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75 | 浏览: 6836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东东妈妈

初 一

Rank: 11Rank: 11

宝宝生日
 
帖子
630 

第二章

称赞对孩子不再有用了吗(上) 在心理疗法中,从不会对孩子说:“你是个好孩子。”或者“你很棒。”判断和评价性的赞扬都是要避免的。为什么?因为那样没有用,那些话会使孩子产生焦虑,助长孩子的依赖性,唤起孩子的防御心理,对培养孩子自立、自我指导、自我控制的能力以及不受外界看法影响的品质没有帮助。他们需要依赖自己内心的激励和评价。孩子需要免受评价性赞扬的压力干扰,这样孩子才不会总是向其他人寻求认可。 称赞对孩子不再有用了吗? 有时,孩子的不当行为会发生在完全意料不到的场合。 这是感恩节周末过后的星期一的早上,一家人正开车从匹兹堡回纽约的家。在车子的后座上,六岁的伊凡静静地坐在那里,陷入了沉思,像个天使。他的妈妈心里想,应该表扬他一下。当他们驶入林肯隧道时,她转过身对伊凡说:“伊凡,你真是个好孩子,你乖极了,我为你骄傲。” 片刻之后,伊凡拿出一个烟灰缸,把里面的东西一个个扔向爸爸妈妈,烟灰和烟蒂不停地扔过来,就像原子尘一样。交通很拥挤,一家人都堵在隧道里,被烟灰呛得无法呼吸。伊凡的妈妈恨不得杀了他,而最让她心烦的是她刚刚夸过他。她问自己:称赞对孩子不再有用了吗? 几个星期之后,伊凡自己说出了他那么做的原因。在回家的路上,他一直都在考虑如何摆脱他的弟弟,他的弟弟正靠在爸爸和妈妈中间。最后他冒出了一个念头,如果车从中间折断,他的爸爸和妈妈会没事,但是他的弟弟会被切成两半。就在这时,妈妈夸他乖,这样的夸奖让他觉得很惭愧,于是他就不顾一切地表现出自己不配那个夸奖的样子来。他看了看四周,看到了那个烟灰缸,于是后来的事情就立刻发生了。 夸奖就好吗? 大多数人相信夸奖可以建立孩子的自信,让他们有安全感。但是,实际上,夸奖可能导致紧张和行为失当。为什么会这样?许多孩子经常会有针对家庭成员的破坏性愿望,当父母跟孩子说“你真是个好孩子”时,他可能无法接受,因为他对自己的想法是完全不同的。在他自己看来,他希望妈妈消失,或者希望哥哥下个星期在医院里度过,这样的他可没法说是“好孩子”。事实上,夸奖越多,他的不端行为可能就越多,因为他想显示出他的“真我”。父母们经常说就在刚刚夸了孩子乖之后, 他们就开始变野了,好像就是为了反对赞扬似的。行为不端可能是孩子对于自己的公众形象表达自己的保留态度的一种方式。 如果孩子被称赞聪明,那么他很可能不大愿意接受负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这种情况并不反常,因为他们不想冒险而失去高分。相反,如果对孩子付出的努力进行夸奖,那么他们可能对于艰难的任务会更加坚持不懈。 令人满意和令人不快的称赞 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绝不能随意用药。使用强效药有一定的标准,需要谨慎小心,标准包括时间和剂量,需要谨慎小心是因为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对于精神药物的施用也有同样的规则。最重要的一条规则就是:只能夸奖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要夸奖他们的品性和人格。 当孩子打扫了院子之后,说他辛苦了,或者院子看上去多么棒啊,只有这样的评论才是平常的、自然的,而夸他是个多好的人几乎毫无相干,也不适宜。赞美的话语应该让孩子看到他的成绩的真实情况,而不是他品格的扭曲变形。 下面就是一个让人满意的有关称赞的例子:八岁的朱莉很努力地把院子打扫干净了,她用耙子把树叶耙拢,把垃圾运走,并且把工具重新摆放好。妈妈很感动,对她的努力和成绩表示了感激和欣赏: 妈妈:院子原来太脏了,我不相信一天就可以把它收拾干净。 朱莉:我做到了! 妈妈:院子里原先都是树叶和垃圾,还有其他东西。 朱莉:我把它们都打扫干净了。 妈妈:一定费了你很大劲! 朱莉:是的,我确实费了很大劲。 妈妈:现在院子好干净啊,看着都开心。 朱莉:它现在很漂亮。 妈妈:你愉快的笑容告诉我你很自豪,谢谢你,亲爱的。 朱莉(灿烂地笑着):不客气。 朱莉妈妈的话让朱莉为自己的劳动感到高兴,为自己的成绩感到骄傲。晚上,她迫不及待地等父亲回来,就是为了向他显示一下干净的院子,好在心里再次重温一下对出色工作的骄傲。 与此相反,下面对孩子品格的赞美之辞是无益的: “你真是个好女儿。” “你真是妈妈的好帮手。” “没有你,妈妈该怎么办呢?” 这样的评价可能会吓着孩子,让他们感到不安。她可能觉得自己离一个好女儿还差得远呢,配不上这样的称呼。因此,她可能会决定马上减轻自己的负担,用行为不端来坦白,而不是不安地等待曝光自己原来是个骗子。对品格的直接赞美就像直射的阳光,让人很不舒服,很刺眼。当一个人听到别人赞美自己出色、像天使一样可爱、慷慨大方、谦恭有礼时,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她觉得需要至少否认部分赞美。在公共场合,她无法站起来说:“谢谢,我接受你的赞美,我是出色的。”私下场合她也无法这么说,因此她必须拒绝这样的赞美。她无法在心里坦白地对自己说:“我是出色的”、“我是很好的”、“我是坚强的”、“我是慷慨的”或者“我是谦逊的”。她可能不仅仅是反对这些赞美,很可能还会对赞美她的人产生不好的想法:如果他们觉得我这么棒,那么他们一定不太聪明。   
东东妈妈

