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豆
- 48358
- 昵称
-
- 经验值
- 61499
- 在线时间
- 457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2-12-18
- 积分
- 61499
- 精华
- 20
- UID
- 3837181
  
- 宝宝生日
-
- 帖子
- 12226
|
本帖最后由 mysh807 于 2013-12-2 19:22 编辑
第二天下午,所有的课程终于讲授完了,推开所有的应酬,终于可以出去逛逛了。打车来到了温州市中心的开太百货,在开太的旁边有一条小街巷叫做纱帽河巷,虽然巷子非常狭窄,但人来人往的,想必有他独特之处。和温州人当地人打听才得知纱帽河巷的来历。
纱帽河的历史颇为悠久。宋代曾名“双桂坊”,因宋哲宗时此地有王公辅、王公彦兄弟俩同时考取进士而得名。清代改称纱帽河并沿用至今。
关于纱帽河名称的来历,在温州有两种说法:
一是源于地理地貌。旧时,温州老城街巷四通八达,且不少店铺、住宅“前街后河”,颇具江南水乡特征。纱帽河一带原有一河,其河床形状犹如古代的官帽(俗称乌纱帽),故名之。
二是源于民间一传说。相传本地有位吴姓县令,因办事公正深受百姓爱戴。一次,他受理一件高官公子强抢民女的案子,在公堂上不惧权势,严厉惩处狂徒并教训了他四十大板。此举大快民心。不料,当他回府休息时,家人奉上一封落款为当朝王大人的书信。里面写着这么一首诗:“早闻威名吴老兄,秉公办事果不同。四十大板结冤案,令期进京赏头功。”县令吟罢,深知今天惩处恶霸已得罪王府,但他毅然上京去领此“头功”。翌日一早,辖地父老得知此事纷纷恭候吴府门口拱求免往。吴县令面对父老感动不已,当众摘下乌纱帽扔入河中,告别而去。而这顶乌纱帽一直浮在水面,待吴县令已被削职为民的消息传来后才慢慢沉入水底。百姓痛心万分,遂袭其清正之义,将此河定名为“纱帽河”。后因人口繁衍,此地已成街巷,巷名则以河为名,仍称纱帽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