贝更加焦虑。
3.送宝贝去幼儿园时要保持轻松的心态,千万不要表现出紧张的情绪,宝贝和妈妈的情绪是息息相通的,如果妈妈看起来很焦虑,宝贝也会跟着紧张起来。
4.宝贝在幼儿园门口哭闹起来,说什么也不想让妈妈离开,这时妈妈一定要冷静,不能让宝贝的情绪影响到自己。不管宝贝怎么哭闹,给他一个拥抱,亲他一下,许诺他放学后会准时来幼儿园接他,然后微笑着跟宝贝说声“再见”,转身离开,不要再回头。事实上绝大部分宝贝会在妈妈走后很快停止哭泣。
5.宝贝一旦上了幼儿园就要坚持每天都去。由于对幼儿园的生活还不适应,一些宝贝上了几天幼儿园之后,会拒绝再去。妈妈不要因为宝贝的哭闹就做出妥协,要让宝贝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这样才有利于宝贝尽快摆脱分离焦虑。
6.为缓解宝贝的分离焦虑,妈妈可以在征得幼儿园老师同意后,将平时宝贝最喜欢的玩具带到幼儿园,这样宝贝和妈妈分开时仍然能很快找到情感的依托,有助于帮宝贝减轻和妈妈分开的焦虑情绪。


幸福像花儿一样

初 三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宝宝生日
2010-07-20 
帖子
397 
初入园的宝宝爱生病?怎么办?

   大多数孩子在初上幼儿园时,都会经历一段恼人的生病期。这段生病期,有长有短,甚至反复出现,因人而异。怎样应对这种情况,使孩子感染的机会降到最低限度呢?
        为什么刚入幼儿园的宝宝总是容易生病?有什么办法能让宝宝安然度过这段适应期?来听听华夏未来优咪家园专家的建议。

帮助宝宝维持好心情!

      离开熟悉的环境和家人,来到陌生的幼儿园,免不了害怕和焦虑。这种心理上的焦虑有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生理功能,导致抵抗力下降。所以,帮助孩子缓解心理压力,这是父母首先要做的。许多孩子所在的幼儿园都有规定,每天早操时间是对外开放时间。时常看到一些老奶奶、老爷爷带着才2岁多的孙子在里面玩耍。他们有经验地说,要让孩子先熟悉这里环境,为不久后上幼儿园做好心理准备。无疑,这些奶奶爷爷的做法,非常值得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借鉴。当然,如果没有这种条件,不妨可以买一些小朋友们在幼儿园做游戏的光碟,放给孩子看看。需要不时地告诉孩子,在幼儿园里面有许多小朋友和他一样,在快乐地生活、学习和玩耍。

        孩子渐渐地对幼儿园有多方面的了解,自然而然就有了心理准备,上幼儿园时的恐惧心情,就会大大降低。心情好了,生病的几率也相应地下降了。

入园前一定要学会的两句话!

        这是许多一些妈咪们总结出来的有用经验:在孩子上幼儿园前,一定要经常教孩子说两句话,一句话是“老师,我要喝水!”第二句话是“老师,我要尿尿!”

        初上幼儿园,必须学会这两句话。是经验,总结得很有道理。我们知道,幼儿园孩子很多,一个老师管理一个班,精力有限,不可能像家长那样,能时时地对一位孩子进行精心照顾。若能做到让孩子主动地告诉老师,他渴了,这是很有用处的。让孩子多喝水,肯定会减少生病的几率。“老师,我要尿尿”这句话,也很有用,想尿的时候,就勇敢地说出来,不会因为胆怯,而尿裤子,进而着凉感冒。

多鼓励赞美孩子是非常必要的!

        曾经看过国外一部电影,小主人公惧怕上幼儿园,于是爸爸就陪同她一起去。先是和她坐在一起,看到孩子适应了,再慢慢地离她越来越远,直到孩子完全融入“孩子圈”以后,他才放心离开。这真是让人羡慕而感动的一幕。当然在现实中,允许这样做的幼儿园很少。孩子在我们身后哭天喊地,我们却要狠心离开,这种让孩子迅速“断奶”的方法很不好,可是我们却不得不无奈地扮演起“狠心”的角色。怎么办?多鼓励和赞美孩子,或许是很好的补救方法。

        曾经请教了一些妈妈,她们传教了很多“招数”:当孩子刚上幼儿园时,尽量跑在其他家长前面去接孩子,夸奖他很勇敢,给他买个小礼物作为鼓励,孩子会非常高兴。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这是孩子少生病的重要条件。