初 一

Rank: 11Rank: 11

宝宝生日
 
帖子
630 
给孩子指导而不是批评 批评和评定性的称赞是双刃剑,两者都是在给孩子下判断。为了避免下判断,心理学家不会发表批评意见影响孩子,而是指导孩子。在批评孩子时,父母会攻击孩子的人品和性格。而指导孩子时,我们陈述问题以及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不会针对孩子本人发表任何观点。 当八岁的玛丽不小心打翻了她的果汁时,她的妈妈平静地说道:“我看到果汁打翻了,我们重拿一杯果汁来吧,还要拿一块海绵。”她站起来,把果汁和海绵递给女儿。玛丽抬起头来看着妈妈,既松了口气,又有点怀疑。玛丽低声说:“哎呀,谢谢你,妈妈。”她把桌子抹干净,妈妈还在一边帮她。妈妈并没有说什么严厉的、批评的话,也没有说一些无用的忠告,她说:“我当时想说‘下次小心点’,但是当我看到她善意的沉默,看到她多么感激时,我就什么都没说了。” 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当时并不是教训肇事者人品的合适时机,应该先处理事情,而不是人。 想像一下,你正开着车,和心爱的人在一起,这时你转错了一个弯,如果她或他说:“为什么转错了?你没看见路标吗?刚才那儿有一个很大的路标,任何人都能看见。”她或他这么说有用吗?那时候,你会感到爱意绵绵吗?你会不会对自己说我要提高我的驾驶技术和阅读能力,因为我要取悦我的爱人?或者你打算和颜悦色地回应吗?怎样才是有益的?一声充满同情的叹息:“哦,亲爱的,多失望啊!”或者只是简单一句信息:“从这儿起,十一英里处有一个出口。”
东东妈妈

