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豆
- 891
- 昵称
-
- 经验值
- 891
- 在线时间
- 183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6-1-8
- 积分
- 1072
- 精华
- 0
- UID
- 47169909
 
- 宝宝生日
- 0000-00-00
- 帖子
- 178
|
关于素质教育的问题,其实大家不用掐架,因为真正是一家一个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有个说法是这样,教育的选择和家庭所处的阶层有关。当然中国现在阶层不十分固化,那可以理解为家长所掌握的社会资源,说白了就是钱、权、社会地位。
最底层的家庭,家长所掌握的社会资源非常少,孩子最适合应试教育,比较典型的就是衡水中学那种近乎军事化管理、纯粹应试的学校。只要把孩子送进这样的学校,家长就不需要再多费心,全听学校的,好好考试,考出高分,走出乡村。
中间阶层的家庭,掌握一定的社会资源,对孩子除了要求分数,也有了更多的期望。要学习好,要能歌善舞有兴趣爱好,要爱运动会社交等等。这样对应的学校,是培养一个优秀人才的学校。但是人才是什么,是能比普通人更加适应社会机器,是一颗比别人更好的螺丝钉,是批量化产品当中瑕疵更少的那个。在这样的学校,需要家长大量的配合。
而高阶层的家庭,掌握充分的社会资源,他们不会期待孩子将来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因为这是唾手可得的。他们所需要的教育不是批量化生产而是个性化定制,把孩子培养为去挑选螺丝钉的人。他们不会关注孩子考了80分还是100分,他们更在意的是孩子是否能独立做出更好的判断。可以说孩子的未来发展,几乎完全取决于家庭的社会资源,即便孩子烂泥扶不上墙,也比普通中产过得舒服得多,而如果孩子个人优秀,那未来不可限量。
可见随着阶层上升,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是越来越强的,教育的应试意味是越来越弱的。而这三种不同情况的家庭,是无法互相理解彼此的。认为追求素质教育就考不上985、211,这和认为皇帝拿金锄头犁地没什么区别。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为孩子找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就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