不要过早入园,也不要带病入园

        有些家长把幼儿园当作学校,好像孩子一天不去,就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损失。见到一些家长,明明家里有人可以帮助照顾,却把孩子过早送到幼儿园,或者孩子生病还没有完全好,就把他又送去,因为怕“落课”。这些做法,不管从健康角度,还是从心理成长角度,非常不赞同的。真正最好的办法,就不要让宝宝过早地入园

        实践表明:入园的孩子患病的几率相对要比一般的孩子多一些。特别指出,在孩子生病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好好休息。

幸福像花儿一样

初 三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宝宝生日
2010-07-20 
帖子
397 
【亲历新生入园】哭闹、着哩种种不适应,我亲眼目睹了你们所担心的那些事(转载)
我不是幼教,但我亲眼目睹了本届新生入园后每天在园情况的种种,好转中的,进步着的,也有入园就非常适应的孩子。我以一个外行人的想法、看法、经历来讲讲,新生入园的那些事。

我之前没有幼教经验,也从来没想过要走幼教这条路,以后也许也不会,至少现在我还没有勇气和自信去面对那么多不同性格的孩子。

我这两个月一直耗在幼儿园,完全是因为洋洋很喜欢有固定玩伴的生活。从7月份开始的夏利营,幼儿园里就开始接收新生,到8月中旬,有几个预计9月份入园的孩子也陆续到园,他们中每个人都不同,性别年龄不同,适应程度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同。

看了很多妈妈的帖子,都在说新入园的生活,我能体会每个妈妈有多揪心,我自己的闺蜜好友也正在经历着。。。你们更揪心是因为看不到园里的生活,但我有幸看到了,你们更有幸的是我乐意写出来分享。

以下的分享内容我第一排除孩子会遇到不靠谱老师的可能,我相信更多的幼教都是有责任在心的好人。

第二,我没有能力见识所有幼儿园孩子在园的真实情况。我只能分享我们所在幼儿园孩子的情况,少部分分享由其他老师分享的公立模式幼儿园新入园的情况,很不全面,不能以偏概全。

有幸经历了,小有收获。分享是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喜欢做的一件事,我一不例外。
我先说说我的个人观点,我是非常不赞成3岁之前入园。但排除因为家庭、育儿观念或者照看人的其他难以解决的难题不得已要将孩子提早送入园的情况。如果,权衡利弊,只能入园,那么提前入园有时候也并非最坏的选择。

但如果家里有人照看,并且照看的不错。我非常反对以锻炼孩子为名或因要占一个名额早送孩子入园

一个不满3岁的孩子,其实是难以接受独自面对陌生环境的压力的,他们的身心还没有发育到可以承受这些。有些技能在孩子没有能力接受的时候根本不必提前锻炼,也许后果是严重的。

有些孩子反应会更强烈些,有些孩子可能不那么明显,这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孩子的性格,家庭的模式,育儿的方式,老师的态度,园里孩子的多与少,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度,幼儿园理念等等等等。。。

很多妈妈可能知道入园的适应期有神奇的7天和15天一说,这是针对身心发育良好的3岁以上孩子来说的。

不能对所有孩子都用一样的标准,毕竟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相比较而言女孩比男孩的分离焦虑要轻一些,大一点的孩子比小孩子要轻一些,开朗的孩子比忧郁的孩子要轻一些,有过入园经历的孩子比完全没接触过集体环境的孩子要轻一些,父母带出来的孩子比祖父母带出来的孩子要轻一些,身体强壮的孩子要比身体虚弱的孩子要轻一些,独立能力强的孩子比娇生惯养的孩子要轻一些,粗枝大叶的孩子比心思缜密的孩子要轻一些,等等。
先说说1岁半到3岁的小小孩。

我所亲眼经历这样的孩子差不多有5个以上了。100%的小小孩都有非常不适应园内生活的经历,哭闹、倦怠、适应的时间较长,一般都在15天以后才能渐渐好转,最久的一个孩子整整适应了一个月。

一般哭的最火爆的时间是在接园送园的时候,真的可以用撕心裂肺来形容,也就是所有妈妈都看到孩子最痛苦的那一幕,越是恋恋不舍的妈妈,孩子哭闹的时间和程度越会加重。

也有爸爸来送园的,扭头就走,连再见都不说,孩子当然也会哭,但至少情绪不会马上崩盘。

一般在父母走后的5分钟到10分钟内,60%的孩子哭闹的第一波会基本结束。
之后的时间,孩子会比较倦怠,不能融入老师或者小朋友的游戏,有时候会呆呆的。但他们会接受你抱着他,或者他一直跟在你的左右,不会完全拒绝你关注他,但如果妈妈或者其他看护人在场,他会完全拒绝外人的友好。