初 一

Rank: 11Rank: 11

宝宝生日
 
帖子
630 
出问题时要回应,而不是反应 在许多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激烈争吵有一个规律的、可预见的顺序。孩子做错了什么事,或者说错了什么话,父母对此作出无礼侮辱的反应。孩子则以更糟糕的言行来回答。父母再反击,高声恐吓,或者横暴地处罚。 一天早晨,早餐时间,七岁的纳撒尼尔在玩一个空杯子,他的父亲在看报纸。 父亲:你会打碎它的。你总是打碎东西。 纳撒尼尔:不会的,我不会打碎它的。 就在这时,杯子掉到地上摔碎了。 父亲:你就大声哭吧。你真是个笨蛋,屋里所有的东西都被你打碎了。 纳撒尼尔:你也是笨蛋,你打碎了妈妈最好的盘子。 父亲:你居然叫你父亲笨蛋?你太没礼貌了! 纳撒尼尔:你也没有礼貌,是你先叫我笨蛋的。 父亲:你不许再说话!马上站起来回你自己的房间去! 纳撒尼尔:来啊!逼我啊! 这种对其权威的直接挑战激怒了父亲,他一把抓住儿子,狠狠地打了一通。在试图挣脱时,纳撒尼尔把父亲推到了一扇玻璃门上,玻璃碎了,割伤了父亲的手。看到血,纳撒尼尔慌了,他跑了出去,直到深夜才回来。全家人都心烦意乱,那天晚上没有人能睡好觉。 纳撒尼尔是否得到教训以后不再玩空杯子,跟他得到的关于自己和父亲的消极教训比,后者对他更重要一些。问题是,这场战争是必然发生的吗?可以避免吗?或者可以用一种更聪明的方法来处理这样的事件吗? 看到儿子玩杯子,父亲可以拿走杯子,然后给他一个更适合玩的东西,例如一个球。或者当杯子打碎时,他可以帮助儿子处理玻璃碎片,顺带说一些像“杯子很容易打碎,有没有想过这么小一个杯子居然能弄得这么乱?”之类的话。 这种和气的话会让纳撒尼尔很惊讶,可能会为他闯的祸产生歉意和赎罪心理。在没有呵斥,没有巴掌的情况下,他甚至可能会在心里思考,并自己得出结论:杯子不是用来玩的。 小意外,大价值。从一些小意外里,孩子可以学到很宝贵的教训。孩子需要从父母那里学会分辨什么是仅仅让人不愉快、让人讨厌的事情,什么是悲剧和灾难。许多父母对打碎了一个鸡蛋的反应就像打断了一条腿似的,对窗户被打碎的反应就像心被敲碎了一样。对于一些小事,父母应该这样跟孩子指出来:“你又把手套弄丢了,这很不好,很可惜,不过这不是什么大灾难,只是一个小意外。” 丢失了一只手套不需要发脾气,一件衬衫扯破了,也无需像希腊悲剧里那样让孩子自己动手解决。 相反,发生小意外时,是传授孩子价值观念的好时机。八岁的黛安娜把她戒指上的诞生石弄丢了,她伤心地哭了起来,她的父亲看着她,平静而坚定地说:“在我们家,诞生石不是那么重要的。重要的是人,是心情,任何人都可能弄丢诞生石,但是诞生石可以重新替换。你的感受才是我最关心的。你确实喜欢那个戒指。我希望你能找到合适诞生石。” 父母的批评对孩子是没有益处的,它只能导致气愤和憎恨。而更糟的是,如果孩子经常受到批评,他们就学会了谴责自己和别人;他们学会怀疑自己的价值,轻视别人的价值,学会怀疑别人,导致人格缺陷。 十一岁的贾斯汀保证给家里洗车,但是他忘了。最后他才想起来,试图做好工作,但是已经来不及了,没有完成。 父亲:儿子,这车还需要再洗洗,特别是车顶和左边。你什么时候能做? 贾斯汀:我可以今晚洗,爸爸。 父亲:谢谢你。 贾斯汀的父亲并没有批评贾斯汀,而是告诉了他一些事实,语气没有丝毫的不敬和贬低,这让贾斯汀能够完成他的活,而不会对父亲生气。想像一下,如果贾斯汀的父亲批评了他,试图教育他,贾斯汀的反应会有什么不同呢? 父亲:你洗了车了吗? 贾斯汀:洗了,爸爸。 父亲:你确定? 贾斯汀:我确定。 父亲:你居然说你洗了?你就是敷衍了事,你从来都这样。你只想玩,你觉得你能这样过一辈子吗?你要是工作了,还是像这样草率马虎,连一天都干不了。你不负责任,你就是这样的人! 芭芭拉九岁,她妈妈不知道该如何不使用批评去回答女儿。 有一天,芭芭拉从学校回来,激动地抱怨说:“今天什么倒霉的事都让我遇上了。我的书掉进了水坑里,男生不停地作弄我,运动鞋也被人偷了。”她的妈妈没有给予女儿同情,而是劝诫她,批评她:“为什么什么事都让你遇上了?你为什么就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你怎么了?”芭芭拉哭了起来。怎么才能让芭芭拉感觉好受点呢?要对她不顺利的一天报以同情的承认:“哦,亲爱的,你这一天一定过得糟糕透了!”
东东妈妈

