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41 | 浏览: 3661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帖子
41 
接着更新,hoho~~

3还没尝试就说要放弃的孩子,该怎么教导
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大象。即使再凶猛的野兽,在大象庞大的身躯前,都不由得吓退几步。在野兽眼中如此庞大、可怕的动物,人类是如何驯服的呢?
在大象还小的时候,人们就把它拴在桩子上。
在前几周,力气还不够大的小象会使出吃奶的力气,想要挣脱掉拴在它身上的铁链。但不论怎么挣扎,都以失败告终。
在连续3~4周的时间里,小象几次想挣脱的计划都泡汤了。慢慢地,它便开始觉得无论自己怎么做,被困在这里已经是无法改变的事实。等到几年以后,小象长成了大象,即使力气已经大到可以挣脱铁链了,但因为脑子里无法逃脱的想法已经根深蒂固,所以也不会再有任何逃脱的想法,就这样被彻底地降伏了。
持续的失败,所导致的结果是——即使具备了成功的条件,也被脑子里的固有想法打败,从而选择放弃。这样的情况被称为“习得性无助”。
为了说明习得性无助的效果,我们用小狗来做个实验。
著名的积极心理学专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博士,把3只小狗关在笼子之后,通过观察电击后小狗的反应,试图了解这三只小狗的心理现象。
先来看A组的小狗,我们适当地给它轻微的电击,无论它怎么做,电击都不会停止。

1.jpg

(图1
而对B组的小狗,在我们给它轻微电击的时候,只要它撬动一个木头的杠杆,电击效果就会马上停止。

2.jpg

(图2
最后,C组的小狗,我们完全没有给它施加任何的电击。

3.jpg

(图3
接下来,马丁博士把已经在那种状态中持续了24个小时的小狗们放进了另一个笼子里。笼子中间有一堵矮墙,矮墙把笼子分成了两个空间。在笼子的一边对小狗进行电击,
小狗只要跳过矮墙就可以摆脱电击。

4.jpg

(图4
实验结果表明,之前有摆脱电击经验的B组小狗,和一点电击都没有体验过的C组小狗都会越过矮墙,跳到可以逃避电击的另一边。而之前经历过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摆脱电击的A组小狗,则完全没有要逃离笼子的意图。它们选择了彻底放弃挣扎,沮丧地待在原地,默默地承受。

5.jpg

(图5
更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就算除去笼子里的矮墙,用各种方式告诉A组的小狗,走到另一边就可以免受电击的折磨,但A组小狗似乎已经完全放弃了摆脱困境的想法,很习惯、很安稳地待在原地承受电击。

6.jpg

(图6
A组小狗因为被之前的持续电击所影响,依据过去的经验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所以即使看到能摆脱的希望,也会认为终究不过又是一次无谓的挣扎。
习得性无助的人在遇到失败或是挫折的时候,对成功的期盼比一般人低,认为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自己没努力,而是深深地觉得事实就是这样了。
你的孩子有过在尝试之前就选择放弃的情况吗?
如何改变这种情况?
首先,可以通过实现一些比较简单的小目标,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即使孩子失败了,有些灰心丧气,做父母的也要以鼓励为主,通过一次次小小的成功,帮助孩子逐渐树立起自信心。
告诉孩子,在这个变化无常的世界上,过去的失败,绝不代表永远的失败!


乐乐

高 三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宝宝生日
2011-04-12 
帖子
1107 
学习学习了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帖子
41 
4称赞的时候,不要一边夸奖一边唠叨
知名心理治疗师柯西尼(R.Corsini)博士在纽约的一所监狱里工作,有一天一位患者找到他。
几天后就可以获得假释的他,想亲自来感谢柯西尼大夫给他提供的莫大帮助,并且想告诉柯西尼大夫,他本人在这段时期发生的变化。
但柯西尼对这个犯人却没有什么特殊的印象。
如这位犯人所说,长时间的心理咨询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和行为。但是,柯西尼仔细查阅了这两年来的心理咨询档案记录,除了IQ测试,他从没和这个犯人打过交道。
于是,柯西尼问他是不是认错了人。
柯西尼只好问他当时自己说了什么话。
“老师,您说我的IQ很高。”这就是犯人的回答。
就像这个例子所表明的那样,他人的话语对人的性格、自尊会起到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父母几乎等同于他的整个世界,这样重要的人对他说的一句赞扬的话或是一个鼓励的行为,一定可以增加他的自信心。
标签效果就是证明这一理论的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1.jpg