相比较而言,有少数新生入园的私立幼儿园比同一时间大量新生入园的公立园情况要好一些。孩子的哭闹会传染和蔓延,在公立幼儿园的小班,每年新生入园的头一段时间,可以用哭的海洋来形容,各种哭、各种抽泣、各种伤心。。。

而在老师和孩子人数的配比上,新生入园少的班级老师对于不适应入园生活的孩子关注度也会高一些,有效的陪伴和安抚是避免哭闹最好的办法。

那些入园几天哭哑嗓子的孩子大多是来自于班级孩子很多的公立幼儿园。

一般情况下,新入园的孩子会在园里只找寻一位他比较信任或者喜欢的老师跟随,哪怕这个老师消失了一秒钟,也会马上开始哭。即便这个老师马上出现也不会让孩子马上平静下来,一般都要把伤心又一次引到他心里最痛的根源上,久久才能平静。

而更容易引发哭泣的原因,还有老师无意的讲话。比如有一个孩子他的代养人是爷爷,他不能听到任何和爷爷语调类似的词语,不能有敲门,不能开门,这些都会让他联想到他的爷爷,然后就是哭,喊爷爷。

而其他的一些哭泣的可能就比如平常了,比如孩子之间的纠纷、小摩擦、无聊、看见别人哭、喊妈妈、摔倒甚至是大小便。。。但,比较小的孩子或者正在适应入园生活中的孩子会更脆弱一些,对于这些事,完全没有承受能力,只能哭,一直到哭够了为止。
但这些种种的不高兴都会随着每天固定的有规律的幼儿园生活而慢慢变得不那么严重,最后消失。

在这其中,老师的态度、方式和家长的态度、方式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既不赞成老师和家长的漠然和无味的坚持,也不赞成家长的过渡忧郁和不果断,这话真的有些矛盾,这里面的度真的很难把握。

可能是我比较2的性格,我有幸被2个园里的孩子亲睐过,他们喜欢和我玩,喜欢跟着我,哭着、笑着的时候都会粘着我。

面对他们那一串串的眼泪,我也手足无措过,不管你使用什么方法都无效。唯一能做的就是抱着他,让他哭,哭到不想再哭。

总而言之,3岁以内的孩子适应的时间要明显长于3岁以后的孩子。不管这个孩子家庭教育模式是否成熟得当,小小孩对于新环境的适应期之长,效果之慢,真的很磨练人。而对于一个送进幼儿园就什么都看不见只剩下揪心的妈妈来说,那折磨可想而知,最可怕的事莫过于你不能亲眼看见你所担心的事了。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类小小孩入园是利大于弊的。就是在祖父母过渡精心呵护下的孩子。

园里最小的一个孩子不到2岁,来园的时候两只手基本就不是他的。不会自己吃饭,连自己抓握都不做,因为把尿留下一些心理逆反的情况,因为强制断奶和离母留下恋物情况等等,他虽然会有严重的哭闹,但他也有很明显的进步。

从开始只哭到现在会笑着和你打招呼,说话也非常清晰;从不会用手,到现在自己吃饭甚至以抓饭玩当游戏;从只坐那抱着被哭到现在能自创一些游戏和大家玩,他的状态越来越好。

我想,他在幼儿园所得到的,在家里是永远不可能得到的,对于这样的孩子,送园是一件好事。

但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你想让孩子锻炼、独立、坚强,不要把希望寄托于幼儿园,可以从家里开始,让孩子既心情愉悦又得到合适的锻炼是最佳的。

再说3-4岁。

对于3-4岁的孩子,分离焦虑的情况就会明显好很多很多。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心智差不多已经趋于成熟,他们可以接受群体生活,不再把和父母暂时的分离当做一种难以逾越的鸿沟。

女孩的情况也会明显比男孩要好一点,男孩一般要达到女孩的水平要到3岁半以后或者更大一些。男孩也会哭,但是会识哄会容易被游戏或其他事情所吸引,会有情绪低落但较少有哭闹。

最初适应期也不过3天就会有明显好转,在花样众多的幼儿园生活游戏中,总会找到他们喜欢做的事,不会一天一直沉浸在伤心和忧愁中。

会提及爸爸或者妈妈,会说想他们,此时也会有忧伤的情绪,但不会持续很久。

总的来说,3岁以后多数孩子不会有严重的分离焦虑情绪,但有入园适应期,一般是7天-15天。在7天和15天的那一天,会突然好转,整个人像换了人一样,让人感到惊讶,而不是渐渐的,是突然的。

