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首页234567891011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回复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70 | 浏览: 8414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宝宝生日
 
帖子
24 
家长经常听到一个比喻:“学英语就像盖房子,单词就是砖头瓦片,语法就是房屋结构,单词加语法,就盖起英语的房子”。因此,一些家长期望给孩子找到背单词的办法,以为孩子苦背单词,苦学语法规则,就能掌握英语。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宝宝生日
 
帖子
24 
 但是,死记硬背单词语法,是费力不讨好。我见过一些小学生,认认真真背单词,一边背,一边还使用词根法、词缀法、谐音法、象形记忆法等等辅助记忆方法。小孩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表扬。但要注意一点,单词是有脾气的,单词是有弹性的。从背单词,到掌握单词,就像从认识一个人,到了解一个人,中间要有一个过程。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宝宝生日
 
帖子
24 
比如,孩子今天认识“马”这个单词。但是,到什么时候才算掌握“马”这个单词?那就是,孩子在翻书的时候,读到过“乘坐马车”、“马马虎虎”、 “修理马达”、“马到成功”,孩子通过阅读,反复看到“马”在不同语言环境下出现,看到“马”的各种搭配组合,才有可能掌握“马”这个词。没有大量阅读,光背一点单词,意义不大。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宝宝生日
 
帖子
24 
杨绛先生说过,掌握单词就像交朋友。这是一个很妙的比喻。背5个单词,就像认识5个人,光拿花名册,死记硬背这5个人的名字,意义不大。但是,如果我能和这5个人朝夕相处,自然会加深对他们的了解,自然就记住了他们的名字。

  就这个比喻,我想提一句“词汇附带习得”,这个理论是1987年由3名国外学者提出来的。“词汇附带习得”对我们的启示,就是学习者专心阅读的时候,虽然没有刻意记单词,但却记住了单词。孩子津津有味阅读Harry Potter的时候,单词不知不觉就记住了。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宝宝生日
 
帖子
24 
另外,孩子阅读一整本书,还有一个特别的好处。作家写一本书的时候,必然会重复使用一些单词和句型结构,所以孩子阅读一整本书,前面见到的单词、句型结构,后面读的时候,会再次见到,自然而然强化了记忆。所以说,单词量大的孩子,都是读书读出来的。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宝宝生日
 
帖子
24 
我再说说语法,语法是人工总结的语言规则,是语言中最枯燥的部分,是最容易挫伤孩子学习兴趣的部分。语法是有必要学的,但是学好语法,有一个前提,孩子先要有大量语言接触。孩子学英语的重心,应该放在语言上,而不是放在语法上。孩子学的是英语,而不是学英语的规则。孩子应该learn English, 而不是learn about English,就像孩子学游泳,应该进到水里玩,而不是一直在岸上学习枯燥的游泳理论。比如,香港小学6年级英语全港测评,翻开试卷,里面没有一道语法选择题,却有一首20行的英文诗。
  其实,语法是隐含在语言里面的,我们只要大量接触原汁原味的英语,附带就能掌握语法。这就是语法内隐式学习。“内隐”的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瑞博1965年首次提出的。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宝宝生日
 
帖子
24 
孩子大量阅读漂亮的英语,孩子英语自然就很漂亮。在最高意义上,英语教学是培养一种趣味,培养孩子对英语的审美。单词、句型、语法,只有在文学作品里,才附着万千气象。孩子学英语,不可以沉闷。孩子学英语,应该是自身需要之满足,而不是满足别人的需要。仅仅是背单词、扣语法、做卷子,不去亲近文学,就像孩子们不去辽阔的草原,欣赏鹰击长空之美感,孩子们整天关在狭窄屋子里,盯着老鹰的标本

Rank: 3Rank: 3Rank: 3

宝宝生日
2009-04-18 
帖子
16 
我也说说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对孩子提要求改为去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培养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才 ...
快速回复
上一页首页234567891011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