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豆
- 7030
- 昵称
-
- 经验值
- 7185
- 在线时间
- 460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5-19
- 积分
- 7645
- 精华
- 0
- UID
- 5956275
      
- 宝宝生日
- 2008-08-29
- 帖子
- 1453
|
我家妞四岁半了,我打算等她五岁左右开始学珠心算。个人觉得其实目前的各种课程在某种程度上来讲都是有利有弊的,关键是看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下面是我在网上看到的珠心算的利弊,给姐妹们参考吧。
宝宝学习珠心算的利弊博弈
四大好处:
珠心算的价值: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与经常锻炼手指活动有密切关系,而操作算盘的动作则更快且更加细致和微妙,更符合这个原则。国内外许多教育研究专家认为珠算式心算是珠算的高级阶段,更有助于开发智力。
因为人类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左脑)主要是掌管说、写、计算等有关推理、思考、判断的理论功能。右半球(右脑)主要是掌管空间构造的描、写、模仿、想象等形态的知觉能力或有关情操的音乐能力。珠算式心算的过程,是一种综合性的思考和运动的结合。计算时,需一边瞬间记数,一边虚珠映像,一边模拟拨珠,一边珠像内化,它激化思维力、记忆力、注意力、空间想象力等来完成运算任务,因此珠算式心算进行时,需要左右两半脑协同活动。也就是说珠算式心算是开发智力的金钥匙。
一、符合宝宝听觉视觉的发展和运动规律。
宝宝的特点是好玩、好奇、认识事物直观。学习珠心算时,算盘这种具体、直观、形象的计数,算数工具对初学的宝宝来说,既是教具,又是学具,也是玩具。当他们接触到算盘时,珠拨则数出,珠动则数变,好似做游戏,有乐趣和吸引力,可以培养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算盘示数计数简单明快,它以珠学数,以档定位,层次分明;加中有减,减中有加,乘除互逆,算理算法清晰明了,宝宝易学好记。此外,珠心算教育中耳听、眼看、口读、手动、闪电般的计数报数和数珠互译等动作,都符合宝宝听觉视觉的发展和运动规律,因而容易被宝宝接受。
二、启发了宝宝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宝宝的另一特点是好动、好胜。学习珠心算时,宝宝们时而读数、报数,时而打算盘,时而进行听算、看算,时而回答结果,还穿插分组竞赛,看谁报数快、算得准、使宝宝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学习的主动地位。珠心算这种适合宝宝特点的教育方法,启发了宝宝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在动中学,培育了大脑机能,使宝宝变得更加聪慧。
三、一科优秀,多科受益。
我国各地珠心算教育的实践证明,学习珠心算的宝宝与未参加学习的宝宝,大脑的灵敏程度有显著差别。学习珠心算宝宝计算的快速性、观察的瞬时性、记忆的牢固性、想象的丰富性,均优于其它宝宝。教师和家长普遍反映,学了珠心算,宝宝变得聪敏了,不仅数学课的成绩优异,而且语文、自然等课程成绩也优于其他宝宝,出现了“一科优秀,多科受益”的连锁效应。剖析这种现象,如果说数学课成绩优异,归功于学了珠心算,掌握了熟练的计算技巧,那么各课兼优就只能从通过学习珠心算开发提高了人脑潜能中去寻找答案了。
四、培养良好的情感
宝宝在学习珠心算时,不但可以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产生民族自豪感,更可在学习时养成认真、严谨、不怕吃苦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自信心。能精力集中独立做成一件事是宝宝的最大乐趣。
四大坏处:
一、先阶段宝宝学珠心算的目的有问题。大部分的宝宝学珠心算的目的是冲着能获奖,在生活上有攀比项而去的,这就违背了珠心算最初的原则以及影响了宝宝的正确认识;
二、算法与先阶段算法统一性不高。众所周知,珠心算的计算方法是从高位到低位,即从左到右,而竖式计算是从低位到高位,即从右到左。不言而喻,两者存在一定的冲突。
三、宝宝的耐性问题。学珠心算较枯燥,宝宝很难坐得住,且需要家长在课后能复习练习,否则课程跟不上。珠心算课程的紧密联系性很强,上一堂颗没掌握,下一堂课就跟不上以致形成,恶性循环
四、思维惯性模式的形成。由于珠心算是在珠算纯熟的基础上在脑子里打算盘,而后形成条件反射,直接心算得出结果的一种速算法,因此,要学好珠心算,首先必须熟练掌握珠算。这就会使一些已经会简单加减心算的宝宝由于无法熟练进行珠算,在脑中形成不了珠象图而导致无法进行珠心算。小学学习的数学是从低位到高位的运算方式,而珠心算却恰好与小学教学相反,先计算高位,再算低位,这种相悖的计算方式会不会对宝宝的学习造成影响?”有家长担心,宝宝学过珠心算后,只会机械地运用形象思维来运算,养成了相对比较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事实上,这种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小学教数学的陈老师认为,“珠心算”的学习往往是弊大于利,因为珠心算养成的快速准确的计算能力也需要大量的练习来完成,这种简单的重复训练难免会带给宝宝烦躁厌倦的情绪。 既然教育专家将小学安排为数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肯定是有科学道理的,幼儿时期可将重点放在培养数学兴趣上,如果对于接受能力弱的宝宝,很容易混淆其思维,学习造成后期小学数学的困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