(图1
将捣蛋鬼、倒霉鬼、惹事鬼的标签分别贴在孩子的身上,并且反复几次,孩子就会对自己有一种否定性的认知,也会为自己描绘出一幅否定性的自画像,并按照这个形象来表达自己。

2.jpg

(图2
所以,对于孩子来说,让他觉得自己是个不错的人,时刻给予他带有肯定性的赞赏,给他贴上肯定的标签,是不可忽略的事情。
虽然孩子听了诸如“最棒了”、“真善良啊”这样简单的称赞就会很开心,但具体应该因为孩子的哪些行为而去鼓励、称赞他,是需要父母好好了解的问题。
在夸奖孩子行为的同时,将他所作所为的具体细节也一起放入夸奖的内容中来,对于孩子去理解为什么被夸奖,以及正确地引导孩子的行为有着积极的意义。

3.jpg

(图3
称赞的时候不要一边夸奖一边唠叨,这一点格外需要注意。

4.jpg

(图4
夸奖孩子的时候,就只夸奖,用发自内心的表情、语言以及行动向孩子传达妈妈此刻对的他赞许之意。
每个孩子都想从自己喜欢的人那里得到称赞和肯定。
根据孩子做出的行为来夸奖他,发自内心、带着感情地去表扬他,孩子的大部分行为就会往好的方面发展。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宝宝生日
2012-02-19 
帖子
555 
学习了,期待更新哦
晨晨妈

高 二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宝宝生日
2011-04-26 
帖子
574 
推荐首页呢,很不错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帖子
41 
\(^o^)/~谢谢大家!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帖子
41 
5如何缓解孩子面对,失败时的压力
孩子和家长一起玩“抽积木”的游戏。
在游戏里,规定孩子只能用一只手,父母不能伸手帮助孩子,但可以提出建议。在规定的时间内,如果孩子可以从下面抽出积木并能往上再码11个的话,就给他一个奖品。
虽然孩子和父母都很认真,但结果还是失败了。没有拿到奖品的孩子,非常郁闷。
如果您是这个孩子的父母,面对孩子这样的情绪,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上面的实验是与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约翰•高特曼(John Cottman)博士自创的“情绪训练”(emotion coaching)相关的一项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来观察孩子在没有达成目标时受到的压力,还有父母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应对。
根据研究,可以把父母们的解决方法总结为以下四种。

1.jpg

(图1
所谓的忽略型,就是父母不将这次失败给孩子带来压力的事情当回事,讲些别的话题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但是忽略掉不代表就不存在了。如果孩子的情绪没有表达出来,心里还想着失败的事情,对减轻压力就没有多大的帮助。

2.jpg

(图2
压抑型的父母会很理智地分析失败的原因,给孩子提出建议,孩子也都接受了。但是这样的方法,阻碍了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感情交流,只有教导和被教导,时间长了孩子的压力反而会增加。

3.jpg

(图3
放任型的父母为了体谅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说了很多理解的话,但没有告诉孩子应该怎么面对这种情绪。这样的方法,虽然和压抑型比起来可以起到一些缓解压力的作用,但终归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像这些忽略和压抑孩子感受的方法,虽然没有否定孩子的意思,但是因为没有正视孩子失败后的心情,所以问题也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特别是忽略型的父母,对孩子感觉的忽视,会让孩子觉得是自己没有做好造成父母的冷落,这样会导致孩子失去自信。

4.jpg

(图4
放任型的父母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孩子的感觉,虽然有一些进步,但是没有给出怎么面对这种感觉的方法,所以孩子还是会持续停留在挫败感中找不到出口。

5.jpg

(图5
那么,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到底是什么呢?