初 一

Rank: 11Rank: 11

宝宝生日
 
帖子
630 
辱骂会伤害孩子 辱骂性的字眼,就像一根根毒箭,不应该用在孩子身上。当一个人说“这把椅子很难看”时,这句话对椅子毫无影响,它既不会觉得受辱,也不会觉得尴尬。它还是那样,完全不顾加在它身上的形容词。但是,当孩子被说难看、愚蠢或者笨拙时,这些话会对孩子造成影响,他们的身体和心灵都会有反应,厌恶、愤怒、憎恨就这样产生了,报复的幻想出现了,于是就可能发生一些让人不高兴的举止,一些惹麻烦的行为。口头抨击会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会让孩子和父母都很不愉快。 当一个孩子被说成笨拙时,他的第一个反击可能是:“不,我不笨。”但是,大多数情况不是这样,他可能会相信父母的话,认为自己的确是一个笨拙的人,如果他碰巧绊倒或跌倒,他可能在心里对自己大声说:“你真是笨手笨脚的!”从那个时候起,他可能会避开需要灵活性的事情,因为他确信自己太笨拙了,无法成功。 如果老师或父母不断重复说一个孩子愚蠢,渐渐地,孩子就会相信,他会认为自己的确是愚蠢的,然后就会放弃智力上的努力,认为避免愚蠢的方法就在于避开比赛和竞争。他的安全感依赖于不去努力,他生活的座右铭变成:“如果我不去试,我就不会失败。” 父母对孩子说了很多否定、贬损的话,而没有意识到这些话的伤害和破坏性的后果,这多么让人惊讶啊!举个例子: “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就是个麻烦,他什么也不是,从来就是个麻烦。” “她就像她妈妈一样,固执,随心所欲,我们完全无法控制她。” “她只知道给我,给我,但是她从来不会满足,不管你给了她多少。” “那个可爱的小家伙完全占据了我生活的每一分钟,他不需要负责任,我必须像鹰一样地盯着他。” 不幸的是,孩子们会把这些话当真,特别是小孩子,他们依靠父母来告诉他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能成为怎样的人。对孩子来说,培养对自己的信心需要听到或者无意中听到对他们的积极评价。 对于许多父母来说,指出孩子的错误比指出他们的正确要容易得多,这很具有讽刺性。但是,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自己有信心,我们就需要利用每个机会强调他们积极的一面,避免使用贬低性的言辞。
东东妈妈