更大一些的孩子,一般是转园过来的,他们都有过幼儿园经历,完全不会有分离焦虑的状况。

而由于爱儿园的教育模式不同,他们从之前幼儿园所带来的生活模式,更多的不适应是体现在“不会玩”上的。

他们不太会自主游戏,不会创造性游戏,开始只会看不懂得加入,或者等待被邀请或者模仿才能进入角色。但一般几天后都会有所转变,时间的长与短与性格有关,不受其他因素影响。

其他生活起居都不会有不适应的情况。

下面说吃饭。
这也是家长挺关心的事,家长送孩子去幼儿园,其实挺关心孩子吃饭问题的,吃得饱不饱?不会自己吃饭会不会被老师数落?等等吧。

对此,我觉得家长大可放心,即使是分离焦虑严重到极点的孩子,基本都不会影响到吃饭。他们会哭,但是一样会吃饭,而且绝对会比在家吃得多。

这就是孩子,多差的情绪也不耽误吃。也许是哭的太累了,饿了,也说不定。最差最差的可能是哭闹真的影响到了吃饭,但一般孩子也不会让自己饿到第二顿,当然,幼儿园的老师也不会让孩子饿着。

所以,对于吃饭,父母大可放心只会比在家吃得多。

游戏。

小小孩除了哭的时候,都是可以自顾自的玩会儿。其他时候一般都是呆呆的坐着或者守在某个老师身边,等焦虑的情绪好转以后,可能会疯狂的玩,忘我的玩。

但他们不会有太多的时间和同伴一起,更多的时候是自己玩,和同伴有接触的时候,多半是在有冲突的时候。

而对于这样的冲突事件,我个人认为不管是在什么样的理念幼儿园,比起家庭生活的收获都是比较好的一方面。因为不管是哪样的幼儿园,不管老师的心态、理念、能力如何也不可能照顾到所有孩子的情绪,一些小的摩擦和纠纷往往就制造了更多的孩子自己去处理的机会,这一点在家庭育儿时很难做到。

即便是育儿理念很先进的父母也很难遇到同样理念的其他父母、同伴,在小区或者其他环境,受干扰的因素更多。

睡觉。

对于这一点,也是可以让父母放心的地方,一般幼儿园的孩子都比在家睡的好,和吃饭同理。
爱儿园有一个女孩2岁半,第一次入园,完全没有过哭闹的情况。吃饭睡觉都很适应,但即便是这样的孩子,如果你够仔细的分析,她们其实也是有分离焦虑的,只不过没有表现在哭和反抗这一方面。(也许她在家会哭,我们不得而已。)

她在园真的太乖了,不像一个2岁多的孩子,她会呆呆的,可以明显看出来情绪不高,我想她在家一定不是这样的,所以说,对于3岁以内的孩子,不管发育的多么好,都是会有分离焦虑的情况,只不过有的孩子性格内向有的外向,有的急躁有的慢热,有的发泄出来有的则闷在心里。

所以,我还是坚持的认为,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再把孩子在家多留半年或者1年,那么入园真的不是首选。有些适应的过程和锻炼完全可以再等等。

关于幼儿园老师。

要首先排除那些不靠谱的、确实心理有些扭曲的老师。我相信大多数幼儿教师是很优秀的,很善良的。情绪不好难免,但大多数老师本质都是好的,没有一个幼教是抱着虐待儿童的心理和目的去学习幼教课程的,不是么?

咱拿公立幼儿园一个小班为例,标准配置一个班25-30个孩子(某些很火爆的幼儿园会超编到30-35),3个老师,火爆的幼儿园都会招满,不会有空额。这3个老师里面其中有一个是生活老师,生活老师每天忙的可以说是四爪朝天,平时看孩子的活她基本就没时间插手,主要靠另外2个老师。

试想一下35个孩子,2个老师,一个老师17个孩子,工作强度有多大可想而知。当然老师有老师自己的方法,但即使这样她也不可能随时随地照顾到所有孩子的情绪,不可能时时刻刻保持平和的心态,这是人之常情。

