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喜羊羊@tj 于 2012-11-27 10:53 编辑
大家看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吧! 不要把启蒙教育和“提前学习”混为一谈。否则会导致走两个极端:早早逼孩子学习功课,令孩子厌学和大脑迟钝;或什么也不让孩子学习,误失启蒙教育的良机。前一种情况很好理解,这些年已出现了太多这样的情况,家庭、幼儿园都急于把小学的课程灌注到孩子头脑中,上学前就学会拼音、100以内加减法……这种错误,人们已开始有所警觉,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有些人却走到另一个极端,孩子在学龄前什么也不学。
我接触过一位“海归”,她接受了“玩耍就是教育”这样一种理念,就什么也不让孩子学习,只让他玩,甚至不把孩子送幼儿园,担心幼儿园会教孩子认字、学拼音。孩子在家里除了摆弄玩具、和老人逛菜市场,就是看电视。结果上小学后,孩子学习非常吃力,很快表现出厌学和自卑。分析这位家长的做法,她把学习和快乐对立起来,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她让孩子在学龄前完全没有智力生活,所以后来孩子在学习上的吃力几乎是必然的。
把学习和快乐对立起来,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错误认识,其实这两者完全不对立。人的天性是爱学习的,如果学习没有急功近利地奴役孩子,它就是好的。一个背了100首唐诗的孩子就肯定不如一个只背了10首唐诗的孩子快乐吗?数量说明不了什么。诗歌是如何背会的,在什么心情下背会的,孩子的感觉如何,这才是判断的标准。
当下人们对“启蒙教育”的否定,来源于词语造成的概念误读,“启蒙教育”和“提前学习”事实上是性质相反的两种东西。前者激活了孩子的脑力,后者只是往大
脑中灌输了一点知识;对未来学习的影响,前者是推动力,后者很可能成为阻力——这里面的分水岭,就是整个学习过程是否伴有愉快的情绪体验,是否激活了孩子的兴趣。在启蒙教育的问题上,形式不重要,感觉才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