初 一

Rank: 11Rank: 11

宝宝生日
 
帖子
630 
一致的交流:让言语和心情相符 孩子会急躁,会发怒。我们努力尝试忍耐和理解。不过我们还是会不可避免地大发脾气,可能是对孩子的房间:“你甚至连住在猪圈里都不配!”说出之后又非常后悔,于是试图道歉:“我不是那个意思,你适合住在猪圈里。” 我们相信忍耐是一种美德,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如果它要求我们在生气的时候假装平静,要求我们言行不一致,要求我们的行为隐藏我们真实的感觉,而不是反应我们的感觉,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忍耐就不是美德。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一直被教导不要表露自己真正的情感,当我们在严重的混乱中不动声色时,我们感到非常骄傲。有些人把这个称作忍耐。 但是孩子从父母那里需要的、感激的是符合心情的反应。他们希望听到反应父母真实心情的言语。 在父母发怒时,孩子为了保护自己,愤慨地说出最有力的谴责:“你不爱我。”这样的话,即使是一个很小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也不是不寻常的。“但是我当然爱你!”父母生气地大叫,使得心情和言语不相符,无法让孩子相信。父母在生气的时候是不会感觉到爱的。孩子把“爱”抬出来,把父母送上了被告席的位置,非常聪明地把争吵的焦点从他身上转移到了父母身上。 只有那些同意自己在生气时感觉不到爱的父母才会回应孩子的指责,而不是一味辩解:“现在不是讨论爱的时候,现在讨论的是什么让我这么生气。” 父母越生气,孩子要求的保障就越多,但是用生气的语调表达爱是起不到安慰作用的,它不会让孩子感觉被爱,只能让他产生困惑,因为他听到的不是充满爱意的话,而是沙哑的声音里传达的愤怒。对孩子来说更有用的是,要让他知道,父母的愤怒不会带来自己被抛弃的后果。失去爱的感觉只是暂时的,一旦怒气平息了,爱自然会回来。
东东妈妈

初 一

Rank: 11Rank: 11

宝宝生日
 
帖子
630 
如何处理我们自己的愤怒 在我们自己的童年时代,没有人告诉我们如何处理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愤怒情绪。我们受到的教育让我们对自己的愤怒感到内疚,在表达愤怒时有一种罪恶感。我们相信愤怒是不好的,愤怒并不只是不好的行为,它还是一种重罪。对待我们自己的孩子时,我们努力忍耐,事实上,忍得太久,迟早我们必然会爆发出来。我们担心自己的怒气会伤害孩子,所以我们忍着,就像一个潜泳者屏住呼吸一样。但是在这两种情况下,忍耐力都是相当有限的。 愤怒,就像普通的感冒一样,是种周期性复发的麻烦。我们可能不喜欢它,但是我们无法忽略它。我们可能很了解它,但是无法阻止它的发生。愤怒发生后的后果和情形都是可以预见的,但是它看上去总是那么突然,意想不到。而且,尽管发怒的时间可能持续的不长,但在当时看来彷佛会没完没了似的。 当我们发怒时,我们的行为就像完全失去了理智,我们对孩子说出的话,做出的事,哪怕是在打击敌人时都会犹豫一下。