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五、结构死,三段式 解决攻略:五段式,小标题,双线式 文章的结构方面,“五段式”比“三段式”更符合审美需求,分为开头、铺垫、经过、结果、结尾五个部分,这样段落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层次感也更强。开头点题,铺垫段设一点悬念,经过段写细致(运用多种修辞和表现手法),结果段转折,结尾段再次点题并深化。这样的作文格式是在小学特别是高年级记叙文写作中最常用到的。 当然,“五段式”太中规中矩,不够新颖独特。要吸引人们的眼球,可以运用“小标题式”和“双线式”。 小标题式:立小标题,似乎文中有文,给人袖珍感。三四篇集中反映一个主题,或者表现一个方面,较为讨好。小标题的用语应该保持一致性,如全部是对话,或者全部是古诗,或者全部是引用广告用语等。整齐的形式会起到一种意象不到的视觉奇效。如写作文《我的表妹》中的一组小标题:“关于吃喝”、关于“玩乐”、关于“睡觉”——写表妹的三个方面,使用字数相同的标题,连续反复,角度各异,匠心独具。 而“双线式”结构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行文结构。这种结构,既可以解决写作内容空洞的弊病,又可以展现构思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这种结构可以更好地表现主旨。一般此类作文有两条线。一条为明线,另一条为暗线。从单线来看,前后形成回环照应之美;两线对比着看,彼此交映生辉。文章一般将两条线各自切分为几个小的片段,并让它们并行着交替出现,双线齐进,交错发展——纵向照应,横向对比,构思巧妙。如写学写诗这件事,单写会觉得乏味,可如果在另一条线写小鸟学飞,把它学飞的每一步都和学写诗的每一步照应起来,是不是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呢?
起飞 人生是一条直线,由无数个尝试的点组成。 一只很小的鸟儿,它刚刚长着羽毛,那看上去显得稚嫩的翅膀似乎不堪一击。它躲在己的小窝里,羡慕地看着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头雁。它憧憬蔚蓝的天空,金色的阳光以及在香的风中飞翔的自由。它看着自己的翅膀,想:我的翅膀太嫩了,我是飞不起来的。 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摇头晃脑地背古诗,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也许是喜欢那种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快感;也许是爱上了诗的那种纯朴的幽美。我成了一个喜欢诗的女孩。拜伦,济慈,泰戈尔,叶宁,北岛,舒婷……有时心里会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可我想,我只能做做梦而已。 蓝天白云对小鸟而言越来越具有诱惑,它想飞的念头清晰并且逐渐强烈。它习惯轻轻拍拍自己的翅膀。 我开始有了自己的一本小笔记。总是随身带着,有时在田野里闻到泥土的气息;有时朦胧的云雾中看到一颗小星;有时在河边扔下一颗石子荡起圈圈涟漪……生活中每一个恬静的影子化成一句很短的话记在我的笔记本里。 大雁对小鸟说:“出来吧,小东西! 拿出你的勇气,飞出来拥抱蓝天吧。”小鸟的眼睛亮亮的。它问自己:“我可以试试看吗?” 我开始串联一些简短的句子,开始写成行。我的老师说:“试试看吧。也许你也可以写诗,不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呢?”我于是用很长的一段时间去寻找和酝酿一些真正的灵感。 小鸟站在树枝上。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它决定试试看。即使失败,也得先坠落一次呀。它带着几分怯弱拍起了它的翅膀,越拍越快,它不再有胆怯,而是充满自信和勇气。呼!一瞬间,它飞了起来,终于飞在广袤的蓝天之下了。 写完最后—行,我的喜悦之情掩饰不住地在眼底流转。我的第一首诗,终于成功了。原来写诗并没有我想得那么难。看着自己的诗发表在杂志上,涂鸦终于变成了铅字。于是,我微笑着踏进了诗歌的门槛。 回头看我的人生,尝试把每一个点串联起来。不管是成功和失败,飞鸟的翔程永远在它起飞之后。拍拍翅膀,对自己说:试试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