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7 | 浏览: 2841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宝宝生日
2011-07-25 
帖子
1418 
1
发表于 2018-1-8 11:45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kelrey 于 2018-1-8 11:56 编辑

其实一直以来,认识我的盆友都知道我是往“佛系”母后上发展的一员,旅行基本靠腿儿,小病买点小药儿,把娃落在托管班,作业写不写都是自己的事儿.....
自从小伙子上了一年级,从幼儿园时期的关注身心健康,就多了一样要关注学习了。觉得比以前年龄大了,到冬季,班里同学纷纷“倒下”,他还每天欢天喜地去上学,感觉还挺幸运,结果。。。。
12月21周四,下了围棋课,因为这两天有点咳嗽,班里的孩子们也有很多被“流感”击倒的,所以接他的时候,顺手摸了一把头,感觉跟我手心一样温度,心想,得,估计是也中招流感了。回家一量体温,果然,38.3,明儿在家歇了吧。这个冬天的流感十分厉害,而且容易出现反复,所以就做好了可能周末会反复的心理准备(后来想想,也是碰巧了,不然一反复立刻就能知道不对劲)
周五下午,去社区医院验了个血,一切正常,大夫也说是流感,所以就回家多喝水,补充维生素,多休息。周五的晚上和周六一早,他的体温都在39度上下,但是因为好几次流鼻血,姥爷不放心,非要去大医院看看,所以起床就弄着他去了中医一副属,挂了耳鼻喉看。耳鼻喉大夫说,就是因为鼻黏膜太薄了,再加上发烧,所以流鼻血,没什么大问题,开了喷雾和滴鼻液,让保持鼻黏膜湿润。(后来怀疑,就这一次看病,中招的,因为流感还未痊愈免疫力太低)
周六下午到家,烧退了,之后周日一天都未再发烧,心里还挺高兴,觉得可能流感就这么抗过去了。结果到了周日晚上,体温又反复到了37.5,当时家里人也都觉得,这次的流感就是容易出现反复,不行的话明天再去看看。
周一一早,体温上到了38.5,决定还是去社区医院验个血,看看有没有合并其他。我们这边社区医院有个挺有名的“李奶奶”,一般孩子有病都会先去找她,号还挺不好挂,七点半去挂号,就已经排到了40多号了。
化验结果显示,血项一切正常,结论还是流感。。在这儿我挺想吐槽下李奶奶的那个看诊的诊室的,灯光昏暗,家长又都挤在里面,很多时候会造成看不清病人体貌特征的问题。当时李奶奶说小伙子好像有点皮疹,但是看来看去,结论是可能是流感引起的过敏,让回家吃奥司他韦,得去药房买。
周一晚上,姥姥说皮疹好像比白天明显了,本着慎重的原则,去了一中心急诊,大夫看了皮疹说,是过敏,进行了抗敏的肌肉注射,还开了口服液。
回家后,还是按流感进行护理,体温超过39度就吃退烧药,吃了退烧药体温就会降到38度,最低降到37.4.体温一降下来,小伙子得精神就变好了,胃口也不错。
因为周围的好几个同学或朋友,都反应说这次孩子流感就是爱反复,并且烧得很高,时间比较长(最久得达7天),所以我也觉得这个是正常现象,多喝水,按时吃药。一直到周三晚上,小伙子得体温最高达到了40.5,自己口述“热成干儿”了,用温水洗了个澡,又喂了退烧药,体温降到38.3.
周四一早,又去了社区医院李奶奶那里,这次的血项显示,白细胞高达22万,C反应43。李奶奶看完说,这得吃头孢了,开了希刻劳的处方,让去药店买。又看了皮疹,看了嗓子(小伙子一直没有嗓子疼的症状),说嗓子不化脓,也没有杨梅舌,还让回家观察,看肛门处有没有蜕皮(怀疑川崎病)。。
上午回家后,小伙子躺在那,我坐在旁边(唉,佛系母后也不淡定地请假了),越看他脸上的皮疹,越觉得像一种古老的传染病。。“猩红热”,这种病皮疹的态势,会出现“口周苍白圈”,说白了,就是口唇周围没有皮疹,面部其他部位全面皮疹,因此口周会出现一个类似圆圈儿一样的白。于是,便立即带着小伙子,向儿童医院奔发了。。。
因为儿童医院内科人特别多,所以我们选择挂了皮肤科。下午四点到的,基本上马上就看上了。大夫看了面部皮疹,身上的皮疹,也看了嗓子,然后说,马上去传染病医院,怀疑是猩红热。这里普及一下,水痘,腮腺炎,猩红热这种,儿童医院都不收治,都要去第二人民医院(传染病医院)进行确诊和治疗。
于是,我们就来到了传染病医院,并在当晚确诊,是一种冬春季节高发于珠三角地区的“古老”传染病——猩红热。
这里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个病吧:(来自于百度)
猩红热(scarlet fever)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称之为“烂喉痧”。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经由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由皮肤伤口或产道感染。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宝宝生日