给老师送金送银不如送理解和关心,而这个理解并不是口头上的。要真的从心里理解对方,当孩子遇到一些小状况的时候,首先,真的不要和老师喋喋不休。

当一个人真的烦透了对方的时候,送什么也很难修复情感上的裂痕。我们虽然是交钱送孩子到老师那里的,但和老师的关系应该尽量走的像朋友,而不是主仆。

当然,此建议是基于排除了某些真的已经变态了的人。。。对于网络上那些令我们毛骨悚然的幼儿园虐待案,我只能说:社会乱了,人心坏了。。。
今天有时间继续说。
很多父母和老师(尤其是传统园的老师)认为新入园的孩子哭泣是一种假象,只是一种撒娇而已。
所以,对于孩子的哭闹多半以不理睬为主,更严重的会把孩子单独关到一个小房间以求得这个始终哭闹的孩子不要影响正常教学,很多正规幼儿园已经没有曾经可怕的“小黑屋”。但把孩子长时间的单独关起来,对于心理上的伤害也等同于小黑屋,更要命的是这样一种管理方式被树立成有效手段人人效仿,代代传扬。

孩子新入园的哭闹,尤其是在父母面前的哭闹当然有一些表演的成分,但更多的意思表达还是出于真情实感。当一个人突然间被放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心理的恐惧和不安是需要时间去平复的,而对于一个孩子,这样一种考验是艰巨的或者说不是他能承受的,他能做的只有哭。

而老师所表现出的漠不关心甚至是一种遗弃的方式更让孩子恐惧。
当一个孩子新入园以后表现得不但不能适应幼儿园生活,还要说怕去幼儿园怕某个老师的时候,家长一定要特别注意了,孩子一定是在幼儿园接受到了不恰当的管理。绝不是因为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适应性差很多,一定是他遭遇了足以击垮他的事。

幼儿园的新生活,孩子不单单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规律。重要的是孩子需要时间重新建立新的安全感,当一个新入园的孩子开始跟随某一位老师的时候,说明已经建立起对这位老师初步的好感和安全,也正是已经适应幼儿园生活最明显的特征。

但一个孩子怎么才能对一个那么陌生的老师信任呢?如果一个老师像妈妈,或者一个老师比妈妈还要温柔体贴,那么这样一种信任便更快建立。孩子也许不需要你的无微不至,因为他会说:我自己来。孩子也许也不需要你时时刻刻哄着他吃饭吧,睡觉吧,玩游戏吧。。因为他有决定自己此时此刻要做什么的权利。但所有孩子都是需要陪伴的,需要理解的,尤其是一个新入园的小孩。

给最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那个爱哭的小孩更多照顾和更多的爱是巳申挂在嘴边对我最多的提醒。

孩子喜欢某个老师或者不喜欢某个老师都是有道理的,在爱儿园谁屁股后边的跟屁虫多,是一种骄傲,因为那是孩子对你的认可,孩子是不会说谎的。当然,巳申的跟屁虫自然是最多,哪个孩子看不见她都要不停的问:兔妈妈呢?

入园特别不适应的孩子除了年龄小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自理能力相对较差。那些自理能力相对很好的孩子,哪怕是小于3岁,也可能比那些自理能力差的大一点的孩子可以更快的适应新生活。

一个自理能力差的孩子表现得什么都不会做或者什么都不感兴趣是一种表象,而内在的心里有自卑和懦弱的成分。所以,这样的孩子反而更接受不了责罚、命令、训斥和冷面孔,那样会使得他更自卑更懦弱更缩手畏脚,更难以适应幼儿园这样一种社会性的群体生活。

但可悲的是中国的传统教育,不管是老师还是父母很多人都坚定的认为,把孩子扔进大海里就一定会学会游泳,对于这样的孩子就一定要狠一点才可以。。。

当然,更多的传统幼儿园也因为班里孩子太多,老师真的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手把手的带着那些自理能力较差的孩子,有些必要的引导被命令性指导方式所取代。而更多的家庭又把第三代养的很糟糕以后才想起来要送到幼儿园锻炼一下,在家娇生惯养的孩子不舍得“狠心”锻炼,扔到幼儿园后则开始“狠心”的完全信任幼儿教师可以把孩子变得坚强独立。

而面对传统教育模式,和那些在幼教中互相传教的被称之为可以立竿见影的“毁人”管理方式,很少有家长能用心思考到底是孩子不能适应幼儿园,还是这个幼儿园根本不适合你的孩子。


高级催乳师 国际母乳会互助指导

白银长老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宝宝生日
2010-08-28 
帖子
20822 
  祸 你还真不闲着 又跑这混来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线上讨论】快开学了,大家做好准备了吗?快来分享入园前的准备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