我们大喊大叫、辱骂、抨击。当这一切结束时,我们会感到内疚,我们郑重地决定,以后绝不重复这样的行为了。但是,愤怒会无可避免地再次来袭,破坏了我们良好的愿望。我们再一次猛烈攻击那些我们为了其幸福愿意献出生命和财富的人。 而试图不再生气的决心不但没用,甚至更糟糕。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火上加油。愤怒就像飓风,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你不得不承认,而且还要准备好。安宁的家庭,就像希望中的和平的世界,并不是依靠人性中突然的善的改变,而是依靠周密计划的程序,可以在爆发前有系统地减轻紧张情绪。 精神上健康的父母并不是圣人,他们能意识到自己的愤怒,并且重视它,他们把愤怒当成一种信息资源,是他们关心孩子的表示。他们的言语和他们的心情一致,他们不会隐藏自己的情绪。下面这件事就说明了一个母亲在释放她的怒气时是如何鼓励合作的,而不是辱骂或羞辱自己的女儿。 简十一岁,一回到家都大叫:“我无法打棒球,我没有衬衣!”她的妈妈可以给女儿一个可行的建议:“穿那件宽松的上衣。”或者,如果希望提供帮助,她可以帮助简找一件衬衣,但是简的妈妈没有这样做,而是决定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我很生气,我真的很生气。我给你买了六件棒球衬衣,你不是放错了地方,就是丢了。你的衬衣应该放在你的抽屉里,这样,当你需要的时候,你就知道该到哪儿找到它们了。” 简的妈妈表达了她的愤怒,但是没有辱骂女儿。她后来说道:“我一次也没有提过去的牢骚,没有翻旧帐,我也没有提到我女儿的名字,我没有说她是没有条理的人,也没有说她不负责任。我只是描述了我的心情,以及以后该怎么做才能避免不愉快。” 简的妈妈的话帮助简自己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她马上跑到朋友家里以及体育馆的衣帽间去找放错了地方的衬衣。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父母的愤怒也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事实上,在某些时刻,不生气并不会给孩子带来好处,反而给孩子一种漠不关心的感觉,因为那些关心孩子的人很难做到一直不生气。不过这并不说明孩子能经受得住愤怒和暴力,只是说明孩子们能够理解这样的愤怒:“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对于父母来说,愤怒是一种代价很高的情感,为了物有所值,没有益处的话,还是不要随便发怒的好。发怒不应该招来更多话,药物不应该比疾病更糟糕。怒气应该以某种方式表达出来,这种方式应该能够使父母得到一定的解脱和轻松,给孩子一些启示,对任何一方都不应该有副作用。因此,我们不应该在孩子的朋友面前痛责孩子,这只能让他们的行为变本加厉,从而让我们怒火更盛。我们并不想引起或者延长愤怒、违抗、还击和报复。相反,我们希望孩子能够理解我们的观点,让阴云消散。
东东妈妈

