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反思意识和控制能力都还没有形成,他们更容易受到暗示和兴趣的支配。成人以为把孩子的缺点写出来,张贴在眼前,孩子就会经常自我提醒,理性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这种想法是太不了解儿童的特点了。而且,凡是来她家的人都会看到这张纸,这么多缺点挂在墙上,也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所以我提醒这位朋友,何必把孩子不想示人的一面钉到墙上。纸上只写优点不写缺点,只记“功”不记“过”,效果会更好。 她担心地问我,孩子有很多坏毛病想让她改,那怎么办,难道这样写下来给她提个醒不好吗?我说,当然可以提醒,但要换种说法,要把孩子所有的“过”变成“功”来说,即首先从家长的意识中就要“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比如孩子不好好练琴,总要家长提醒才去练,你不可以记下“练琴不自觉”,而要看到孩子至少天天去练了,就记下“能坚持每天练琴”;接下来她还是偷懒,不想练够一个小时,你不可以记下“没弹够一小时”,而要记下“虽然只练了四十分钟,但弹得很有进步”;她发现弹四十分钟你也接受了,接下来一段时间就每天只弹四十分钟。你于是先回避时间问题,记下“练琴很认真,水平在慢慢提高”——就是说,从孩子的不是中,总能找到值得表扬的地方,总给孩子良性暗示和正面刺激。这样下来,孩子慢慢地就会获得成就感,把为时间而练琴,改成为技能而练。当她不再和家长对抗,心里真正想要练好一首曲子时,她是不在乎多弹一会儿少弹一会儿的;而且认真练半个小时的成绩会好于磨洋工一个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