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静语蓝山 于 2011-11-10 15:43 编辑
如何让孩子爱上书 一、关注孩子与书的早期接触(撕书、咬书都是正常的早期表现) 1.满足要求 2.不要斥责 3.正确引导 其实宝宝小的时候就是把书当玩具来玩的,他们只是觉得这个东西五颜六色很有意思,还没有书的概念,所以说撕书、咬书这些现象都是正常的现象,也是宝宝认识书的一个必经阶段。源源也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作为家长不能因为看见孩子撕书就不给孩子看书,而应该想办法引导,比如说提供一些不容易撕破的书,现在有很多供小宝宝看的纸板书就很不错,不过可能价格稍偏高些;如果孩子一定要撕,孙老师有以下几个建议: 1.买便宜的书让孩子一次撕个够; 2.买撕不烂的书; 3.告知其后果,书撕破了后面的故事就没有了。 我当时的做法是给源源一堆面巾纸,什么时候撕够了什么时候再给他书看,时间长了,他自然就懂了。至于几个月开始看书好,我个人觉得是应该越早越好,亲子阅读应该从零岁开始。一件事连续做21天就形成习惯,六岁以下更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好时机。 二、创造读书的氛围 1.给书安个家; 在提到如何摆放图书的时候,孙老师提到一点把图书展示放,让孩子一眼就能看到封面的做法比把书全码放在书柜里,只能看到书脊的做法更能引起孩子的阅读兴趣。因为对小宝宝来说他们不认识字,直观的图像才能给他们更深的刺激。 2.父母的示范作用; 3.分享读书的快乐。
如何引导孩子阅读 一般来说有三种常见的亲子阅读方式: 1.平形式 所谓平形式就是大人只顾讲自己的,孩子做一边听自己的,各干各的。 2.偏离式 所谓偏离式是指阅读过程中父母完全不管孩子的想法。 3.合作式 合作式是最受推崇的一种亲子阅读方式!在阅读过程中父母和孩子间有沟通有交流,能让孩子参与进来。这样循序渐进,孩子很快会真正进入书的世界!
阅读的几种方式 念读:要抑扬顿挫,角色分饰,但不要太过夸张; 跟读:有悬念的地方要停下来让孩子跟,下一遍的时候可以换一个点再有意识的让孩子跟。当然如果孩子不愿意跟那家长就自己读下去,关键家长的心态要好。
边思考边阅读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对于孩子来说很,敢于提出问题,能够提出一个有深度的问题是很值得肯定和鼓励的。而家长在平常的亲子阅读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 1.问题应该是怎样的? 封闭式—这种问题是不值得提倡的; 选择式:一般两岁半以内的宝宝可以采用这种提问方式; 开放式:一般四岁以上的孩子可以选择这种提问方式。 2.问题应该多元化; 3.问题的难度应适合孩子的年龄。 最近我也在考虑如何培养孩子阅读思考能力的问题,尤其是看了温莎姐姐那个“对比美国和中国老师讲灰姑娘的故事”的帖子感触更深。如何提出适合孩子年龄段的问题,如何引导孩子更好的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这对家长来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连着两堂故事妈妈的培训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希望所有热爱亲子阅读的妈妈都能一起坚定的把亲子阅读进行到底,更希望那些对于亲子阅读没有起步的妈妈们能够加入进来,享受亲子阅读的美好时光。
PS:由于源源生病住院,我错过了第三堂故事妈妈的培训课,如果哪位妈妈有记笔记愿意分享,不胜感激!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