初 一

Rank: 11Rank: 11

宝宝生日
 
帖子
630 
发怒的三个步骤 在平静时期,让自己做好应付紧张时刻的准备,应该承认下面的事实: 1、我们接受这个事实:在跟孩子打交道的时候,我们有时会发脾气。 2、我们有权生气,而不必感到内疚或者羞愧。 3、除了安全考虑,我们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感觉。只要我们不攻击孩子的人品或者性格,我们可以表达我们的愤怒。 这些假设应该列入处理愤怒的具体步骤中去。处理激动的情绪的第一步是给它们明确的定义。这可以提醒相关的人改正或者采取预防措施。这样做的第一步是使用人称代词“我”:“我觉得讨厌。”“我觉得被激怒了。” 如果简短的陈述和拉长着的脸并没有起效果,那么采取第二个步骤。在表达时加强愤怒的强度: “我生气了。” “我很生气。” “我非常非常生气。” “我气极了。” 有时,仅仅表达出我们的感受(不用解释原因)就能让孩子停止不端行为。但是,有时候,可能需要采取第三个步骤:解释我们生气的原因,说出我们内心的想法,以及我们希望的行为。 “当我看到鞋子、袜子、衬衫、运动衫扔到满地都是时,我很生气,生气极了。我真想打开窗户,把这一摊乱七八糟的东西扔到大街上去。” “看到你打你的弟弟,我很生气,心里面像有团火在烧,我绝不允许你再伤害他。” “看到你们所有的人一吃完晚饭就冲出去看电视,把那些脏兮兮的盘子,油腻腻的锅留给我时,我非常愤慨!气得我简直七窍冒烟!我真想把所有的盘子砸到电视上去!” “我叫你吃晚饭,而你却不来,我很生气,非常生气,我对自己说:‘我煮了一餐好吃的,希望获得赞赏和感激,而不是失望!’” 这个方法可以帮助父母释放怒气,而不致引起伤害,而且,它甚至可以是一堂重要的课,教会孩子如何安全地表达愤怒。孩子可能会明白他自己的愤怒也不是什么大的灾难,可以释放出来,而不会伤害任何人。这堂课不仅仅需要父母把怒火表达出来,还需要父母向孩子指出情感表达的可接受的方式,要向他们说明表达愤怒应该采取的安全、可理解的方法。 配偶也会感激不会辱骂的生气方式。一位父亲讲了下面的事:“一天早晨,我正准备出门去工作,我的妻子告诉我,九岁的儿子哈罗德在起居室玩球,又一次打碎了古老壁钟的玻璃。我的怒火一下子就上来了,忘了学过的东西,冲他喊道:‘显然你不尊重我们的东西!晚上等我回来,我要好好惩罚你一顿,让你永远不会再在起居室里玩球!’妻子陪我走到门口,没有意识到给丈夫定性评价就像对孩子一样无用而让人恼怒,她对我说:‘噢,你对哈罗德说的话多愚蠢啊!’因为我很爱我的妻子,我强压怒火,回答道:‘我想你是对的。’开始时,我只是对我儿子生气,我的妻子说了我愚蠢之后,我连她也气上了,回到我谈话的老方式上去已经让我感到很内疚了,我不需要她再来重复。如果她对我这样说:‘壁钟玻璃碎了两次,的确让人很生气,我在想我们该怎样帮助哈罗德在以后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这样说会有用得多。 梅利莎的父亲就幸运多了,他的妻子懂得如何影响他,而不是激怒他。一天晚上,七岁的梅利莎和他的父母都坐在车里面,他们之间发生了下面一段对话: 梅利莎:皮萨是什么意思? 父亲:皮萨?这是一个意大利词,馅饼的意思。 梅利莎:药房是什么意思? 父亲:药店的另一个说法。 梅利莎:银行是什么意思? 父亲(有点生气了):你知道那个词,那是人们存钱的地方。 梅利莎:白天是如何变成夜晚的? 父亲(很生气了):好家伙,你已经问了好多问题了。当太阳下山后,就没有光了。 梅利莎:为什么月亮会跟着汽车一定走? 妈妈:多有意思的问题啊!你知道吗,这个问题让科学家伤脑筋了几百年,然后他们决定要研究月亮的运动。 梅利莎(激动地):噢!那我要做一个科学家。我要去图书馆,找一本书,它会告诉我关于月亮的所有事情。 梅利莎不再问问题了,这位妈妈明白,不停回答孩子的问题只会鼓励孩子不停地问更多问题,但是她忍住没有向丈夫指出这一点,而是用不再给孩子直接的回答的方法示范了这一点,她帮助孩子找到了孩子自己的方法去满足好奇心。 克里斯的妈妈努力劝阻丈夫不要对孩子吆来喝去,大家来分享一下她的经验:一天晚上,她和丈夫在海边小屋的厨房里享用着美酒,她的丈夫注意到桌子上有一个海滨游泳袋,一件湿的游泳衣,一个沙滩球。他通常的反应是怒火上升,然后冲着孩子咆哮,就像一个军事训练中的军士:“我告诉过你多少次了?把你的东西收拾好!你太不顾及别人了!你以为我们是什么人?跟在你后面捡东西的奴仆?” 但是,这一次,他平静地描述了他看到的东西:“我看到厨房的桌上有一个海滨游泳袋,一件湿的游泳衣,一个沙滩球。”八岁的克里斯从起居室的椅子里跳了起来,喊道:“哦,那一定是我的。”然后他走进厨房,把他的东西收了起来。 克里斯离开后,父亲愉快地对妻子说:“我记住了,它真的有效!” “我没有说:‘我早告诉你了’,而是举杯祝酒,为孩子的合作干杯。”
东东妈妈

