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更新,hoho~~
3还没尝试就说要放弃的孩子,该怎么教导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大象。即使再凶猛的野兽,在大象庞大的身躯前,都不由得吓退几步。在野兽眼中如此庞大、可怕的动物,人类是如何驯服的呢? 在大象还小的时候,人们就把它拴在桩子上。 在前几周,力气还不够大的小象会使出吃奶的力气,想要挣脱掉拴在它身上的铁链。但不论怎么挣扎,都以失败告终。 在连续3~4周的时间里,小象几次想挣脱的计划都泡汤了。慢慢地,它便开始觉得无论自己怎么做,被困在这里已经是无法改变的事实。等到几年以后,小象长成了大象,即使力气已经大到可以挣脱铁链了,但因为脑子里无法逃脱的想法已经根深蒂固,所以也不会再有任何逃脱的想法,就这样被彻底地降伏了。 持续的失败,所导致的结果是——即使具备了成功的条件,也被脑子里的固有想法打败,从而选择放弃。这样的情况被称为“习得性无助”。 为了说明习得性无助的效果,我们用小狗来做个实验。 著名的积极心理学专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博士,把3只小狗关在笼子之后,通过观察电击后小狗的反应,试图了解这三只小狗的心理现象。 先来看A组的小狗,我们适当地给它轻微的电击,无论它怎么做,电击都不会停止。 (图1) 而对B组的小狗,在我们给它轻微电击的时候,只要它撬动一个木头的杠杆,电击效果就会马上停止。 (图2) 最后,C组的小狗,我们完全没有给它施加任何的电击。 (图3) 接下来,马丁博士把已经在那种状态中持续了24个小时的小狗们放进了另一个笼子里。笼子中间有一堵矮墙,矮墙把笼子分成了两个空间。在笼子的一边对小狗进行电击, 小狗只要跳过矮墙就可以摆脱电击。 (图4) 实验结果表明,之前有摆脱电击经验的B组小狗,和一点电击都没有体验过的C组小狗都会越过矮墙,跳到可以逃避电击的另一边。而之前经历过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摆脱电击的A组小狗,则完全没有要逃离笼子的意图。它们选择了彻底放弃挣扎,沮丧地待在原地,默默地承受。 (图5) 更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就算除去笼子里的矮墙,用各种方式告诉A组的小狗,走到另一边就可以免受电击的折磨,但A组小狗似乎已经完全放弃了摆脱困境的想法,很习惯、很安稳地待在原地承受电击。 (图6) A组小狗因为被之前的持续电击所影响,依据过去的经验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所以即使看到能摆脱的希望,也会认为终究不过又是一次无谓的挣扎。 习得性无助的人在遇到失败或是挫折的时候,对成功的期盼比一般人低,认为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自己没努力,而是深深地觉得事实就是这样了。 你的孩子有过在尝试之前就选择放弃的情况吗? 如何改变这种情况? 首先,可以通过实现一些比较简单的小目标,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即使孩子失败了,有些灰心丧气,做父母的也要以鼓励为主,通过一次次小小的成功,帮助孩子逐渐树立起自信心。 告诉孩子,在这个变化无常的世界上,过去的失败,绝不代表永远的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