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豆
- 5334
- 昵称
-
- 经验值
- 8925
- 在线时间
- 532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6-27
- 积分
- 8925
- 精华
- 16
- UID
- 2958193
       
- 宝宝生日
- 2008-11-15
- 帖子
- 1325
|
刚刚看到一个妈妈的帖子,关于对孩子教育的问题,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思路。自己回想2年来与孩子的接触,也稍作回顾。
首先,我感觉很多家长把“学习”理解的太过狭隘了,认为记住多少东西、学会什么什么具体的内容才是学习。我们平时和孩子的游戏、和孩子说话、在路上的观察等等本身都是学习的过程。——个人感受
周岁之内,可以让孩子尽可能的用各种感官接触周围世界,用不同的东西刺激他的感官发育。而且我个人认为,习惯在周岁之内养成最容易。游戏的方式、家长的喜好、家长的鼓励等等对孩子影响挺大的。但是绝对不要有“现时报”的想法,不要强求孩子马上就有什么反应。——个人感受
关键期理论有一定道理。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阶段保护好孩子的各种能力,比如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等。——个人感受
我们在孩子出生回家以后,就开始对孩子进行一些“刺激”,比如眼球的转动、唇和舌的活动、手脚的配合、穿衣服的时候做翻身、平时推着孩子的腿往前爬等等;2个多月拿了一些书给孩子看上面的图画,走到一个地方告诉孩子这个是什么,把着手写“门”这个字,上下楼的时候还有给孩子沏奶拿东西让孩子等待的时候给孩子数数等等;每次玩过玩具都和孩子一起收拾、孩子想要擦地擦桌子端碗帮着家长做事情的时候采取鼓励的态度等等;平时正常和孩子分离,比如出行和上班的时候和孩子拜拜;对身体不好的家人给予照顾。
这些可能对孩子后来的一些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孩子在6个月那天已经坐的相当稳当,在7个月那天已经可以向前爬行,10个半月可以自己走路。见人微笑,对每个人都要打招呼、握手。
孩子主动取用自己的书要求家长给讲。对数字比较敏感。对于需要比较的东西比较清楚(如高低、大小、长短等等)。看书现在基本上都是他点播。
孩子会走路以后就能够主动给回家的家人拿鞋(没有人刻意去教),对身体不好的姥爷进行搀扶,扶姥爷坐下,给姥爷拿裤子拿尿盆。有一次自己把客人送出了门。
|
|