初 一

Rank: 11Rank: 11

宝宝生日
 
帖子
630 

第三章

恐吓:不端行为的邀请函 涉及孩子的某些方法总是自取其害:它们不但达不到我们长期的目标,还在家里到处造成破坏。自取其害的方法包括恐吓、贿赂、许诺、挖苦、激烈的言辞、关于撒谎和偷窃的说教、关于礼貌的粗鲁教训。 恐吓:不端行为的邀请函 对于孩子来说,恐吓会刺激他们重复做一件不被允许的事情。当孩子被告知:“如果你再做这件事……”时,他听不到“如果你”这三个字,他听到的只是“再做这件事”。有时他会把这句话理解为:妈妈希望我再做一次,要不她会失望的。这样的警告——对于成年人来说可能很合理——不但无用,而且后果更糟糕。孩子肯定会再犯那些让人讨厌的行为。警告是对孩子自主权的挑战。如果他有一点点自尊的话,他就会再次违纪,以此向别人展示他不惧怕任何挑战。 奥利弗五岁,不停地向起居室的窗户玻璃上扔球,多次警告依然无效。最后他的父亲说:“如果你再把球扔到窗户上,我会把你打得眼冒金星,我保证。”一分钟之后,一阵玻璃碎裂的声音告诉奥利弗的父亲他警告的后果:球最后一次扔在了玻璃上。在这一系列的威胁、保证以及不端行为之后,后果很容易想像。下面的事件正好相反,处理不端行为时并没有诉诸威胁,让我们看看效果如何。 七岁的彼得用玩具枪向他的弟弟射击。他的妈妈说:“不要朝弟弟射击,要朝靶子射击。”彼得再一次向他的弟弟射击,他的妈妈把枪拿走,对彼得说:“人不是用来射击的。” 彼得的妈妈觉得为了保护婴孩,她做了自己必须做的,同时又能够支持她对可接受行为的标准,她的儿子在自己没有受到伤害的前提下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后果。妈妈暗示的选择很明显:要么朝靶子射击,要么没得枪玩。在这起事件中,他的妈妈避免了通常父母们会犯的错误,她没有走那条很显然会失败的路:“彼得,停下来!除了朝你弟弟射击,你就想不出更好的玩法了吗?你不是有一个更好一点的靶子吗?如果你再这么做,你听着,你再做一次,你就再也见不到这支枪了!”除非孩子很温顺,否则,对于这样的警告,他的回答是重复被禁止的事情。接下来的场景就无需再描述了,任何一个父母都能很容易想像得到。
东东妈妈

初 一

Rank: 11Rank: 11

宝宝生日
 
帖子
630 

什么时候才能传完呀,还只到第三章,哭

重新思考贿赂的谬误 同样会自取其害的方法是明确告诉孩子如果他做某事或不再做某事,那么他会得到某种奖赏: “如果你对你弟弟好,我会带你去看电影。” “如果你不再尿床,圣诞节我会送你一辆自行车。” “如果你学会这首诗,我会带你去航海。” 这种“如果……那么”的方法可能偶尔会激励孩子为了眼前的目标努力,但是很少会鼓励孩子一直努力下去,甚至从来不会。我们的每一句话传达给孩子的信息都是对他们能不能变好的能力的怀疑。“如果你学会这首诗”,意思是说“我们不确定你能”。“如果你不再尿床”意思是,“我们认为你能控制自己,但是你却不想。” 对于这种用来贿赂的奖赏还有几个道德上的反对理由。有些孩子会故意犯错,好让父母为了让他们变好而提供奖赏。这样的推理可能会很快导致讨价还价和勒索,甚至为了让你跟他的“好的”行为交换,他对奖赏和利益的要求会日益增长。有些父母已经习惯了孩子这样的要求,以至在购物旅行结束时,不敢不给孩子带礼物就回家。孩子迎接他们时说的不是问候“哈罗”,而是“你给我带了什么?” 如果奖赏没有事先通知,如果是一个惊喜,如果代表承认和感激,这样的奖赏才会非常有益,非常让人开心。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分享: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