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首页91011121314151617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回复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183 | 浏览: 22973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宝宝生日
2009-02-28 
帖子
2438 
卧铁

卧铁,是埋于内江(微博)“凤栖窝”处的淘滩标准,也是内江(微博)每年维修清淘河床深浅的标志。相传李冰建堰时在内江(微博)河床下埋有石马,作为每年淘滩深度的标准,后来演变为卧铁。


DSC_0321_看图王.JPG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宝宝生日
2009-02-28 
帖子
2438 
丁宝桢,晚清名臣,(1820年—1886年)字稚璜,贵州平远(今织金县)牛场镇人。淮军名将,曾任江海关监督、山东巡抚、四川总督等职务。丁宝桢是晚清洋务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在台湾推动了电报、煤矿等民用企业开发。1886年死于四川总督任上,葬于济南。丁宝桢先后治理黄河和四川都江堰,被称作古代水利专家。至今都江堰仍然树立着丁宝桢的雕像。

DSC_0327.JPG





关于宫保鸡丁的来历,一般认为和丁宝桢有关,有三种传说:

一说:丁宝桢原籍贵州,清咸丰年间进士,曾任山东巡抚,后任四川总督。他一向很喜欢吃辣椒与猪肉、鸡肉爆炒的菜肴,据说在山东任职时,他就命家厨制作“酱爆鸡丁”等菜,很合胃口,但那时此菜还未出名。调任四川总督后,每遇宴客,他都让家厨用花生米、干辣椒和嫩鸡肉炒制鸡丁,肉嫩味美,很受客人欢迎。后来他由于戍边御敌有功被朝廷封为“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其家厨烹制的炒鸡丁,也被称为“宫保鸡丁”。

二说:丁宝桢来四川,大兴水利,百姓感其德,献其喜食的炒鸡丁,名曰“宫保鸡丁”。

三说:丁宝桢在四川时,常微服私访。一次在一小肆用餐,吃到以花生米炒的辣子鸡丁,叫家厨仿制,家厨以“宫保鸡丁”名之。


折叠“宫保”

其实是丁宝桢的荣誉官衔。于是他发明的菜由此得名“宫保鸡丁”,也算是对丁大人的纪念了。

时过境迁,很多人已不知“宫保”为何物,就想当然地把“宫保鸡丁”写成了“宫爆鸡丁”,虽一字之差,但却改变了纪念丁宝桢的初衷。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宝宝生日
2009-02-28 
帖子
2438 
本帖最后由 果果CUI 于 2016-1-20 19:58 编辑

张松银杏

西游记里的人参果树!距今已经有1700多年历史了,这颗银杏树雌雄同体,阴阳合一,每年银杏硕果累累,是离堆公园价值连城的宝贝。


DSC_0332.JPG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宝宝生日
2009-02-28 
帖子
2438 
本帖最后由 果果CUI 于 2016-1-20 20:17 编辑

过了这道索桥,走几步就可以观看著名的宝瓶口了。

DSC_0346.JPG



宝瓶口,是湔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 离堆上有祭祀李冰的神庙伏龙观

DSC_0358.JPG




DSC_0338.JPG




李冰父子率领民众,仅开凿宝瓶口工程,就用了整整8年时间。在没有ZHAYAO、没有电钻、甚至连钢钎都没有的战国末年,用大火烧红岩石,再用来自岷江上游的雪山之水泼浇巨石,用冰火相激的自然之法,使坚硬的岩石纷纷断裂。这让我们不仅惊叹古代先人以无比的坚韧战胜了这旷世艰难,更惊叹他们两千多年前自然科学观的智慧高度。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宝宝生日
2009-02-28 
帖子
2438 
江水翠绿,景色如画。

DSC_0365.JPG





DSC_0370.JPG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宝宝生日
2009-02-28 
帖子
2438 
本帖最后由 果果CUI 于 2016-1-20 20:30 编辑

继续前行,来到飞沙堰。



DSC_0378.JPG



飞沙堰是都江堰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它的主要作用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飞沙堰真是善解人意、排人所难,将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石,甚至重达千斤的巨石,从这里抛入外江(主要是巧妙地利用离心力作用),确保内江通畅,确有鬼斧神工之妙。

"深淘滩,低作堰"是都江堰的治水名言。淘滩是指飞沙堰一段、内江一段河道要深淘,深淘的标准是古人在河底深处预埋的"卧铁"。岁修淘滩要淘到卧铁为止,才算恰到好处,才能保证灌区用水。低作堰就是说飞沙堰有一定高度,高了进水多,低了进水少,都不合适。

飞沙堰溢洪道:"泄洪道"具有泄洪徘砂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 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

,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 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宝宝生日
2009-02-28 
帖子
2438 
又过了一条石桥,来到人字堤。顺着人字堤前行,左手是外江,正值枯水季,浅浅的水面倒影着远处的层叠的群山,又一幅水墨画。

DSC_0381.JPG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宝宝生日
2009-02-28 
帖子
2438 
外河河滩的卵圆大石头。

DSC_0384.JPG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崔果果游记(24):【龙达杯—旅行日记NO.34】开启熊猫之旅,六 ...
快速回复
上一页首页91011121314151617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