6.jpg

(图6
所谓的情绪训练型,起初的表现和放任型一样,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感受孩子的心理。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帖子
41 

7.jpg

(图7
但是,与放任型不同的是,不要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而是引导孩子,让他自己找到缓解这种心情的方法。这样做,不但会消除孩子的压抑情绪,孩子也会因为学到了缓解压力的方法,从而加深与父母间的关系。
高特曼教授的实验告诉我们,这种情绪训练型的家长教育出的孩子,更能在社会中或是学习中健康地成长。

8.jpg

(图8
孩子们在面对自己的感情,还有该如何去转换这种情绪的问题上,用俗话来说,还是个嫩手。

9.jpg

(图9
孩子不知道该拿这些陌生的情绪怎么办,所以,身为父母的我们就要懂得先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下他的感受,然后再指导他应对的方法。孩子找到合适的方法后,
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就可以自己应付了。

10.jpg

(图10
这个时候,用心听听孩子在说什么,然后站在孩子的立场想想他现在是什么样的情绪,这种方式才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小坎坷。

11.jpg

(图11
在让孩子理智地思考或是在找寻方法之前,先帮孩子整理一下思路,让他冷静下来,不管什么情况,孩子都需要一个情绪上的缓冲过程。

12.jpg

(图12
父母与其帮孩子想出解决的方法,不如按照这种步骤,用心听听孩子的想法,然后引导他自己思考方法、解决问题。如果在沟通过程中,发现孩子选错了方法的话,可以给他一些提示,但如何解决问题的决定权还是要交给孩子,父母只能辅助性地帮助他找到更合适的方法。
其实,这些所谓的情绪训练方法虽然有效,真心地与孩子交流,努力地去理解孩子,才是最最有效的方法。
看到孩子闷闷不乐,是不是真的想帮助他呢?那么就先从了解孩子的心情入手吧。所有的方法、教程,都比不上一颗真正想理解孩子的爱心。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帖子
41 
6   用惩罚的方式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要把握好正确的时间点
但凡有点教育理念的人都知道,不问青红皂白抬手就打的体罚方式是不正确的。
【体罚的副作用】
1.
孩子在犯错后只想着怎么逃跑或是避开。

1.jpg

(图1
体罚通常不会让孩子反省自己的过错行为,更多的时候会为了逃避体罚而假装表现知错的态度。
2. 因为害怕父母而产生不满。

2.jpg

(图2
总是打孩子的父母,会让孩子因为觉得害怕而产生逃避的心理,有时也会产生反抗行为。
3.
攻击性变强。

3.jpg

(图3
脑子中一旦形成做错事就要挨打的概念,在与别的孩子相处时,如果别人犯错或是不合他心意,他也会做出攻击行为。
很多专家都在讲体罚所带来的种种副作用,很多家长也认可了专家的观点。不过,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时候惩罚也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

4.jpg

(图4
怎么做才能最有效地管好孩子呢?
一旦做错事,马上纠正

5.jpg

(图5
如果想用惩罚的方式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要把握好正确的时间点,最好在这个错误的行为还处于正在进行中的时候。因为当下正在做的事和受到处罚的强烈冲击,会让孩子印象深刻。如果事情已经过去,想对孩子之前的行为进行纠正的话,
就要对孩子说清楚,究竟是因为他的什么行为而要受到惩罚。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帖子
41 
惩罚的时候,要果断一些
声音大、力度强的惩罚往往比轻声细语来得有效果。

6.jpg

(图6
但话又说回来,如果惩罚力度过大的话,就会变成我们刚开始提到的例子那样,起到反效果。

7.jpg

(图7
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反复强调显然不是个好方法。

8.jpg

(图8
当父母已经确定孩子知错了的时候,还揪着错误不放,反复强调孩子的错误,只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在遇到需要惩罚孩子的情况时,没完没了的唠叨、训斥和强度过大的惩罚都是不可取的方法。
如果真的需要通过处罚来指出、纠正孩子的错误,就要果断一些,马上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
惩罚也要讲究一致性

9.jpg

(图9
如果想用惩罚的方式纠正孩子的某些行为,就要讲究惩罚的一致性。如果惩罚还是不惩罚都是看妈妈心情的话,时间长了,孩子在做一些可能会让大人生气的事情前,就学会了先看看妈妈的心情如何,再选择做出哪种程度的行为。

10.jpg

(图10
在不惩罚的时间里,做一个温和包容的父母如果总是一副冷冰冰的面孔,在你对孩子生气的时候,提出的意见也很难被孩子接受。如果平时态度温和,生气的时候说的话,才更有可能被孩子接受。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这些小测试让你更懂自己的孩子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