2011-07-25 
帖子
1418 
接上段
临床表现
潜伏期2~5天,也可少至1日,多至7日。
1.前驱期
大多骤起畏寒、发热,重者体温可升到39℃~40℃,伴头痛、咽痛、杨梅舌、食欲减退,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婴儿可有谵妄和惊厥。咽红肿,扁桃体上可见点状或片状分泌物。软腭充血水肿,并可有米粒大的红色斑疹或出血点,即黏膜内疹,一般先于皮疹而出现。
2.出疹期
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的症状之一。多数自起病第1~2天出现。偶有迟至第5天出疹。从耳后,颈底及上胸部开始,1日内即蔓延及胸、背、上肢,最后及于下肢,少数需经数天才蔓延及全身。
典型的皮疹为在全身皮肤充血发红的基础上散布着针帽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手压全部消退,去压后复现。偶呈“鸡皮样”丘疹,中毒重者可有出血疹,患者常感瘙痒。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部可见皮疹密集呈线状,称为“帕氏线”。面部充血**,可有少量点疹,口鼻周围相形之下显得苍白,称“口周苍白圈”。
病初起时,舌被白苔,乳头红肿,突出于白苔之上,以舌尖及边缘处为显著。2~3天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并可有浅表破裂,乳头仍突起,称“杨莓舌”。
皮疹一般在48小时内达到高峰,2~4天可完全消失。重症者可持续5~7天甚至更久。颌下及颈部淋巴结可肿大,有压痛,一般为非化脓性。出疹时体温更高,皮疹遍布全身时,体温逐渐下降,中毒症状消失,皮疹隐退。
3.恢复期
退疹后一周内开始脱皮,脱皮部位的先后顺序与出疹的顺序一致。躯干多为糠状脱皮,手掌足底皮厚处多见大片膜状脱皮,甲端皲裂样脱皮是典型表现。脱皮持续2~4周,不留色素沉着。
4.类型
(1)普通型 在流行期间95%以上的患者属于此型。临床表现如上所述。有咽峡炎和典型的皮疹及一般中毒症状,颌下淋巴结肿大,病程1周左右。
(2)轻型 表现为低热或不发热,全身症状轻,咽部轻度充血,皮疹少、色淡、不典型,可有少量片状脱皮,整个病程2~3天,易被漏诊,近年来多见。
(3)中毒型 全身中毒症状明显,高热、剧吐、头痛、皮疹可呈片状或出血性淤斑,甚至神志不清,可有中毒性心肌炎及周围循环衰竭、化脓性脑膜炎、中毒性休克、败血症等。此型病死率高,目前很少见。
(4)脓毒型 咽颊局部黏膜坏死形成溃疡,有脓性假膜。可引起各种化脓性并发症和败血症,如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乳突炎、颈淋巴结炎等,已罕见。
(5)外科型或产科型 病原菌由创口或产道侵入,局部先出现皮疹,由此延及全身,但无咽炎,全身症状大多较轻。

1.周围血象
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升高,白细胞计数可达(10~20)×109/L,中性粒细胞可达0.8以上,胞浆中可见中毒颗粒,有化脓性并发症者更高。出疹后血象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占5%~10%。
2.病原学检查
咽试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培养可有溶血性链球菌生长。用免疫荧光法检查咽拭子涂片可进行快速诊断。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宝宝生日
2011-07-25 
帖子
1418 
先传两张小伙子急性期皮疹的图,当时出现了典型的“口周苍白圈”
来自[移动wap版]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宝宝生日
2011-07-25 
帖子
1418 
本帖最后由 kelrey 于 2018-1-8 13:03 编辑

这里要补充一下,在猩红热确诊的第二天,我便通告了学校。虽然分析的结果是,小伙子应该是因为看流鼻血从医院交叉感染得上的,但是作为传染病,必须通告学校。
第二点就是,我们是在使用了抗生素满七天,解除隔离后,才去了血研所儿童医院等,并且全程戴口罩。也算是自觉遵守公民义务吧。。。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宝宝生日
2011-07-25 
帖子
1418 
补一下皮疹脱屑及手部大面积蜕皮的片儿……
来自[移动wap版]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中招“古老”传染病,佛系母后遭遇焦心两周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