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0 | 浏览: 593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宝宝生日
2006-01-01 
帖子
1506 
1
发表于 2013-5-19 16:00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p=23, null, left]  很多妈妈都不曾留心观察一下宝宝的小舌头有什么变化,只有当宝宝吃饭不好或是诉说舌头疼痛时,妈妈才会让他张开嘴巴看看。其实,小小舌头大有学问,它可以提示宝宝的健康状况。 一旦宝宝患了病,舌质和舌苔就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其实,小舌头就像是反映宝宝身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尤其是宝宝的肠胃健康状况更是在小舌头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妈妈对小舌头的变化能够有所了解,就能及早发现宝宝的异常,防患于未然,让宝宝更加健康地成长。

[p=23, null, center]

图片63.jpg


2 v0 O8 F  y5 L

[p=23, null, left]  症状一:舌头发红,舌苔较少或舌苔发干

[p=23, null, left]  提示:发烧了

[p=23, null, left]  宝宝感冒发烧,首先表现在舌体缩短,舌头发红,舌苔较少,或虽然有舌苔但苔少、干。如果体温较高,舌质绛红,说明宝宝热重伤耗津液,所以宝宝经常会主动要求喝水。如果同时伴有大便干燥,往往口中会有秽浊气味。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的早期或传染性疾病的初期,妈妈应该引起重视。发热严重的宝宝,还可看到舌头上有粗大的红色芒刺,犹如市场上的杨梅一样,这种杨梅舌多见于患猩红热或川崎病的宝宝。

[p=23, null, left]  处理对策:1、应注意及时为宝宝治疗引起发热的原发疾病,并及时进行物理降温或口服退热药物。2、注意多给宝宝饮白开水,少食油腻食物及甜度较大的水果。3、可到中药店购买干品芦根煎水给宝宝服用。

[p=23, null, left]  症状二:舌上有一层厚厚的黄白色垢物

[p=23, null, left]  提示:乳食积滞

[p=23, null, left]  当宝宝饮食过量,或过多进食油腻食物,脾胃消化功能变差时,往往会表现出肚子胀气、疼痛、腹泻、食欲不振,严重时还会发生呕吐,吐出物为前一天吃下而尚未消化的食物,气味酸臭。此时观察宝宝的小舌头,可看到舌上有一层厚厚的黄白色垢物,舌苔黏厚,不易刮去,同时口中会有一种又酸又臭的秽气味道。

[p=23, null, left]  处理对策:1、当宝宝出现这种舌苔时,饮食要清淡些。对于食欲特别好的宝宝,应该及时提醒每餐适量,以使肠胃道得到充分的休息。2、如果宝宝一旦出现乳食积滞,可酌情选用“保和丸”、“健胃消食片”或“王氏保赤丸”等中成药,消食导滞,保证大便畅通。3、鸡内金15g、茯苓10g、山楂30g煎水服用,每日一剂。4、如果宝宝的大便干燥,腹胀明显,可以用炒二丑15g、生黄芪15g煎水服用,也可起到消食导滞的作用。

[p=23, null, left]  症状三:舌头斑驳不平如地图

[p=23, null, left]  提示:消化功能紊乱,或患病较久

[p=23, null, left]  地图舌是指舌体淡白,舌苔有一处或多处剥脱,剥脱的边缘高突如框,形如地图,每每在吃热粥时会有不适或轻微疼痛。地图舌一般多见于消化功能紊乱,或宝宝患病时间较久,使体内气阴两伤。患有地图舌的宝宝,往往容易挑食、偏食、爱食冷饮、睡眠不稳、乱踢被子,较小一点的宝宝易于哭闹、潮热多汗、面色萎黄无光泽、体弱消瘦、怕冷、手心发热等。

[p=23, null, left]  处理对策:1、多吃新鲜水果和颜色深的绿色或红色蔬菜,同时注意忌食煎炸、熏烤、油腻辛辣食物。2、可用适量的龙眼肉、山药、白扁豆、大红枣,与薏米、小米同煮粥给宝宝食用,如果配合动物肝脏一同食用,效果将会更好。3、如果宝宝面色白、脾气较烦躁、汗多、大便干,多为气阴两伤,可用百合、莲子、枸杞子、生黄芪适量煲汤饮用,将会使地图舌得到改善。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小舌头暗示宝宝3大健康问题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