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ao20040610 于 2012-11-28 14:17 编辑
“宝宝,去把手洗干净,别看动画片了,要晚饭吃饭了。”这已经是家人第三次叫轩轩了,可是5岁的宝宝就像没听见一样,还是若无其事地在那里观看,妈妈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没听见大家都在叫你吃饭吗,耳朵没听见吗,轩轩低头无语。
早上起床也是如此叫了好多次都不见动换,快迟到了,最后妈妈气急败坏的冲过去大声训斥才不情愿的慢吞吞的开始穿衣服,诸如此类的情况种种 。
在游乐场、幼儿园,很多公众场所中这种场景随处可见,家长们面对孩子的充耳不闻,疑惑万分,“现在的孩子是怎么了?” 耳朵难道真的都出问题了吗? 研究幼儿心理的专家指出,孩子这种漠视家长指令的行为是一种非常恶劣的坏习惯,如果听之任之,纵容孩子继续这种行为,你的孩子就很可能会变得目中无人,并极有控制欲。 收拾玩具、自己拿水喝,当你提醒孩子做些他不爱做的事时,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他仍然像没听见一样,这时你就不能忽视了,因为这样下来传递的信息是漠视大人的指令无所谓。而一次又一次提醒孩子等于是在训练他可以等待提示,而不需要注意你的第一次指令。 此时,需要家长做的是,不要在房子的另一侧跟孩子说话,而应该直接走到他面前,告诉他该做什么。谈话时,让他看着你,并且回答:“好的,妈妈。”必要的时候,可以轻抚他的肩膀,呼唤他的名字或者关掉电视机,这些都有助于吸引他的注意力。如果他还是不听话,就直接告诉他后果是什么。 平常家长可以拟定一些场景,做角色互换扮演的游戏让孩子和自己一起演。比如家长扮演孩子,场景是家长在看电视玩游戏。让孩子扮演家长的角色,演完后,家长询问孩子,自己扮演的家长是什么感受,从中教育启发诱导孩子
,当孩子开始“选择性听取”时,父母应该采取措施。告诉孩子,如果他非要父母反复要求他做事的话,比如说来吃饭或洗澡,那么那天他只能看一个动画片(通常他可以看两个),或者那一周他将损失一个外出游玩的机会。如果他们不得不提醒他两次的话,一个动画片也不让看了,或两天不能出去玩。 在对孩子进行惩罚时,妈妈们要努力做到不让步,否则的话,他会继续这种坏习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