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59 | 浏览: 6023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宝宝生日
 
帖子
2528 

每月论坛之星 筑家男神

effe 发表于 2014-7-2 09:15
购房人来购买产权,这个比较困难。因为购房人要一次性买入,还要再买产权,需要花两遍钱。两相比较,还不如 ...


花两遍钱?不知道你是怎么比较的。。。

第一遍,** 60W+
第二遍,购买产权的费用是2W左右。。

差距这么大,怎么能放在一起比较。。而且我现在购买产权的费用,也将来会加在**上的。。我就补卖60W了。。我直接62W了。。不都一样吗?

点评

effe  其实就一个中心思想:对于卖方来说,公产房可能就2个人能买的起,私产房可能有30个人能买的起,你算算哪个能卖上价去?  发表于 2014-7-2 09:49
effe  如果你将来想卖的话,现在还是买产权的好。将来买房的人能增加10倍还不止。比如能用公积金买房的,办不了公益贷的都可以买,买方多了,价就高了  发表于 2014-7-2 09:47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宝宝生日
2010-09-25 
帖子
656 
回复 小满弟弟 的帖子

第一:按公产房是可以购买产权的。第二:买公产房,需要一次性支付,能一次性支付上百万的人不多,能一次性支付得起的,未必买个老旧公产房;即使公益贷,贷款利率上浮1.1倍,而且需要现金还贷,公积金用不了。而且将来买公产房的产权的价格就高了,比如今年买2万即可,明年可能4万才能买。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宝宝生日
2012-01-06 
帖子
1696 
我不会买的。买了就会算我的套数。就打算一直持有。什么时候可以卖的时候。什么时候由购房人来购买产权。 ...
聪明人的选择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宝宝生日
2012-01-06 
帖子
1696 
我家是公产,和平的学片,正打算卖呢,如果买产权后算私产了,税费就贵,不然要5年后才能卖,那7月份以后买 ...
亲如果马上想卖,那就让买房直接买产权的好,这样对方购买成本低一些,你自己提前把产权买了,对方未必敢买你房了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宝宝生日
2010-09-25 
帖子
656 
花两遍钱?不知道你是怎么比较的。。。

第一遍,** 60W+
如果你将来想卖的话,现在还是买产权的好。将来买房的人能增加10倍还不止。比如能用公积金买房的,办不了公益贷的都可以买,买方多了,价就高了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宝宝生日
2012-01-06 
帖子
1696 
购房人来购买产权,这个比较困难。因为购房人要一次性买入,还要再买产权,需要花两遍钱。两相比较,还不如 ...
由购房者买产权的话,算首套购房,是先买直管公产房承租权,再买公产房转私产权,这样总成本要比直接交易带营业税的私产房成本低得多.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宝宝生日
2010-09-25 
帖子
656 
花两遍钱?不知道你是怎么比较的。。。

第一遍,** 60W+
其实就一个中心思想:对于卖方来说,公产房可能就2个人能买的起,私产房可能有30个人能买的起,你算算哪个能卖上价去?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小编关注】直管公房8月1日前购买有优惠,会引起公产房购买热潮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